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
多年前,我在中國香港時正好趕上周末,看到路邊空地上有不少婦女鋪著毯子,帶著食物席地而坐,像是在郊游野餐。
“這就是香港人的周末生活嗎?”我問道。陪同的香港朋友告訴我,這些人是菲律賓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專門從事家政服務的“菲律賓女傭”。每周,雇主會給她們放一天假,她們便會約上同胞出來小聚。
那些菲律賓女傭從十八九歲到四五十歲不等,她們遠離家鄉(xiāng),獨自跑到香港討生活,讓我心里覺得有些不是滋味。直到多年后,我親自去到菲律賓,才更多了解到這一群體的真實心境。
在菲律賓,如果誰家有人在海外做家政服務,他們非但不會隱瞞,還會主動和你分享,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家庭有著更高且穩(wěn)定的收入。問當地人,他們的月收入大概在人民幣1至2千元,如果去海外做家政服務,平均月收入能夠達到人民幣5千元左右。
根據菲律賓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2021年菲律賓貧窮人口近2000萬人,占總人口的18.1%。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在海外做家政服務雖然看上去不太體面,但比國內白領掙得還多,自然讓很多人心動。
據說,在一些中東地區(qū),如果家里沒有菲律賓女傭,就不會被視為上層人。在歐洲,菲律賓女傭同樣十分搶手。如果稍加留意電視上的香港女星,就會發(fā)現她們身后也常跟著一名“菲傭”。良好的口碑甚至讓她們的國家都有了“家政帝國”的別稱。
在全球都那么搶手,“菲傭”必有其過人之處。香港朋友告訴我,不少人家里會請“菲傭”,一方面是因為價格實惠,更重要的是服務質量高。
首先,菲律賓女傭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英語好。菲律賓曾淪為美國殖民地長達40年,獨立后,英語仍是該國官方語言之一,普及率高達93%,這使得她們與雇主之間基本沒有語言障礙。
早在2000年代,菲律賓政府統(tǒng)計發(fā)現,和出國工作的男性相比,女性出國工作會將更大比例的海外收入匯回國給家人,匯款也更為長期穩(wěn)定。因此,送女性出國工作,對當時菲律賓的外匯存底和經濟發(fā)展,都是一個極有效率的盤算。菲律賓政府便大量主動的對外宣傳菲律賓女性勞動力。
其次,她們的服務也專業(yè),不少菲律賓女傭都有大學學歷且受過專業(yè)培訓。菲律賓不少大學開設家政課,在馬尼拉街頭也會看到許多短期家政培訓班的廣告。這些培訓一般不少于200個課時,內容包括照料老人兒童,使用各種家用電器,洗熨各種面料的衣物,以及烹飪飯菜等。
由于菲律賓人受殖民歷史影響信奉天主教,所以大多數國民的性格也善良樸實,慣于忍讓,這使得她們很少會和雇主發(fā)生沖突。
如此多的優(yōu)點,讓菲律賓女傭成為各國家政市場上的獨寵,也成為菲律賓的重要海外資金來源。據了解,2018年菲律賓GDP為3000多億美元,同年菲律賓海外勞工僑匯達322億美元,這些僑匯中,一半左右都來自菲律賓女傭,她們可謂撐起了菲律賓海外勞務收入的半邊天。
顯然,菲律賓政府也意識到了“菲傭”的重要性,除了設置各種活動、獎項來表彰海外菲律賓人給國家做出的重要貢獻外,還給予了她們“新國家英雄”的稱號。據說,每年海外菲律賓女傭在圣誕假期回國探親時,政府會在機場鋪設紅地毯隆重歡迎,甚至會得到總統(tǒng)接見。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菲律賓女傭贊不絕口。因為家政服務技術含量低,加之不時會出現的雇主傷害雇員的新聞,一些政客認為不應鼓勵相關產業(yè)。只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些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
看到菲律賓女傭帶來的紅利,泰國、印度尼西亞也眼紅了起來,開始向外輸出家政服務者。為應對競爭,1995年,菲律賓頒布了《移民勞工和海外菲律賓人法》,明確菲政府有義務保護海外菲律賓勞工和移民的權益。這使得在海外務工的菲律賓人工作更規(guī)范,權益更有保障,競爭優(yōu)勢更明顯。
近些年,菲律賓高校也加強了相關專業(yè)的建設。由于當地高等教育體系與美國相通,在菲律賓學習護理專業(yè)并通過美國護士執(zhí)照考試后,學生便可以直接進入歐美醫(yī)療機構工作,表現優(yōu)秀者甚至可以順利申請移民。
走訪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時,我剛好遇到了即將畢業(yè)的護理專業(yè)學生,她們大多是女生,對于未來找工作似乎一點也不擔心。是啊,在全球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各國醫(yī)院及家政服務市場都急需優(yōu)秀的專業(yè)護理人員。對這些年輕學生來說,她們唯一的煩惱大概是糾結選離家近些的澳洲,還是去收入更高的歐美。
(戴永豐薦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