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手把手,帶你挖掘《青年文摘》里的寫作技巧,將文章化用為高分作文素材
特邀名師王淦生,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大學兼職教授。王淦生老師對中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有較深研究,為多家語文報刊特約編審。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zhuǎn)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
改變不了“轉(zhuǎn)折”,
掌控得了“進程”
海明威有句名言:“一個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征服?!苯裉?,這句話已被人們視為對“強者”一詞的詮釋?!氨淮驍 备嗟氖且驗榱α康膽沂?,而“被征服”卻是精神的萎靡。
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常常會面臨“被打敗”的困境——被自然打敗,被對手打敗,被各種困難打敗,被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折打敗……但是只要我們的內(nèi)心不“被征服”,就會有逆轉(zhuǎn)命運東山再起的時候。
就像司馬遷,在他慘遭腐刑,痛不欲生、羞辱難耐之際,心中想的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故而忍辱含垢,奮起著書,給后人留下一部“史家之絕唱”。司馬遷改變不了生命中遭受的意想不到的戕害,但是他牢牢地掌控著生命的進程。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就算今天社會再進步,科技再發(fā)達,人類再智慧,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轉(zhuǎn)折令人猝不及防。但是,對于一個精神沒有“被征服”的強者來說,這種“轉(zhuǎn)折”正是對他的淬煉,讓他在啜飲生命的苦酒之后振奮精神,絕地重生。也許,他會選擇另一條路徑,但他的生命依然會是一種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他絕不會改變沖擊人生巔峰的進程。
一位8歲開始學跳舞,大學也以舞蹈為專業(yè)的女孩在一次車禍中意外地失去了右眼。這對一位舞者而言無異于致命一擊。但在走出至暗時刻,為自己選擇義眼的過程中,她想到了為自己,也為更多人制作更逼真、更精美的義眼這份事業(yè)。她叫昕瞳——她在成功之后為自己取這個名字,正是為了激勵自己:我又有了新的眼睛,有了新的開始!
人在遭遇轉(zhuǎn)折時完全是被動的,但人在對待轉(zhuǎn)折時卻應當化被動為主動,將命運進程的掌控權(quán)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蕓蕓眾生中有許許多多普通人在遇上各種或大或小的人生轉(zhuǎn)折后并未逆來順受,而是默默抗爭,不斷優(yōu)化著人生進程。
曾經(jīng)看過作家吳曉樂的一篇文章《是母親,給了我一盞明燈》。文中介紹了一位無名母親的坎坷人生與向上的歷程。文中的母親12歲時被其酗酒的父親停止學業(yè)送進工廠,但她始終與書本為伍,以字典為師,努力保持著向上的姿勢。她的行為影響到她的子女,使他們好學上進。用這位母親的話說,自己是“鴨子生出了天鵝”。
走筆至此,不禁為歷史上一個有名的英雄可惜——他就是項羽。在巨大挫折面前,他沒有屈服,但他隨后的選擇卻是大錯特錯——結(jié)束生命的進程。所以,他只能被定義為“失敗的英雄”,成為眾多成功者的背景墻。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彼麨槭裁床荒芏嘁稽c勾踐的韌性,把生命的進程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這是我最引以為憾的地方。
讀書不單單是為了寫作,但是對中學生而言,書本——尤其是我們手上的這本《青年文摘》,卻是我們積累素材、激發(fā)靈感的重要源泉。當我讀到本期雜志中的《義眼女孩,正在“發(fā)光”》《是母親,給了我一盞明燈》《王嘉爾:人生可以不止一個夢想》等文章時,不由想起它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作為2020年上海卷命題作文中的論據(jù)?義眼女孩昕瞳,一生閱讀的母親的遭遇及其面對遭遇的行為,恰好可以證明“轉(zhuǎn)折”難以預料、“進程”可以掌控的道理。之所以沒有援引王嘉爾的故事作為素材,是鑒于王嘉爾的行為是追求更適合自己的夢想,與意外轉(zhuǎn)折有差距,這就是選材。而將項羽的事安排在結(jié)尾,是與上文形成對比,告誡人們遭遇坎坷時要多一點韌性,盡量把命運的進程把控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