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雅諾
指導(dǎo)老師 戴永飛
凝望那枝紅梅,在離家不遠處的小巷拐角的墻面上,探出倩影。我把它當作上天給予我的希望之花,歸家路上,每次路過那個拐角,我總愛凝視著她。每逢冬季,她便遞出枝條,幾朵嬌小的淡粉色花朵蘇醒于枝條間,露出淺淺的微笑,一抹抹粉紅很是引人注目。梅花盛開,似乎連日月也會關(guān)注,我觀察著她的變化,這已然變成了我的一種習慣,生活充滿希望地進行著。
來往行人匆匆,時間流水般消逝。停下腳步望去,那枝梅花給不少人帶來生活的點綴。
看的時間長了,有些人就熟了。那枝盛開的紅梅之下,有位推著小車賣糖畫的老人,他面色紅潤,糖畫攤子一塵不染。
小車左邊畫有十二生肖的轉(zhuǎn)盤邊上插著幾根成品,中間放置著一塊鐵,右邊支著一大鍋現(xiàn)熬的糖漿,咕嘟咕嘟冒著泡。老人不時叫賣,不少行人停下腳步,循聲望去,看了一會兒,笑了,果然是賣糖畫的。
旁邊插的糖畫,焦黃的顏色格外誘人,它可是許多人童年時代難以忘懷的甜蜜記憶。那時路邊總有賣糖畫的小攤,次次路過,年幼的我都央求父母買一個。
巷子里的孩子聽到糖畫的叫賣聲,趕忙取出儲存已久的零花錢,歡天喜地地向那小攤奔去,糖畫到手后輕輕地舔舐美味,滿嘴香甜,把生活變出甜味。
每日清晨,老人推著小車來到那枝梅下,行人見了都爭相購買。
大人買的是童年,孩子買的是好奇——第一次見糖畫,總是想嘗試一下的。一旁的還有老人年幼的孫子,老人的兒子兒媳在外地打工,一年只回來一兩次,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靠爺爺。當年,老人的兒子也喜歡吃這來之不易的甜。
現(xiàn)在,每當有空閑時間,老人總會望向那枝梅。那幾日下大雪,老人不曾來過。天晴后,老人和往常一樣推著小車出攤了??吹矫坊ń?jīng)歷風雪反而開得愈發(fā)鮮艷,堅強地在枝頭綻放,老人欣慰地笑了。偶然看見那笑容,我仿佛看見了對生活的無限憧憬。“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詩中的梅頑強、堅韌,這就是我深深向往的對生活的態(tài)度。
(責任編輯/李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