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導學設想】
美籍華裔學者李歐梵有一句名言:“《紅樓夢》中,每一頓飯都有詩意?!逼鋵?,在《紅樓夢》中,日常生活無一不洋溢詩意的光輝。即便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吵架,在曹雪芹的筆下,也宛如一首動人的歌。
人教版統(tǒng)編教材在“閱讀指導”與“學習任務”中對《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內(nèi)容有如下規(guī)定:梳理情節(jié)、賞析人物,把握小說“情節(jié)主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日常生活細節(jié)”。
本設計聚焦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吵架”場景,以寶黛愛情為主線,以“吵架”為抓手,設計了如下三大學習任務:贊歌——梳理相關情節(jié);牧歌——細讀品味詩意;挽歌——體會悲劇之美。通過上述任務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書,細讀文本,體察寶黛愛情故事中蘊含的豐富意蘊,有效落實教材預設的學習內(nèi)容。
【學習目標】
1.梳理“吵架”情節(jié),把握寶黛的叛逆性格,感受二人心意相通之美。
2.品賞“寶黛共讀《西廂》”相關情節(jié),體會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
3.把握人物性格與社會環(huán)境的沖突,認識“寶黛愛情”的價值及其悲劇意義。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紅樓夢》一書,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譜寫了一首關于愛情的贊歌。寶黛愛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有意思的是,寶黛之間美好的愛情,多半是以吵架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在爭吵中,寶黛相互印證、強化并升華了情感。這些故事,譜寫出愛之交響樂章。
任務一:贊歌——感受愛之變奏
活動1.“吵架”集錦
通讀《紅樓夢》,研讀“寶黛吵架”的相關片段,完成如下表格。
小結(jié):通過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寶黛吵架”主要有十次。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次(第三十二回)吵架之后,兩人基本上不再吵架了。
活動2.繪制吵架圖譜,解說情感內(nèi)涵
1.繪圖譜
寶黛愛情宛如跌宕起伏的戲劇。在這出愛情大戲中,“吵架”竟是主線。請依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中“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的順序,將上表中的十次吵架填在合適的位置上。
【示例】
開端:兩小無猜親密無間
發(fā)展:愛情萌芽逐步深化(“西廂”——表情之吵;葬花——傾訴之吵;藥方——有證之吵)
高潮:刻骨銘心此生唯一(元妃——賞禮之吵;提親——摔玉之吵;)
結(jié)局:放心——交心之吵
2.說情感
思考討論題:上述情感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對應著十次寶黛爭吵。請選擇你印象深刻的幾次爭吵,分析其中包含的深厚愛意。
小結(jié):在“共讀《西廂》”之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的二人經(jīng)常小吵,不過是小兒女的關系親密。直到“共讀《西廂》”,寶玉以戲文中的愛情雙方作比,他們的愛情才清晰起來。經(jīng)過葬花傾訴之吵、元妃賞禮之吵,吵得越來越激烈,感情反倒越來越濃烈,直至提親摔玉之吵,達到頂點,二人的感情卻也更鞏固了。在第十次的“放心交心之吵”后,兩人不再爭吵了。寶玉挨打后,寶玉派晴雯送黛玉兩條舊手帕,從此兩人形成深深的默契。
如果說在葬花傾訴之吵前面,還是由于二人的疑慮誤會產(chǎn)生的矛盾,那么,到了元妃賞禮之吵、提親摔玉之吵,他們愈發(fā)感到來自外部的障礙。某種程度上,也為他們的愛情悲劇做了鋪墊。到了放心交心之吵,寶玉明白,世間知音唯黛玉一人。他們愛得如此堅貞深刻,卻又阻力重重。
寶黛的感情,幾乎就是以吵架的形式來增進的。他們愛得無畏,又那么拘謹;愛得堅貞,又那么艱難。
活動3.評述寶黛爭吵,體會愛之深情
思考討論題:
你對他們的哪一次吵架印象最深?請在“最________的吵架”題目下,選擇你體會最深的一次吵架,確定一個關鍵詞,加以分析闡釋。
【示例1】最深情的吵架——提親摔玉之吵
提親摔玉之吵的原因有二,一是清虛觀張道士給寶玉提親,寶黛二人都不高興;二是寶玉選了一個金麒麟(打算送湘云),黛玉因此不快。由此引起兩人大吵。寶玉狠砸通靈寶玉,黛玉哭到大吐。這次吵架,寶玉向黛玉發(fā)出了“你死了,我做和尚”的誓言。一次大吵,成了一塊試金石,感情反而得到升華,彼此感情更穩(wěn)固了。
這次爭吵,驚動了賈母、王夫人,賈母抱怨“偏生遇見了這么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而一向?qū)煊窭涞耐醴蛉艘虼藢煊窀訍?,于是把怒火撒在了和寶玉調(diào)笑的金釧身上。
【示例2】最默契的吵架——放心交心之吵
因為寶玉的地位和身份,周圍的人幾乎都勸他追求仕途之道。父母自不待說,寶釵對仕途經(jīng)濟自然很熱衷。襲人對寶玉也是多次規(guī)勸。就連湘云也曾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jié)交官宦。只有黛玉蔑視封建道德倫理規(guī)范,與寶玉心意相通,具有叛逆精神。寶玉一句“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她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讓黛玉驚喜悲嘆、五味雜陳。驚喜于二人的心靈相通,悲嘆于孤苦無助的身世和金玉良緣的宿論。
任務二:牧歌——細讀品味詩意
在寶黛十次爭吵中,第五次“西廂”——表情之吵,最具詩情畫意與思想內(nèi)涵。品讀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完成以下任務。
活動4.細讀文本,尋覓詩意
短文寫作:“寶黛共讀《西廂》”被歷代讀者奉為《紅樓夢》中最唯美最具詩意的場景之一。請從自然環(huán)境、人物情感、藝術境界三個方面選擇其一,寫一段導讀文字,幫助讀者欣賞。
【示例1】
優(yōu)美典雅的自然環(huán)境:小說此回的描寫,故事發(fā)生在醉人的季節(jié),文本呈現(xiàn)出唯美的畫面。小橋橫跨,流水潺潺,桃紅柳綠,落英繽紛,美不勝收,讀來讓人產(chǎn)生無限想象?;蚴菛|風搖曳,落花如雨;或是游絲軟系,楊柳生煙。唯美詩意的景色為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做了充分的鋪墊和烘托。
【示例2】
純潔真摯的人物情感:在“共讀《西廂》”之前,關于寶黛,寫的都是斗嘴賭氣、天真無邪的孩童生活,愛情成分不多。而“共讀《西廂》”,兩人都沉浸在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里,寶玉甚至以張生自比,把黛玉比作鶯鶯。這次含蓄而又熾熱的表白讓黛玉“不覺帶腮連耳通紅……薄面含嗔”,這是青春期的少女被說中心事之后的嗔怪。此時,二人關系已由天真無邪的兩小無猜飛躍到了純潔真摯的戀愛階段。
【示例3】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西廂記妙詞通戲語》一回,寫的是小說主人公寶玉、黛玉以《西廂記》為媒介,互相吐露心中衷曲。作家為兩人心心相印的動人故事營造了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藝術境界。兩人所讀之書,是名作《西廂記》,講述的是張生與鶯鶯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讀書的地點,是“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讀書的季節(jié),恰是桃花盛開、“落紅成陣”的美麗春天??梢哉f,這個故事里,處處散發(fā)出唯美浪漫的氣息。優(yōu)美的景致和寶黛純真的情感相契合,情景完美交融。小說內(nèi)容、人物都具有詩的特質(zhì),桃紅柳綠、落英繽紛的景致增添了濃郁的詩意氛圍。或許,這正是《紅樓夢》被稱為“詩化小說”的原因之一。
活動5.研究敘事方式,體會作者深意
問題討論:第二十三回,在敘述“共讀《西廂》”這一故事之際,有一敘述手法非常耐人尋味:回目中提及《西廂記》,但在正文部分卻寫成了《會真記》,這一敘述手法究竟有何深意?
回目: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正文: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后,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
資料鏈接:
《會真記》是《鶯鶯傳》的別稱,《鶯鶯傳》是唐代傳奇小說,由元稹編撰,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創(chuàng)作的雜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思考題:根據(jù)回目提示以及正文中敘事,可知寶玉所讀確實是《西廂記》,小說為何要刻意使用“會真記”這一別名呢?(提示:可從小說的時代背景與人物心理等方面加以分析。)
師生討論后教師小結(jié):
從時代背景看,《西廂記》在當時是一部禁書,這類被視為“誨淫誨盜”的書無法公然亮相,因此,選擇不太引人注目的書名“會真記”就非常必要(這也可能是書商的一種營銷手段);從寶玉的身份來看,他無法公開閱讀《西廂記》這樣的禁書,因此,選擇可以在一定意義上避人耳目的“會真記”就顯得頗為高明。從寶黛兩人讀書時的表現(xiàn)來看,二人都對《西廂記》如癡如醉、愛不釋手,這是二人志趣相投的證明,是二人真性情的一次相會,因此,用“會真記”還具有特別的象征隱喻意味。
“共讀《西廂》”是《紅樓夢》中“寶黛愛情”覺醒的標志,作者故意以《會真記》稱《西廂記》,讓二者混名,更是含義深遠。這樣的藝術構思,無論是對于展示寶黛二人大膽叛逆的性格,還是彰顯作品反封建禮教的深層意義,都不僅得宜,而且堪稱高妙。
活動6.創(chuàng)意填詞,再現(xiàn)詩意
寫作練習:請以小說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三月中浣”為開頭句,嘗試填寫一首小詞(詞牌任選),再現(xiàn)“寶黛共讀《西廂》”的景與情,傳達出你對這一場景的感受。
【示例】
清平樂?寶黛共讀《西廂》
三月中浣,東風長天漫。沁芳桃花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西廂妙語有憑,雖盟木石難成。執(zhí)念卻如春水,迢迢曲曲難平。
任務三:挽歌——體會悲劇之美
寶黛共讀《西廂》,如詩如畫。但其中也蘊含了悲劇的因子。你能體會出來嗎?
活動7:研讀唱詞,體會情感
下面是寶黛共讀《西廂》時的兩句對話,也是他們爭吵的緣由,請分析寶黛二人說話時的內(nèi)心活動。
A.寶玉: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B.黛玉: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镴槍頭。
明確: A句是《西廂記》中張生的唱詞,寶玉借劇本臺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用兩個“就”字加強了對自己和黛玉的指向性,這里并不重在強調(diào)相思和美貌本身,而是重在愛情關系的確定。寶玉的愛情萌芽了,他的表現(xiàn)既含蓄又熾熱。
B句出現(xiàn)在《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拷紅》中,是紅娘指責張生沒有擔當沒有用,嘴里說著深愛鶯鶯,但到了要和老夫人攤牌時卻打退堂鼓。黛玉的發(fā)怒是對寶玉示愛的不滿,還是另有深意?聯(lián)系曲詞原文,黛玉引用的這句或許正取笑了寶玉在家長面前的膽小和無奈,亦表達了對這份感情的難以把握和隱隱擔憂。從小說之后的情節(jié)看,黛玉的擔憂確實是有道理的。
活動8.比較三種愛情的特征
思考題:了解作品第二十三回所提《西廂記》和《牡丹亭》的主要情節(jié),比較“張崔”愛情、“柳杜”愛情和“寶黛”愛情的異同。用一個詞概括他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jié):“寶黛”愛情不同于“張崔”愛情的“一見鐘情”,也不同于“柳杜”愛情的“美夢成真”,而是建立在共同反對封建道德規(guī)范基礎上的“志同道合”,這是二人耳鬢廝磨,彼此不斷深化了解的結(jié)果。不借助一見鐘情的感覺,也不依仗虛無空幻的夢境,相對過去“佳人才子”式的愛情故事,《紅樓夢》對愛情的表現(xiàn)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有了本質(zhì)的突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總結(jié):為什么說“共讀《西廂》”是牧歌,是贊歌,也是挽歌?
【提示】
共讀《西廂》,至真至純,浪漫唯美,是牧歌;大膽叛逆,挑戰(zhàn)禮法,是贊歌;注定曇花一現(xiàn),則是挽歌。從“共讀《西廂》”開始,直至后來的元妃賞禮之吵、提親摔玉之吵,寶、黛二人大膽叛逆的性格清晰可見,寶黛的愛情一直走在反對封建禮教的艱難道路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注定了他們的愛情與時代不可兼容的矛盾,注定了其悲劇的結(jié)局。
共讀《西廂》,既催化了愛情,也歌頌了愛情,但同時也暗示了這份愛情的注定會被毀滅。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