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寧,范琳琳,邱艷紅
(常熟市中醫(yī)院 江蘇常熟215500)
低體溫是手術患者在術中麻醉藥物、沖洗液溫度、消毒、輸液等作用下發(fā)生的常見并發(fā)癥[1]。低體溫患者散熱快且產熱較少,核心體溫表現為階梯式下降,造成機體出現寒戰(zhàn)、躁動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康復[2]。王朝陽等[3]研究表明,胸腔鏡手術范圍因腔鏡置入影響會相對干燥,體液蒸發(fā)速度較快,易引發(fā)大量熱量流失出現低體溫。同時,胸腔鏡手術患者多取側臥位進行手術,術中皮膚暴露面積較大,進一步提高低體溫風險。據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在全部胸腔鏡手術患者中,超過60%出現圍術期低體溫[4]。因此,科學、合理的體溫干預流程在胸腔鏡手術患者中非常必要。基于此,為提高我院胸腔鏡手術患者護理質量和圍術期安全性,本研究將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應用于臨床,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整群抽樣篩選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胸腔鏡手術患者90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具備胸腔鏡手術指征[5]并接受該手術治療者;②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分級[6]為2~3級者;③全身麻醉下手術治療;④預計手術時間2~6 h者。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胸部手術史者;②存在手術禁忌證者;③合并凝血功能異?;蚣韧铎o脈血栓形成史者;④合并意識、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者。按照信封法將患者分為參考組和研究組各45例。參考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9~75(41.25±4.50)歲;手術類型:肺癌根治術30例,食管癌根治術12例,縱隔腫瘤切除術3例。研究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31~75(41.73±4.26)歲;手術類型:肺癌根治術28例,食管癌根治術13例,縱隔腫瘤切除術4例。兩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均在自愿參與的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制訂方案 ①成立干預小組,由1名手術室護士長、1名護理部主任、3名手術室??谱o士及1名研究生共同成立手術室亞專科體溫保護標準化流程干預小組,負責文獻查詢、方案構建和干預措施實施。②文獻查詢,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PubMed、MEDLINE等數據庫檢索2000-2017年關于胸腔鏡手術患者體溫保護現況與干預措施的文獻,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初步構建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護理流程。③管理流程完善,咨詢2名手術室護理經驗超過20年、具備高級職稱的手術室護理專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修訂、評議構建的護理流程,完善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護理方案。
1.2.2 干預實施 參考組采取常規(guī)胸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體溫保護方案,研究組制訂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護理流程,具體如下。①術前等待期準備好充氣加熱毯、手術所需輸液內容物并加熱。②提前30 min將手術室溫度調節(jié)至25 ℃左右,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即給予加溫毯保溫,評估患者低體溫風險,根據評分設置加熱毯溫度參數;沖洗液、輸液內容物均經水域加熱至37 ℃左右后方可對患者進行處理,使用血液加溫儀加溫血液。③密切觀察手術過程中患者體溫動態(tài)變化情況,根據和核心體溫不斷調節(jié)加溫毯溫度參數。④手術結束后,麻醉期持續(xù)給予患者37 ℃液體輸入和充氣式加溫毯保溫干預。兩組各時段具體干預措施,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段具體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①核心體溫:入室時、其他時刻分別采用鼓膜溫測量儀、膀胱溫度測量患者核心體溫,統計入室、插管、手術開始、手術30~120 min、手術結束各時間兩組核心體溫情況并比較。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記錄兩組術后低體溫、寒戰(zhàn)、低氧血癥、惡心嘔吐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組間發(fā)生率差異。③臨床指標: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輸液量、手術時間及術后蘇醒時間,比較各項臨床指標。
2.1 兩組各時間點核心體溫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各時間點核心體溫比較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例(%)]
2.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胸腔鏡手術相較于傳統開胸手術具備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諸多優(yōu)勢,目前在胸外科多種疾病中得以廣泛應用[7]。然而,胸腔鏡手術多在全麻狀態(tài)下進行,且患者胸部暴露范圍較大,容易發(fā)生低體溫,影響手術效果。國外一項研究指出,胸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低體溫發(fā)生率為40%~80%,產熱低、散熱快、室溫低、反復沖洗、輸液、輸血等操作均是導致低體溫發(fā)生的主要影響因素,上述原因均可能破壞機體體溫調節(jié)系統,繼而出現不良反應[8]。
本研究結合文獻回顧法和專家調查法,了解國內外胸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保護相關護理研究現況,結合我院患者實際特點和需求,制訂完善、科學、規(guī)范的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手術室護理專家的參與和糾正使得本方案更具可靠性??偨Y既往相關文獻,分析手術患者低體溫可能造成如下傷害:①免疫功能受損,低溫過低會導致中性粒細胞釋放受抑制,降低局部皮膚血流量和供氧,提高切口、機體感染風險[9];②降低代謝,低體溫導致麻醉藥物代謝速度變慢,在體內累積影響患者術后蘇醒[10];③凝血功能障礙,低體溫會降低血小板、凝血因子數量,對機體凝血功能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康復[11]。因此,本研究將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用于胸腔鏡手術患者,根據圍術期各時間點對保溫干預措施進一步規(guī)范和細化,強調各環(huán)節(jié)中執(zhí)行關鍵點和要點,指導手術室護士具體操作,具備較強臨床可行性和實用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手術開始、手術30 min、手術60 min時,研究組核心體溫均高于參考組(P<0.05),其余時間兩組核心體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提示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能夠有效維持胸腔鏡手術患者術中體溫水平穩(wěn)定,從而降低術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有利于提升預后。分析原因可能為以下幾點:①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通過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措施得到持續(xù)有效的體溫管理,通過液體輸入、充氣毯加溫等措施保持患者體溫穩(wěn)定,避免了保溫方式改變對體溫造成的不良影響[12]。②手術室事先預熱、沖洗液等液體加熱從根本上降低環(huán)境因素對患者體溫水平產生的不利影響,有效避免了患者因輸液、輸血等操作導致的熱量流失,保持體溫水平穩(wěn)定[13]。③術中以患者低體溫風險評分為依據給予患者保溫毯參數選擇,保證了保溫方案的針對性和個性化,彌補了常規(guī)統一保溫方案對患者造成的過度保溫和保溫不足,具備??苹瘍?yōu)勢[14]。④持續(xù)性體溫監(jiān)測、動態(tài)調節(jié)加溫毯參數保證患者保溫措施滿足術中需求,動態(tài)維持術中各時間下體溫恒定,避免體溫大幅度波動,從而降低了低體溫、寒戰(zhàn)等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同時,低體溫還會導致麻醉藥物代謝時間延長,患者術后在麻醉藥物作用下蘇醒不及時,影響機體康復。科學、合理的體溫管理措施能夠加快藥物代謝、平衡體溫調節(jié)中樞。本研究對患者實施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結果顯示,研究組蘇醒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參考組(P<0.05),兩組輸液量、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15]結果類似。提示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蘇醒,通過術中體溫水平維持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手術室亞??企w溫保護標準化流程在胸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價值較高,能夠有效維持患者術中體溫穩(wěn)定,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蘇醒,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