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逄春階
黎 青/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關注老年教育問題。半年多來,我陸續(xù)做了些零碎的調研,先后接觸了不少書法、繪畫、舞蹈等專業(yè)的老年大學學員,他們普遍反映,到老年大學后找回了自己的愛好,找到了新的起點,圓了自己年輕時的一個夢,感到自己過得特別充實,年輕了許多。
老年群體越來越大,我覺得老年教育應該跟上,這是一篇大文章。它關乎老年人向上向善的精神生活,關乎每個人后半生的旅程,很值得研究、剖析。
征得山東省老年大學美術學院優(yōu)秀教師、知名畫家劉雪櫻的同意,我旁聽了一次她的戶外寫生課和一次室內寫生課,收獲不小,略記如下。
頭一次見畫家寫生,很新鮮。那是今年5 月10 日上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劉雪櫻老師帶著20 多位老年大學的學員來到泉城公園寫生。我看到學員們盡管大多滿頭白發(fā),但昂首挺胸,很有精氣神兒,頓生敬意。
花香爛漫的月季花叢,竹影橫斜的林蔭小道,清澈的白鵝紅魚戲水的泉池,都沒入劉老師的法眼。繼續(xù)前行,走到柳芳軒前,劉老師突然駐足,打量一番,微微頷首,笑著說:“就在這兒吧?!绷架幥坝邢蛏系碾A梯,右側有碧綠的垂柳,左前方有一圈山石。縱深的好景致!
學員們拿出畫夾,各自認真地潑墨。劉老師示范,拿起筆來,比量了一下方位,找出重心。先畫山石,然后寥寥數筆畫出臺階、垂柳,速度很快;柳芳軒的一角,是個臺階,在上面畫了三個行走的人。她一邊畫,一邊指點學員,要留白,要捕捉神韻,要注意整體構圖,要俯視眼前之景,意識里用個框子把景色框起來,再搬到紙上。換言之,就是移情,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景物身上,達到物我同一、物入我情。所謂觸物有感、觸景生情是也。
目中所見,心中所想,盡出筆下。空白的畫紙,漸漸有了畫的輪廓。
“畫什么都得合情合理。比如,院落邊兒有一棵老梅樹,怎么才能畫出滄桑感?你畫的時候,最好是枯潤,有枯筆,有潤筆,有濕筆。為什么?因為梅樹老了,摸上去很粗糙。梅樹開花的時候有空隙,因為它有空的枝干,有枯的,還有茂盛的。第一,做一個對比;第二,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是這樣兒的,這是藝術來源于生活,需要平時多觀察?!?/p>
上色,花青、赭石、藤黃。她一邊上色,一邊指著右前方的遠山說,這里似乎缺個東西,需要個亭子。只見劉老師換了支筆,輕輕地下去,出來的卻是隱約的佛塔。佛塔意象一出,畫面頓時有了禪意?!斑@里面有故事,有了傳說。我畫到這里,都有點兒感動了?!?劉老師說。遠景佛塔,安靜;近景垂柳,扶風。臺階引入,讓畫面有了層次。
十點半,同學們都收筆,劉雪櫻一一點評,合影留念。有兩三名同學與劉雪櫻同行,見眼前兩棵松樹,一棵高大挺拔,一棵虬枝鋪展。師生駐足品評再三,枝干的線條,有金石的味道,整體造型妥帖,合陰陽之道。
從學員們身上,我看不到一點兒頹唐和邋遢,我看到的是講究而不是將就,是儒雅而不是粗俗,是活潑而不是呆板。他們在寫生過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忘記了年齡和臉上的皺紋。還有,無礙的師生交往,讓人羨慕。
今年9 月11 日下午2 點前,我來到山東省老年大學燕山校區(qū)。秋陽照著校園花壇里的花花草草。我想,這抹綠和花朵,怎么才能傳神地移到紙上呢?正想著,見劉老師來了,手里提著上課的青布包。
她微笑著進門,早有同學把折了的一截翠竹放在了講臺上。劉老師笑著說:“謝謝有心的同學?!比缓蟀阎裰εe起來,晃一晃:“太好了,咱們這節(jié)課就是課堂寫生課了?!?/p>
劉老師給同學們講了竹子的小枝是互生的,竹枝發(fā)枝不要節(jié)外生枝,用筆要筆筆分明,筆筆送到,等等?!爸袢~有疏有密,有高有低,這就是生活,這里我說的‘生活’,是生動活潑的意思?!眲⒗蠋熌托牡卣f著,同學們都點頭,卻沉默不語。
劉老師又笑道:“大家放松,畫畫其實是筆墨游戲,放松了,才可以游戲。上課可以笑,畫畫生動,上課也要生動,別板著個面孔??囍槪惝嫴缓?。”
劉老師示范畫竹子,說:“在動筆前要先動腦,平時多觀察生活中見到的竹子是個什么樣子,結合老師教給的方法,再動筆,用筆要在節(jié)奏上跟著感覺走。第一個葉子怎么畫,第二個葉子怎么畫,先想想,再動筆,也就是要胸有成竹?!币婚_始,先復習上一節(jié)課畫竹葉的“人”“個”“介”“分”,劉老師強調要學會“組織”,琢磨葉子的前后關系,正側、交叉、覆蓋、重疊,等等。
一眨眼,就見劉老師一筆直上,一直沖上去,沖到宣紙的盡頭。一竿修竹已亭亭玉立。她在畫竹竿,強調每一筆都要寫出來,筆筆送到,不是甩出來的。她一遍一遍地說:“要學會放,還要學會收,這些都要慢慢體會。”
竹節(jié)一個個畫好?!肮?jié),是寫出來的,像一個山字,‘噠、噠噠’‘噠、噠噠’……有提有頓?!畤}’是節(jié)奏,像音樂一樣的節(jié)拍???,是吧?”劉老師邊示范邊叮囑,“大家記住,一定不要節(jié)外生枝,是節(jié)內生枝?!彼帜闷鹱郎系闹褡幼尨蠹矣^察,又重復一次“節(jié)內生枝”。
劉老師喜歡互動,可學員們也許是剛剛入學,不愛開口。劉老師忍不住啟發(fā):“畫畫一定要放松起來!放松起來,才能畫出可愛的畫!”
“畫竹竿要有股氣,把筆提起來,心氣也提起來,要柔中帶剛?!眲⒗蠋燁D了頓,“畫竹葉,有大有小,摞起來,有風姿,要把節(jié)亮出來,顯出來?!唢L亮節(jié)’這個詞大家很熟,其實也是在借物詠志,把節(jié)‘露’出來?!?/p>
學員們慢慢活躍起來,有一個60 多歲的女學員問:“老師,畫畫是先蘸墨,還是先蘸水?”
“先蘸水,再蘸墨?!?/p>
又一位男學員問:“老師,畫竹子用狼毫,還是羊毫?”
“羊毫吧,吸水多?!?/p>
“老師,你一畫就有味道,可是我們一提筆,就手發(fā)抖?!?/p>
“不要緊,既然開始了,就慢慢堅持練。每個人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我也有‘小白’的經歷,下下功夫,慢慢來修身養(yǎng)性,一定要慢,不要圖快。”
我仿佛覺得自己進了小學生課堂。老師耐心講,學生認真聽,一種溫馨的氣息彌漫著。
課堂氣氛慢慢活躍起來了,這是劉老師所期望的,她在學員的案前巡視,一個學員慌張得不敢蘸筆,她說:“放松,放松,蘸筆尖,打開就是淡墨,蘸到筆肚就是黑墨,蘸到筆根,就是濃墨。淡墨雅,耐品?!?/p>
兩節(jié)課不知不覺上完了,我走出教室,端詳著門外走廊里掛著的十幾幅裱起來的作品,指導教師寫的是“劉雪櫻”,我問這些學員學了多長時間,劉老師說:“一年吧?!薄耙荒辏窟@么短的時間,就畫得這么好。”劉老師說:“只要靜下心來,什么都能畫好。但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勤奮不是在進步,是在鞏固錯誤。就像我們去一個地方,不小心走了岔路,走得越快,離目的地越遠。”
回味這次課,我覺得劉老師就是在跟大家聊天,循循善誘,但是在聊天中,深入淺出地教了技法,教了生活態(tài)度。我這門外漢,聽來也感覺如沐春風?!肮?jié)外生枝”“高風亮節(jié)”“柔中帶剛”“胸有成竹”“生活”等幾個耳熟能詳的詞,讓她講出了另一層意思,拓展了我的認知。
劉老師有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老年大學的學員心態(tài)是自由的,沒有升學任務,沒有考級,就是要做到學養(yǎng)結合、教養(yǎng)結合,是修養(yǎng),要放松、要開心。說白了,畫畫也是一種游戲,是筆墨游戲,所以大家也要有把玩的心態(tài)?!?/p>
百聞不如一見。瞅機會我還要到老年大學書法班、舞蹈班去聽聽課,近距離體驗一下新起點上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