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游
坐在飛機上時,我自信滿滿地設想,好歹自己也是一個每周訓練再加每日必擼鐵的“龍舟人”,在波蘭人面前展示一下來自龍舟發(fā)源地的技術水準,還是能為家鄉(xiāng)添點光的。
我從華沙市中心打車20分鐘來到了位于維斯瓦河一條支流旁的水上運動基地。找了一圈,卻始終看不到龍舟的影子。在碰到約好的聯(lián)系人后,對方一指岸上那三條倒放的小船,我頓時傻了眼:這些可能頂多裝10人的“小龍”,可不是好對付的。畢竟,在“小龍”上劃船跟在廣東許多村落的“大龍”上劃船,需要的體力和節(jié)奏感很不一樣。
教練是個手臂特別粗的中年男子,他把一堆人分成三組,再讓這三組人分別把三條“小龍”抬進水里。我們一下水,隔壁船上的教練大喝一聲,三條船上的人便開始發(fā)力快速劃船。
他們的節(jié)奏和力度讓我始料不及,一開始就慢了半拍,而拍子落后對劃龍舟來說是最大的錯誤。當一條船所有的劃手都在同一個時間點發(fā)力,龍舟才會獲得最大的前進動力。因此,龍舟訓練的一個重點要素,在于如何讓同一條船上的人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到同一個發(fā)力點,然后不斷重復并且不斷加快這個過程。
要追上同船隊員的節(jié)奏,就要不斷加快“回槳”的速度,然后在身體前方把槳用60度的角度插入水中,用龍舟行話來說是找到“抓水點”??蓡栴}來了:在國內(nèi),我習慣的龍舟吃水很深,可是在波蘭的這艘小船吃水淺,我這個短小的身板要費很大勁才能夠把槳插入水中抓到水。
在教練的急行令下,三條船上的人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xù)以飛快的速度不斷往前沖刺。在15分鐘不到的時間里,我很快就感到腰部已經(jīng)酸痛得難以忍受。然而,接下來才是噩夢的開始。
盡管藍天白云,不少人在河流兩岸散步、遛狗,但維斯瓦河兩岸的景色我是來不及欣賞的。坐我隔壁的是一個黑頭發(fā)的女子,她就相當于我的貼身教練,好像我什么都不懂那樣重新給我講解各種動作。實際上,劃“小龍”跟“大龍”原理是一樣的,區(qū)別只是身體的適應力和團隊的磨合程度。這時候,我身后傳來了喊聲,這是在船尾負責掌舵的男人喚我抓緊呼吸的話。坐在我身旁的女子也跟著掌舵男人附和,讓我調(diào)整呼吸。第一趟1000米的訓練結(jié)束后,我已經(jīng)感到口干舌燥,就像初中第一次跑1000米那么難受。
“現(xiàn)在真正的訓練才開始呢,這三條船要比賽速度,你要更加給力!”黑發(fā)女子警告我說。教練一聲令下,平靜的河面上頓時水花四濺。不知道是否故意尋求刺激,三條船的舵手把船都開到一起,船槳之間相互敲打,三條船上的人們各自喊著不同的口號,一片雞飛狗跳的景象。體力好的船員把槳用力戳進水里,發(fā)出類似深水炸彈那樣的轟隆聲。
在維斯瓦河兩邊,有大學生模樣的人在劃著獨木舟和單人槳板。他們的修長船身和悠然節(jié)奏,在陽光下跟河中央瘋狂比拼的三條龍舟形成了鮮明對比。
實際上,在龍舟算是舶來品的波蘭,對此感興趣的人也不算多。那些希望參與的波蘭人或者其他歐洲人,基本上對端午節(jié)或者龍舟的文化內(nèi)涵一無所知,更希望把它當作體育運動那樣比拼速度和力量的競技項目。譬如這個華沙龍舟俱樂部,很多成員,包括教練自己,其實一直是槳板或者獨木舟運動員,之后才轉(zhuǎn)到龍舟這個領域。這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俱樂部的特色頗有點波蘭風格:與其講求姿勢的準確和美感,還不如拼速度和體力。
1小時后,三條船徐徐返回水上訓練基地。這時候岸上傳來一股烤肉的味道,黑發(fā)女子的老公和幾個受傷沒上船的船員已經(jīng)架起了烤爐。
“今天是我們龍舟隊的訓練開季日,通常我們都會聚一聚,你也先吃個烤肉喝點飲料再走吧?!睂尤烁艺f。這個俱樂部更像一個東歐常見的郊外度假小屋,在小木屋里面,掛滿了各種獎牌和報紙剪貼。在屋外,是一個有遮篷的小陽臺,兩張長桌上擺滿了各種食物。
女船員們張羅著擺開餐具,又或者是清潔桌椅。那個不斷喊我抓緊呼吸的掌舵男人,脫下上衣坐在花園里的沙灘椅上曬太陽。切面包的是一個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年輕船員,他一邊用審視的眼光看著我,一邊把一塊面包放到我的盤子上。在聊天中,我發(fā)現(xiàn)他應該是個當?shù)氐木?,除了熱衷于劃龍舟之外,還會攀巖和長跑。這個已經(jīng)參加了7年龍舟訓練的年輕人打量著我的身材,說:“你的肌肉挺結(jié)實的,不過擼鐵練出來的肌肉其實對劃龍舟幫助不大?!?/p>
這時候,坐我左邊的老嫗也一邊吃著面包一邊點頭。她跟好幾個頭發(fā)斑白的當?shù)乩先艘粯?,早?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劃龍舟了。的確,要是連這些老頭老太太的節(jié)奏都能這么快,也許就不是肌肉量的問題了。
這時教練也湊過來,他給我的建議是,俯下身的時候腰不能彎下去,否則會傷到腰椎。眾說紛紜,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議論著姿勢正確與否和發(fā)力點問題,讓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剛開始劃龍舟的那個初學階段。不過也好,在11個時區(qū)之外不同的國家、語言和文化視野下審視自己,總能有不同角度的新收獲。
小劉//摘自《看世界》2023年第10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