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多久才算是家
◎作者& 朗讀/ 劉亮程
一個人心中的家,并不僅僅是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而是你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里度過的生活。盡管這房子低矮陳舊,清貧如洗,但堆滿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黃金般珍貴的生活情節(jié),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擁共享,別人是無法看到的。走進這間房子,你就會馬上意識到:到家了。
他說
Q:《青年文摘·彩版》18 歲了,正在發(fā)起“寫給我的18 歲”征文活動,您想對18 歲的青少年說點什么呢?
A:建議青少年朋友們早早放下“小人書”,讀幾部“大書”,比如讀一部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你可以經(jīng)歷小說中一代人或幾代人的命運及悲歡離合,你的心靈也會在這部長篇作品中得以生長。閱讀之外,看天看地,聽風(fēng)聲鳥語,其實都是讀書,因為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是放下書本去看大千世界。
Q: 年少時的枕邊書有哪些?
A:年少時喜歡讀字,枕邊常放《新華字典》,繁體簡體字一起讀。后來覺得《辭源》有意思,每個詞都有源頭,那是詞的老家。一個詞從源頭出發(fā),在語言文字里走幾千年,有的把原意走丟。更多的詞把自己走丟了。
Q: 您的寫作用詞有什么特點?
A:我寫作用詞量極少,不輕易用詞,尤其不用成語,也拒絕新詞。自己拿字結(jié)詞造句。我寫文章用字量也極少,沒浪費過漢字。
Q: 哪些書對您的思維影響最深?
A:可能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學(xué)物理課學(xué)的,當(dāng)時老師告訴我們沒有絕對的大和小,大人相對于孩子來說是高大的,但相對于一棵參天大樹,卻是矮小的。這個極其簡單的大與小的相對關(guān)系,直接打開了一個鄉(xiāng)村少年的思維,并影響了多年以后我對自己文學(xué)世界的構(gòu)筑。
Q: 舉例來說?
A:《一個人的村莊》便是一個人的相對論。那個小小村莊和村里的卑小事物,都找到了自己的相對位置,大小、尊卑、長短、遠(yuǎn)近,以及死生夢醒、來去輪回等,都被妥當(dāng)?shù)匕仓迷谝粋€村莊世界里。
Q: 您曾說《本巴》是寫給自己的童年史詩,這部小說的寫作緣起是什么?
A:這部小說以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展開,本巴是一個沒有衰老沒有死亡、人人活在25歲的想象國度。我讀《江格爾》覺得非常有趣,感慨人類的童年時代對時間的絢麗想象,并被所透露出來的天真打動。人們在史詩中塑造無畏、充滿天真的英雄,又用這種塑造來激勵自己,戰(zhàn)勝困難。由此,我也想寫一部天真的小說。
劉亮程
作家,常年生活在新疆的一個小村莊。他的大量文字都在寫這個村子,成名后他還在村里打造了一個木壘書院。且耕且讀,詩意棲居,把文學(xué)和藝術(shù)的力量加入到村莊的萬物生長中。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等。2023 年,憑借長篇小說《本巴》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xu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