楊琳
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持續(xù)激發(fā)廣大黨員黨史學習興趣,讀領袖人物傳記是個不錯的選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都有傳記,對毛、劉、周、朱等這些主要領袖人物傳記的出版中央是有嚴格要求的。原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編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研究他們的思想和生平。目前已經(jīng)出版的主要領導人物傳記都是由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這些領袖人物傳記中最早出版的是《周恩來傳》,分新中國成立前和成立后兩部分,第一部分曾于1989年2月出版第一版,1998年2月出版后一部分?!秳⑸倨?zhèn)鳌?998年推出,《陳云傳》2005年出版發(fā)行。《毛澤東傳(1893—1949)》于1996年出版,7年之后推出《毛澤東傳(1949—1976)》?!多囆∑絺鳎?904—1974)》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推出。
一、傳記是一部線索清楚、主題明了的黨史
領袖人物跟時代大局密切相關,是重大歷史事件的推動者和主導者,傳記一般按歷史順序推進,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溝通人物、國家與歷史,普通讀者比較好接受。以《毛澤東傳》為例,讀者能從他的個人豐富經(jīng)歷看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生動而曲折的歷程。從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過程,讀到五四運動前后的中國社會圖景;毛澤東還擔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從他那一時期的活動,能了解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的情況;從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部上井岡山的過程,看出中國革命面臨的向何處去的大思考、大選擇;而毛澤東本人在中央蘇區(qū)時期的遭遇,讓我們感同身受黨內(nèi)“左”傾教條主義的危害;從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的復出,看出黨和紅軍的命運處在怎樣的生死存亡關頭……把這些連接起來,事實上就是一部線索清楚、主題明了的黨史。
當然,對于有一定閱歷的讀者來講,如果能夠結合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還能從毛澤東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和決策過程,了解到影響至今的重大決策的出臺過程。對讀者深入具體地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深入具體地了解毛澤東以及他為我們國家建立和建設事業(yè)所作的貢獻,有所幫助。
二、傳記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黨員
領袖人物傳記在大歷史之外提供了更鮮活的個人化的歷史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往往令讀者印象深刻。讀領袖人物傳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獲。領導干部能學到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學到領袖們的思想理論和政治智慧?!睹珴蓶|傳》中遵義會議之前毛澤東的整個處境讓我們從毛澤東身上看到“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面對不公正的待遇,毛澤東依然積極工作,堅持正確的路線和主張,即便是看法沒有被采納甚至遭到排斥時,仍然能夠積極地提出擺脫困境的建議,而堅持公心為先是有力支柱?!睹珴蓶|傳》中也詳細記錄有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領導恢復國民經(jīng)濟、實現(xiàn)社會主義改造、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面對重大問題是怎樣進行決策和思考的,他的領導方法和思想方法值得廣大領導學習;在我們黨應對各種嚴峻挑戰(zhàn)與困難時,毛澤東體現(xiàn)出的巨大勇氣和政治智慧也能給人啟發(fā)。而所有領袖人物傳記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他們領導革命斗爭、經(jīng)濟建設和黨的建設過程中,普遍十分注重實事求是和調(diào)查研究,重視發(fā)揚民主,聽取不同方面的意見,注重尊重實踐,尊重群眾。在此基礎上開展工作,而且他們勤于思考,不墨守成規(guī),這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十分值得借鑒。
青年人從青年人的角度也能讀到不一樣的內(nèi)容,以《周恩來傳》為例,很多青年人對周恩來的了解緣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傳》中不少描寫他青年時代的篇幅,閱讀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青年周恩來就像每一個普通青年一樣,朝氣蓬勃、勇于進取、銳意求新,同時他又那么的與眾不同,他自青年起便有明確而端正的學習目的。旅日期間,周恩來給自己訂下了這樣一個方針:“第一,想要想比現(xiàn)在還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現(xiàn)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學要學離現(xiàn)在最近的學問。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實在,學問要真切?!边@是他作為一個青年難得的領悟。他認為,青年人應該懂得吐故納新的道理,思想、學問和事業(yè)都要毫不可惜地拋棄“舊”的,追求“新”的。最初,盡管“新”的含意是什么,在周恩來頭腦中還不很清晰,作為一個思維敏捷的年輕人,那個時代流行過的許多思潮都對他發(fā)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他無疑是用能否救中國這個尺度作為衡量各種思想、行為新舊的標準。他已經(jīng)懂得,求新不是簡單地舍棄舊的,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反省。因此,每當接受了新的思想,醒悟到以往所學、所思、所行并不足取,他便感到“心里非??旎睢薄G笮驴梢哉f是任何時代年輕人的共同特點吧,但這種思想上棄舊圖新時產(chǎn)生的快感卻恐怕只有像周恩來那樣力爭跑在時代最前列的人才能體驗到,青年人是一定能在此中找到共鳴的。
三、傳記中表現(xiàn)的領袖人物在逆境中的人生態(tài)度更能激發(fā)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將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要求概括為16個字,即“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領袖人物傳記無疑最能達到這樣的功能。領袖人物身上都有一個共性,他們在遇到坎坷曲折時,無一不是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可以說,每位傳主都是經(jīng)過風雨終見彩虹的人生勝利者。人們閱讀他們的傳記,更能獲得精神激勵,就是我們所說的正能量。正能量就是一種磁場。譬如,大家都知道鄧小平“三落三起”,讀《鄧小平傳》后我們了解到鄧小平面對挫折和逆境時,除了理想信念堅定外,他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也很重要。鄧小平告訴意大利記者法拉奇:“我之所以能經(jīng)受住如此多的打擊,是因為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從不失望,因為我知道政治猶如大海的波浪,人在上面時而上,時而下?!碑斎粏渭儤酚^也不行,還需要在逆境中的忍耐和等待。1973年鄧小平從江西回到北京,毛澤東問他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他就說了兩個字:“等待”。忍耐和等待,并不一定是消極無為地面對困難,有痛苦,也有智慧和期望。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觀察、思考和判斷。在江西的歲月鄧小平除勞動外,還不斷地堅持讀書、鍛煉和思考。所以《鄧小平傳》給我們的啟示是,要謀事成事,需要的是戰(zhàn)勝自己,要有信念、有智慧,更要有措施。
四、挑選領袖人物傳記有講究
在國內(nèi)正規(guī)出版的著作,尊重史實,用材料說話,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傳世之作。大到對每一歷史階段、每一重大事件的敘述和總結,小到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都做到用材料說話,言之有據(jù),論從史出。以編寫《毛澤東傳》為例,在編寫傳記過程中,使用了大量毛澤東的文稿、講話、談話記錄以及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對其生活、工作等的回憶,所以材料豐富扎實?!吨芏鱽韨鳌芬玫臍v史檔案就多達5000多件,書后注釋近1400條,計50000多字,堪稱鴻篇巨制。歷時近8年才完成,這也是國內(nèi)編輯出版領袖傳記比外國人出版領袖傳記要難的根本原因。
當然,國外也有不少中國領袖人物傳記的圖書出版,以《毛澤東傳》為例,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有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潘佐夫、美國學者羅斯·特里爾以及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版本的《毛澤東傳》,內(nèi)容比較豐富。但是海外學者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大多把權力斗爭因素看作毛澤東革命實踐活動中的重要因素進行考察,忽視了政策、理念分歧在革命中的作用,把政治權力的得失作為論述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對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實踐活動分析和評價較為主觀。他們對領袖的個人生活以及領袖的性格等的描述往往存在猜測的成分。同樣,海外毛澤東傳記也普遍存在史料支撐不足的問題。另外,由于學術觀點和政治立場的影響,有些學者的《毛澤東傳》甚至存在史料運用的片面截取問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外國的領袖人物傳記過于突出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而忽視歷史人物都是從集體生存活動中汲取智慧的。綜合以上,筆者還是推薦國內(nèi)出版的領袖人物傳記。
五、怎么讀領袖人物傳記
(一)學會看注釋
注釋是領袖人物著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理論、方針、政策、人物、事件、戰(zhàn)役、文獻等方面,領袖人物傳記、年譜、文選中的注釋大都緊扣正文,包含一定的信息量,能夠補充正文未交代清楚的背景等等,著者還通過注釋補充一些傳記者的重要觀點,有助于讀者理解正文。筆者從事多年的黨史工作,有些知識盲點也是從注釋中得悉的。譬如,1966年9月16日,康生在給毛澤東的信中利用1936年薄一波等61人經(jīng)黨組織決定出獄一事誣陷劉少奇。對事情原委我一直很困惑,直到閱讀《毛澤東年譜(1949—1976)》時才從注釋中了解原委。注釋的說明是:“薄一波等61人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被捕。1936年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同意他們履行簡單手續(xù)后集體出獄?!幕蟾锩幸虼嗽獾搅直?、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1978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關于‘六十一人案件’的調(diào)查報告》。中組部的報告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所謂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團是不存在的,是一個大錯案?!麄兟男械某霆z手續(xù)是‘組織上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采取的特殊措施’。”所以算是讀書的意外收獲。
(二)反復讀、多次讀
愛讀書的人都有一個經(jīng)歷,那就是一本好書,每一次讀都能讀到新的內(nèi)容,都有新的收獲。領袖人物傳記也不例外。以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例,他們大都經(jīng)歷了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人物經(jīng)歷貫通黨相當長的歷程。以陳云為例,《陳云傳》花相當篇幅介紹了陳云在新中國成立后長期主持中央財經(jīng)工作的情況。介紹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他領導奠定我國工業(yè)化基礎等方面做的工作。還介紹了陳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以及“文化大革命”后期,協(xié)助周恩來抓外貿(mào)。根據(jù)歷史發(fā)展的新情況,主張利用外資為我國經(jīng)濟建設服務等的情況。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云重新主持中央財經(jīng)工作,領導國民經(jīng)濟調(diào)整,倡導和支持經(jīng)濟體制改革,使“文化大革命”給國民經(jīng)濟造成的嚴重困難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為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這些陳云領導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內(nèi)容在《陳云傳》都有專門敘述?!蛾愒苽鳌愤€分析了他在長期領導經(jīng)濟工作中提出的許多影響深遠的重要思想,如他一貫主張的建設規(guī)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經(jīng)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經(jīng)濟建設必須做到綜合平衡,要按照經(jīng)濟規(guī)律辦事和進行必要的國家干預,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等等。陳云在領導全國經(jīng)濟工作實踐中,提出和總結的關于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體制改革應該遵循的若干指導思想,是他留下的最寶貴的重要經(jīng)驗之一。這些如果仔細分析研讀對我們搞經(jīng)濟工作的領導同志會有很大的啟發(fā)。
(三)如何讀可以從領袖人物傳記中得到最大養(yǎng)分
讀書沒有一定之規(guī)。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就是理解了就能有更多收獲。首先要學會分析傳主思想和行動的關系。一個人的思想往往會指導他的行動。讀領袖人物傳記的時候,要認真分析他的所思所想。尤其是他的生活中重大改變或者需要作出關鍵抉擇的時候,如果能厘清他的思考過程,結合他的思考、發(fā)表的文章看他如何行動,如何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在行動時又會遇到哪些原本意想不到的問題,他又是怎樣應對的。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事實上,一個人的思想通常不會是固定不變的,總是在實踐的探索中不斷調(diào)整或發(fā)展的。這也是領袖人物能成為領袖的關鍵所在。
讀領袖人物傳記如果能結合傳主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讀,就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有收獲。實際上是,由于大多數(shù)讀者沒有那個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對當時的時代氛圍、人際關系、民眾心理,以及各種影響事態(tài)發(fā)展的復雜因素都不可能有切身體會。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習慣于從自己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出發(fā),用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去理解或判斷先前的環(huán)境和事實。簡而言之就是理解傳主的行為都是在歷史的過程中進行的,他的思想發(fā)展,產(chǎn)生于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環(huán)境中,直接武斷地認為與現(xiàn)實相同,然后反諷當今,卻不知今時不同往日,很多情況都不相同,矛盾也發(fā)生了改變。實事求是地讀傳記,抓住極少變化的本質(zhì)問題,一定會讓你大有所獲!
(作者系《百年潮》編輯部副主任,國史學會理事,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