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孔子說:“君子不器?!睂@句話,李澤厚解釋為:“即人不要使自己成為某種特定的工具和機械?!卑驳铝小とR維解釋為:“君子不把任何人當器具對待?!?/p>
這兩種解釋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君子不器”,“器”是器物,這里應(yīng)當理解為動詞,即“把……當作器物”。對概念的理解是寫作的重點,材料給出了兩個角度的解釋,即“不器己”和“不器人”。前者可以理解為君子不使自己的才能局限于某一個方面,不能成為某種工具,而是致力于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完善,。后者在此基礎(chǔ)上推己及人,意在警醒人們不要用工具的眼光衡量他人。
同學們可以從概念闡釋入手,根據(jù)材料引用的兩句言論,分別解釋“君子不器”之對己、對人兩方面的含義,要注意分別與歷史和現(xiàn)實展開對話,最后總結(jié)在當下,“君子不器”意味著什么,這樣能夠使文章呈現(xiàn)出清晰的論證思路。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另一角度展開思考: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為什么在今天又被重新提起?這對我們思考當下的現(xiàn)狀有何啟示?由“工具”“器具”很容易聯(lián)想到馬克思的異化論,以此來審視當下的熱點新聞,從而對材料中“君子不器”的含義進行回應(yīng)。
材料中“這兩種解釋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這句話給了寫作較大的自由度,只要我們扣住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有條理地展開論述,就不太會有偏題、走題的危險。寫作時應(yīng)顧及到“自我”“他人”兩個方面,結(jié)合歷史與當下,依據(jù)材料所提供的“理”,尋覓具體的“事”去解讀和詮釋,生發(fā)出更多的思考。
佳作一
成器而不成“器”
◎劉嘉輝
人生在世,總不免成“器”。此“器”不是一味的成為器具,而是成大器??鬃诱f的“君子不器”,大家對“器”存在著不同解讀。
李澤厚說:“人不要使自己成為某種特定的工具和機械?!贝司鋵ⅰ捌鳌贬槍τ谧约海床荒艹蔀槟骋环N工具。從古至今,哪一位成器的大學者不是有多種身份?好比孔子,兼為思想家、教育家,他沒有成為一個只會教弟子的教書機器,反而帶著弟子周游列國,去傳授自己“仁”的道義與思想,成為了后世尊稱的“圣人”。從現(xiàn)代來看,一位物理學家必然先是一位數(shù)學家,一位生物學家必然也同時是一位化學家。每一位研制疫苗的專家,他們不是上層社會用來研制疫苗的機器,而是默默無聞,為了天下蒼生的安危奉獻一生的英雄。
安德列·萊維說:“君子不把任何人當器具對待?!贝司淇雌饋砀峡鬃拥乃枷搿核挥鹗┯谌?。我們不應(yīng)將別人當成器具,仁愛之人,即君子,應(yīng)該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具備幫助他人的能力,并且樂于幫助。這樣便能從“不器人”上升到“立人”。
將下屬當成殺人工具的統(tǒng)領(lǐng),最終會死在自己下屬的手上;而那些將下屬當親人的將領(lǐng),下屬也會心甘情愿為其戰(zhàn)死。殘暴的統(tǒng)治者,終將會被推翻。不把別人當作達成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要尊重他們,自己的品格才將更加高尚。
我們要成“器”而非成為器具。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君子,要慎終如始,推己及人。無論是統(tǒng)治者還是跟隨者,皆為有器,但并非工具。即使在別人眼中他們可能是工具,但也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無愧于心。不將別人當成“器”,立己達人,才能成器,成為君子。成器,但不成“器”,要保持人格的獨立,思想的自由。
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繁榮之表象下犀利地洞見其剝削的本質(zhì),這時的勞動成為一種苦役,一種反過來支配人的力量,人成為了被物統(tǒng)治的工具。因而他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號召全人類打破器物的統(tǒng)治,解放自己。
從中國先秦儒家對君子人格的闡述,到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犀利揭露,可見先賢一直致力于人本質(zhì)的恢復(fù):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因而,君子不器。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浦江高級中學高二(6)班】
◆點評
本文緊緊圍繞材料中的關(guān)鍵概念展開論述。作者首先引用了材料中的兩句話“人不要使自己成為某種特定的工具和器械”“君子不把任何人當器具對待”,闡明了“君子不器”的內(nèi)涵,最后找到落腳點:君子要有所成就,要保持人格的獨立,更要尊重他人獨立的人格。全文結(jié)構(gòu)完整,論證充分。
佳作二
拒絕做機械中的齒輪
◎劉斐然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君子不器”,無論何時,無論處于何種境地,人都不能把自己、他人當作工具來對待才可成為君子。但如今越來越快的社會節(jié)奏卻好像讓人成為了一個個齒輪,在龐大的社會機器中不停運轉(zhuǎn)。
自從工廠出現(xiàn)后,這種將人視作機械中微不足道的齒輪的事便屢見不鮮,電影《摩登時代》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當時的工廠中,工人被迫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機械零件。為了謀取更大的利潤,資本家一步步壓榨工人的價值,其人性被貪婪吞噬得一干二凈。歷史如是,現(xiàn)實更如是,即使是在現(xiàn)代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中,“996”“007”的工作強度也屢見不鮮。
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個體與整體的關(guān)系雖然確實很像是零件與機械的關(guān)系,但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又是多變的,人們可以自我成長并自我完善。將人視作一個器具,無疑是對人創(chuàng)造性最深的蔑視。讓人成為一個零件,確實可以讓資本這臺龐大、血腥的機器全力運轉(zhuǎn),但卻不能長久。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口的迭代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這一臺巨大的機器必將越來越老朽,直至解體。那些將人視作機器零件的資本家們,必將隨著舊時代的逝去而消失。在現(xiàn)代的主流思想中,歐美崇尚自由,將人視作零件,自然是他們深惡痛絕的。而共產(chǎn)主義則是以人民為主體,推行政府為人民服務(wù),自然也不會將人物化。
但不容忽視的是,還是有人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利,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君子不“器”人,更不應(yīng)該“器”己,我們不應(yīng)讓自己成為一個器具,而應(yīng)有自己的人格,有自由的靈魂及對未來的期許。人生在世,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讓自己死而無憾。
也許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一個個小零件,共同推動著社會這個大機器的運轉(zhuǎn),但我們應(yīng)該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盡情地去享受山間的明月、江上的清風與人世間的溫情,這才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浦江高級中學高二(6)班】
◆點評
本文亮點在于寫作時將“君子不器”這一古老的格言放在當今社會的現(xiàn)狀下進行闡述,積極地展開對當下社會現(xiàn)象的反思,拓展了寫作的深度??圩 捌鳌边@一關(guān)鍵詞,從人在社會中的位置入手,聯(lián)系“物化”這一現(xiàn)代概念,闡明了現(xiàn)代社會人淪為“器”的本質(zhì),進而提出解決方案:人可以用精神世界的充盈來對抗日益物化的現(xiàn)實。論證層層推進,富有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