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娃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供銷社大院,好幾家人共用一個院子,做飯用公共廚房,上廁所要跑大街上去上公共廁所。
后來,父親單位在鎮(zhèn)上蓋了樓房,我家分到了一樓,兩室一廳,房號101。新房雖小,五臟俱全,有廚房和衛(wèi)生間,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我們的心情都是敞亮的。
時間流逝,我們幾個孩子長大了,一個個結了婚,從101搬走了。101變得寬敞起來,只有逢年過節(jié),這里才又恢復了往日的擁擠和熱鬧。
我結婚后搬到省城了,住得遠。每次過節(jié),哥哥和姊妹們拖家?guī)Э诘鼗貋?,吃完飯就回各自家了,只有我和丈夫孩子會住上一夜再走?/p>
吃完晚飯,丈夫陪父親下棋,孩子旁觀,我和母親在另一間房里聊天。母親最偏愛我,有啥心里話也愿意跟我嘮。我嘴巴嚴,會寬慰人,幾句話就能把緊鎖眉頭的她逗樂。
我和母親形成了默契,每次回101,我都要住上一晚,當母親的知心人。
父親去世后,我讓母親搬去我家住,母親不同意。父親以前叮囑過她,不要跟著子女住,就住101。101是自己家,想咋樣就咋樣,萬一有一天需要人伺候了,讓子女來這里輪班。
母親認可父親的觀點,另外她還有自己的心思,住自己家,哪個孩子回來了,都是主人,可以隨便住。若她住某一個孩子家,其他孩子來看她,說話也不方便,而且來的次數多了,還擔心兒媳或女婿不高興。
我說母親太敏感了,兒媳和女婿都是厚道人,怎么可能不高興。母親不再和我爭辯,她說,在院里養(yǎng)貓養(yǎng)狗,院外開墾了一爿菜地,日子很好過。我勸不動母親,只好和哥哥、姊妹約好岔開時間回101,保證隔三岔五就有人回去看望母親,遇到年節(jié),大家再一起回家。
母親75歲那年,得了場大病,在省城醫(yī)院動了手術。她出院后,我讓她住我家,復查也方便,但她牽掛家中的貓狗和菜地,還是回101了。
我們最終在101送走了母親。她去世后,我們幾個商量著將101賣了。
這些年,我每次回小鎮(zhèn),都是辦完事就走。雖然哥哥和姊妹們都在小鎮(zhèn),每次我回去,他們對我也很熱情,但我不愿留宿,因為不是自己家,總感覺睡不踏實。此時,我才理解母親為何要堅持住在101,她是給我們留一個隨時可以回去的屬于自己的家。
前段時間,我特意去了一趟小鎮(zhèn),看了一眼101。闊別多年,曾經熟悉的家,變得陌生了。房子換了主人,菜地依舊打理得整整齊齊。我有種沖動,想敲門進去坐坐,但也只是想想,我進去連客都不是,只是個陌生人。
那天,大哥請我們姊妹吃飯,席間談起母親,大家都說母親最偏愛自己,有啥心里話都愿意跟自己說。我不禁莞爾,原來自己并非母親的“獨寵”,母親對每一個孩子都一視同仁。
101是回不去了,但那些曾發(fā)生在101的溫馨過往,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