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威
在哥本哈根以西9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歐登塞的城市,它是丹麥第三大城市,也被人們稱為“童話之城”,因為這里是安徒生的故鄉(xiāng)。來到歐登塞,在各處都能看到安徒生的印記。在歐登塞老城區(qū),大多數(shù)建筑還保持著百年前的樣子。其中,一座不起眼的黃色房子旁標記著“安徒生1805年誕生于此”。
安徒生的父親是一個貧窮的鞋匠,母親則替人洗衣服貼補家用。安徒生出生時,父親只能用棺材板給他制作搖籃。如今,在安徒生故居中,所有的陳設還保持著百年前的樣子:屋子只有七八平方米的空間,還被分成了兩部分:門口作為鞋鋪,一家?guī)卓谌藙t擠在里面居住。斑駁的桌子上凌亂地擺放著制作鞋子的工具,安徒生直到14歲只身前往哥本哈根之前一直在此生活。歐登塞保留著獨特的風俗和傳統(tǒng),這里很多具有神秘色彩的傳說,讓童年的安徒生產(chǎn)生了無比豐富的想象力,不少傳說后來都被他改編進了自己的童話故事當中。
在故居旁邊是安徒生童話公園,安徒生最著名的一座雕像就坐落于此。每到暑期,童話公園會進行童話表演:人們在草坪上搭建一個漂亮的小城堡作為舞臺,當?shù)刂谋硌菟囆g家托本·艾弗森先生會扮演安徒生,小朋友則自發(fā)地扮演童話中的角色。持續(xù)多年的童話表演受到當?shù)厝伺c游客的歡迎,表演結束后,游客還能與演員合影留念,將置身于童話世界的自己永遠地保留在相冊之中。
在歐登塞,一系列博物館都是圍繞著安徒生故居而修建的。東邊的歐登塞歷史博物館是簡約的北歐風格建筑,就像一些彩色的積木塊拼成的大盒子,雖然旁邊就是安徒生博物館,但歐登塞歷史博物館中關于安徒生的記錄與展品也有很多。
在歷史博物館旁邊,有一個打火匣童話體驗館。這個體驗館是孩子們的最愛,在這里,孩子們可以換上童話中人物的衣服,扮演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并且在各種場景中了解童話故事。不管是城堡防衛(wèi)戰(zhàn),還是紙船大冒險;不管是躲在巨人的鼻煙壺中捉迷藏,還是模仿芭蕾舞演員蹦蹦跳跳,都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歷史博物館西邊就是安徒生博物館,安徒生博物館是圍繞著故居建立而成的,分為舊館和新館。舊館修建于1905年,是為紀念安徒生誕辰100周年而建的。新館由日本著名設計師隈研吾操刀設計,建筑大量采用圓形,線條更加蜿蜒柔和,讓安徒生的童話世界從博物館內(nèi)延伸到了整個街區(qū)。
博物館一共有18間陳列室,以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的生平以及各個時期的作品。一進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尊安徒生的白色等身雕像,安徒生身材十分高大,足有1.9米高,他的雙腳也很大,再加上標志性的大鼻子,難怪他會用《丑小鴨》來影射自己。
在后面的展廳中,人們可以從豐富的館藏中了解安徒生的一生。他生前的用品也按照原樣布置在展廳當中,古樸的家具、打著補丁的舊皮箱、簡單的提包、雨傘、手杖……從這些長期伴隨他的簡陋行裝,可以看出安徒生樸實的生活和單純的情趣。
這位童話大王大部分珍貴的手稿也被收藏在博物館中,甚至還包括他暗戀的一位美麗的瑞典少女的照片。雖然安徒生的童話中充斥著強烈的感情與浪漫的色彩,但他終身未娶,情感之路始終坎坷。在臨終前不久,安徒生對一位年輕作家說道:“我為自己的童話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可估量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拒絕了自己的幸福?!笔堑模餐缴鷮⑦@份幸福通過童話帶到了全世界,送給了全世界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
很多人以為參觀過安徒生的故居和博物館就算旅程打卡完畢了,其實,安徒生與這座城市早已融為一體。在這座城市中,幾乎處處都有安徒生的影子,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散布在城市中的各種雕像。
從歐登塞火車站出門就能看到一座安徒生雕像,人們把它稱為“三位一體”,這座雕像是3個安徒生的形象纏繞在一起,“手臂”上還雕刻著孩子的形象。這座雕像憑借優(yōu)越的位置,成了歐登塞的標志之一。
在安徒生博物館東邊不遠處是安徒生酒店,酒店門口的長椅上有一座安徒生的坐像,戴著標志性的禮帽,身披巨大的斗篷,就像一位風塵仆仆的旅行者坐在路邊歇腳,靜靜地聽人們閑聊。
從安徒生博物館前往童話公園的路上,可以找到小錫兵的雕塑,這個形象源于安徒生的童話《堅定的錫兵》。小錫兵雕塑和童話故事中一樣,只有一條腿,踩在一個四輪小車上,舉著長槍立正站好,堅定地望著遠方那并不存在的芭蕾舞姑娘。順著國王大道向南前行,在十字路口處一個將近5米高的柱子上,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緊緊地抱在了一起……無數(shù)雕像仿佛將安徒生的童話世界搬到了現(xiàn)實中,也許這種身在童話中的感覺只有在安徒生的故鄉(xiāng)才能感受得到吧。
8月4日是安徒生的忌辰,每年8月下旬,歐登塞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紀念這位“童話大王”。其中最為盛大的當屬街頭童話大游行,在這一天,大人和孩子都會走上街頭,將自己打扮成安徒生童話中的各種形象,讓整座城市都沉浸在童話的海洋中。也許,這種熱情洋溢的氛圍與孩子們的歡笑,是人們送給安徒生最好的禮物。
棟梁//摘自《世界博覽》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