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秋
我國作為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有著多種類的農作物種植,玉米就是屬于我國農業(yè)發(fā)展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類基礎性農作物。隨著玉米應用范圍的不斷增加,市場當中對于玉米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國各地的耕地面積也出現了縮減,這種情況就對于玉米種植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從事玉米種植的種植人員,必須提高玉米的產量方可滿足社會的需求。當前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加大玉米種植的密度,盡可能地在更小的范圍內種植更多的玉米,從而實現提高玉米種植區(qū)整體產量的情況。但是玉米種植密度變化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極大的影響,所以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玉米產量的同時控制好玉米的品質,必須把握好玉米種植過程中最合適的密度。
由于玉米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許多領域中,所以社會當中對于玉米一直有著較大的需求量。這種情況也就使得我國許多地區(qū)都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玉米種植活動。玉米本身不僅富含各種營養(yǎng)元素適合于直接食用,同時玉米還可以通過后續(xù)的加工制作許多全新的食品。并且由于玉米的收獲周期處于合理范圍內,所以開展玉米的種植活動可以在短時間獲得相對應的經濟效益,這也就使得我國許多農業(yè)種植戶都熱衷于開展玉米種植活動。而從我國社會對于玉米的實際需求來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國內對于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國內也以玉米為基礎開發(fā)出了許多全新的工業(yè)產品,玉米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地增長。這種情況不僅是為玉米生產者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發(fā)展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農業(yè)生產者要想通過玉米種植的形式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就必須針對當前社會發(fā)展的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充分的把握好社會對于玉米的實際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充分地利用和各種機械化生產設備開展宣傳活動,那么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yè)生產的產量,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但是從我國當前玉米種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當前的玉米種植活動還是存在著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問題。特別是在田間管理的過程中,往往還是需要通過人力來開展玉米種植和管理工作,不僅不利于玉米產量的提升,同時還會為勞動者帶來較大的負擔。所以就這樣的情況下,開發(fā)出更多符合我國玉米種植者實際需求的農業(yè)生產設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栽培技術對玉米整體的產量有著較大的影響,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栽培技術,可以極大地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但是我國當前許多種植戶在日常種植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往往還是選擇開展人工施肥活動,從而滿足玉米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同時也沒有選擇合適的輪作形式開展種植活動不利于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玉米作為16 世紀引入到我國的一類重要農作物,在我國已經有了多年的種植歷史,并且在許多區(qū)域都有都非常廣泛的種植。然而我國社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玉米種子開展的有關研究工作卻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從20 世紀80 年代起,我國才開始系統(tǒng)化地研究玉米種子。由于研究時間尚短,導致我國現階段所使用的玉米種子的品質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玉米種子的品質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所以未來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玉米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就必須針對玉米種子進行更加系統(tǒng)化的研究工作,開發(fā)出更多符合我國發(fā)展實際需求的高品質玉米種子。
雖然玉米在我國有著非常廣泛的種植情況,但是實際上,我國的玉米種植區(qū)域還是呈現出了不均勻的特點。當前我國主要的玉米種植區(qū)大多集中于北方,在南方地區(qū)開展的玉米種植活動大多較為分散。這種玉米種植區(qū)的不均衡現象影響了有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為了更好地滿足畜牧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從北方購買玉米作為養(yǎng)殖飼料,極大地提升了畜牧業(yè)的養(yǎng)殖成本。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土壤當中蘊含的肥力對于玉米的生長發(fā)育有著極大的影響。從當前我國玉米種植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各種化肥在種植活動中的應用,玉米種植區(qū)中土壤所蘊含的肥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對于肥力的競爭也在不斷地增長,這種情況就導致玉米整體的產量都出現了下滑。而且在不同的種植區(qū)域中最適合的種植密度也有區(qū)別,種植戶應當根據種植區(qū)域的實際土壤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種植密度。
玉米光合作用效果的強弱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有著較大影響,玉米的葉片是玉米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而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變化,玉米葉片的生長活動也會產生一定的變化。玉米的種植密度在一定范圍之內時,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不斷增長,玉米整體的產量反倒會隨之增加。而當玉米種植的密度超過了臨界線后,就會使得玉米葉片的生長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玉米的產量。
在開展實際的玉米種植活動中,如果玉米的種植密度較小,那么就會導致玉米整體的產量出現下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從玉米個體的生長來看,玉米單獨個體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卻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因為玉米整體的種植密度較小的情況下,每一株玉米植株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都可以實現充分的光合作用,從而確保更好地為玉米的生長發(fā)育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這種情況雖然可以使得玉米個體獲得更高的產量,但是也會導致玉米整體的產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影響了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所以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如果玉米種植的密度過小那么就很容易導致玉米種植整體的產量下降,不利于玉米種植業(yè)的發(fā)展。
如果可以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適當地增加種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因為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單個玉米可以長出更多的穗粒。但是當玉米種植的密度過大時,那么單個玉米果實的重量會出現下滑。所以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玉米種子的密度和玉米最終的產量之間所呈現的關系是二次函數式的拋物線狀態(tài),在達到最高點之前隨著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產量也會隨之增加。而在達到最高點后玉米種植密度繼續(xù)增加,玉米整體的產量反倒會隨之下降。所以針對這一情況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控制好玉米種植的密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可以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將玉米種植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玉米植株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營養(yǎng)供給,同時有效地提高玉米的產量,解決了玉米生長過程中個體發(fā)育和整體發(fā)育之間產生的矛盾。所以說作為從事于種植的種植戶,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必須確保玉米種植的密度控制在合理區(qū)間內,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種植活動的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國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對于各類農產品的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農業(yè)種植戶在開展農業(yè)種植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追求農作物的單位產量,同時還需要程序合適的手段提高農作物的品質。玉米其中包含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有淀粉和蛋白質以及脂肪等等,因此判斷區(qū)分玉米的品質時也是基于各項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進行的。如果玉米當中所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不合格,那么自然會對于玉米的品質產生影響。從當前玉米種植的實際情況來看,玉米種植密度對玉米品質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如果玉米的種植密度較小,那么單個玉米中所蘊含的營養(yǎng)價值往往更高,而如果玉米種植的密度較大那么單體的品質也會出現一定的下滑。這種情況就要求了進行玉米種植時,必須通過開展實驗的形式準確地把握好不同的密度對于玉米營養(yǎng)成分產生的影響,并且以實驗的有關數據為基礎結合玉米種植的具體商業(yè)用途,將特定的玉米營養(yǎng)成分含量提升到最高,更好地保障玉米生產的品質。
只有保證玉米種植密度的合理,才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種植的質量。并且不同類型的玉米品種在面對不同的種植密度時也有著不一樣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偏緊湊型的雜交玉米品種擁有著更強的耐密性,所以在選擇這種玉米品種進行種植時,就可增加種植密度,從而提升玉米的產量。而如果是選擇平展性的雜交玉米種子,那么在種植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控制好玉米的種植密度在一定限度內,從而更好地實現種植密度和產量的平衡。除此以外,在不同的區(qū)域進行玉米種植時最合適的種植策略也是不同的。在水源供給較為充足的區(qū)域種植玉米時,由于種植區(qū)域內的水肥條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適當地增加玉米種植的面積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整體的產量。而如果是在灌溉條件較差的區(qū)域進行種植時,則應當將玉米種植的密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從而確保玉米植株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從事玉米種子研究的有關技術人員就應當進一步地加強研究力度,以我國當前玉米種植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培育出更多擁有更高品質和產量的玉米品種。從我國當前玉米種植的現狀,在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展的玉米種植活動都是呈現出種植密度較低的特點。所以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實際的生產需求,研究人員就應當進一步的加強耐密玉米品種的研究工作,確保后續(xù)提高玉米種植密度的同時,還可保證玉米單株的產量和品質。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所開展的田間管理工作是否科學合理,對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產量有著較大影響。而在田間管理工作中,首先開始的就是苗期管理工作,玉米種植過程中的苗期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保障玉米在生長發(fā)育的初期可以正常地成長,盡可能地減少外部因素的玉米生長產生的不利影響。一般情況下在玉米拔節(jié)之前就需要進行苗間管理工作,及時的去除玉米種植區(qū)域內的雜草并且保證水肥供給,確保玉米根系的成長發(fā)育。苗期管理實際上是田間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做好苗期管理工作才可以保障后續(xù)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在完成苗期管理之后后續(xù)進行的就是穗期管理工作,從玉米生長發(fā)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這一時期開展的管理工作的玉米的生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為從事農業(yè)種植的種植戶,在玉米抽穗的前期必須控制好灌溉力度,保證玉米種植區(qū)域內的水肥供給,更好地推動玉米根系呼吸能力的提升,保證玉米后續(xù)的成長發(fā)育。在這一階段的田間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必須將灌溉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如果灌溉量過大那么就會影響玉米的抽穗,而灌溉量過小則又會影響玉米生長過程中的營養(yǎng)供給。這就要求了種植戶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灌溉策略。
完成穗期管理后,而后進行的就是花期管理。為了保證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可以達到預期水平,種植戶在種植的過程中,就必須加大田間管理的力度,確保玉米可以順利地完成授粉和灌漿的活動。在種植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玉米種植區(qū)域存在過于干旱的問題就應當及時地補水,避免干旱的玉米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產生不利影響。而如果種植區(qū)域內部水分含量過大,就應當做好科學的排水工作,避免水分過大對于玉米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產生壓力。而且在玉米的花期階段為玉米適當的補充肥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適當地補充肥料,不僅可以有效地延長玉米植株的生長壽命,同時還可以提供玉米的品質。如果玉米的生長狀況不太理想,那么就應當進行補肥。而如果玉米的長勢良好,就應當控制好肥料的使用量,避免過量的肥料使用對玉米產生不利影響。而隨著玉米的生長,玉米種植區(qū)域內的土壤有可能會出現板結的現象,這種土壤板結的情況對于玉米的生長發(fā)育有著不利影響,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處理,還很容易導致玉米的早衰。所以種植戶一旦發(fā)現了種植區(qū)域中出現的土壤板結的情況,就必須馬上進行處理,盡可能地減少土壤板結對于玉米種植產生的影響,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在傳統(tǒng)的玉米種植活動中,之所以會出現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無法達到理想水平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許多種植戶仍然是選擇通過人工種植的方式進行種植,這種情況不僅無法保證玉米種植初期的種植品質,同時在施肥的過程中也無法將肥料的使用控制在合理水平。所以針對這一情況,各地在開展玉米種植活動時就應當根據種植區(qū)的實際情況,選擇各種機械化設備進行玉米種植活動,從而更好地保證玉米種植活動的品質。在有效減輕玉米種植戶勞動負擔的同時,提高玉米種植活動的品質和效率,更好地推動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升。除此以外,農業(yè)種植戶,還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種植根據種植區(qū)域的實際情況,計算出最合理的玉米種植密度,在通過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提升玉米整體產量的同時,有效地提高玉米的品質。
病蟲害一直是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果沒能選擇合適的手段做好病蟲害防治,即使采取了合適的玉米品種以及選擇了科學的管理模式,所取得的種植效果往往也難以達到理想中的水平。我國許多地區(qū)的玉米種植戶在種植的過程中都存在著對于病蟲害防治重視不足的問題,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地加強對于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盡可能地減少各種病蟲害問題對玉米生長發(fā)育產生的不利影響。同時在正式開展玉米種植之前,玉米種植戶應當對種植區(qū)域進行全面的翻耕,從而有效地減少玉米種植過程中植株感染的概率,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總之,要想保證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產量和品質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就必須把握好不同種植密度下玉米產量和品質發(fā)生的變化。并且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根據具體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密度開展種植活動。從而確保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產量和品質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推動我國玉米種植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