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③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④,又恐瓊樓玉宇⑤,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⑥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①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
②達旦:到天亮。
③把酒:端起酒杯。把,執(zhí)、持。
④歸去:回去,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
⑤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⑥何事:為什么。
丙辰年中秋節(jié),通宵暢飲,大醉,寫下了這首詞,同時抒發(fā)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
明月從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在天宮里,現(xiàn)在是何年何月?我想乘著風回到月宮,又恐怕在美麗的月宮經(jīng)受不住寒冷。對月起舞,清冷的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
月光照遍了華美的樓閣,透進雕花的門窗里,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啊,為什么要在我與親朋好友分別時格外圓呢?我知道人世的悲歡離合就像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難以十全十美。只愿我們哪怕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蘇軾作此詞于丙辰年,當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詞中既有詞人對朝廷政局的強烈關(guān)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復雜心情。作品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幾時有?”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似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此句中可以感受到詞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詞人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詞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坝挚汁倶怯裼?,高處不勝寒”,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詞人從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边@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強調(diào)了對人和事的達觀。末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詞人對正經(jīng)歷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美好祝福,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熱愛生活、豁達自適的詞人。
1.這首詞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它告訴我們。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親人,想念故鄉(xiāng)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