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波
1.幫助學生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感受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zhàn)的艱苦歷程。
2.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挖掘楊靖宇、張學良等英雄人物的精神內涵,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孕育的抗戰(zhàn)精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國家觀。
師:提起張學良,不少同學并不陌生。老師這里有兩則張學良的日記,想和大家分享。請仔細閱讀,從中體會張學良當時的心情。
(屏顯張學良1939 年和1940 年所寫的兩則日記。)
生:悲痛、難過。
師:為什么提到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就為之心痛、難過,想忘,又忘不了呢?相信學了本課后,你會有新的認識。
(屏顯九一八事變經過示意圖。)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結合示意圖,簡述一下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學生講述九一八事變的過程。)
師: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當時東北軍的最高統(tǒng)帥張學良是怎么考慮的呢?
屏顯:
張學良回憶說:“當時我以為日本不會來真的,我覺得我們不能上日本軍部挑釁的當,擴大事端?!薄坝X得日本是要以這種軍事行動來挑撥我們,因此我命令不要抵抗?!?/p>
生:張學良覺得日本只是挑釁一下,不能給他們擴大戰(zhàn)事找到借口,所以命令不抵抗。
師:他的判斷是否正確,請用史實來說明理由。
(學生結合史實證明張學良的判斷不正確。)
師:面對如此侵略,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又是怎樣的態(tài)度?
(屏顯九一八事變發(fā)生時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及1931 年11 月30 日蔣介石的講話。)
生:南京國民政府采用了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
師:這種態(tài)度主要基于何種考量,其實質是什么?
生:蔣介石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實質上對外來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師:正是這樣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東北三省在短短4個多月內全部淪陷。為了將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日本又有怎樣的舉措?
生:1932 年,日本扶持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同時展示日本在東北實施殘酷殖民統(tǒng)治的圖片。)
師:日本人侵占東北,3000 萬東北同胞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在民族危難之際,哪些不愿做奴隸的人站了起來?
生:抗日義勇軍、楊靖宇等人組織的抗日游擊隊以及后來由東北各抗日部隊改編的抗日聯軍等。
師:國民政府妥協退讓,中國共產黨堅決抵抗。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楊靖宇就是東北抗日聯軍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人。請同學們觀看一段紀錄片,思考楊靖宇將軍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和精神值得你學習。
(學生回答。)
師:楊靖宇將軍用生命和鮮血鑄就著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老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楊靖宇將軍就義時的照片。對比一下當下一些偶像明星在抗日“神劇”中的劇照,你看出哪些不當之處?
(屏顯一組明星劇照。)
生:他們的表演矯揉造作,扮演的抗日英雄油頭粉面,背離了歷史的真實性。有的明星無視民族苦難,踐踏民族大義,在靖國神社前微笑合影。
師:中華民族在面臨亡國的危急時刻,能依靠他們嗎?
生:不能!
(屏顯寫有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事跡的照片墻。)
師:中華民族新的長城是先烈們用血與肉鑄起來的,而不是靠“小鮮肉”“萌”起來的!
師: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反抗,但國民政府不抵抗的妥協政策卻助長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屏顯華北形勢動態(tài)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示意圖,思考日本針對華北有怎樣的陰謀。
生:日本對華北步步蠶食,1935 年下半年,策動了“華北自治運動”。
師:面臨如此緊迫的態(tài)勢,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又是怎樣的態(tài)度,帶來怎樣的后果?
生:繼續(xù)對日本妥協退讓,喪權辱國,導致日軍得寸進尺,華北和中華民族產生了空前嚴重的危機。
師: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險時刻,北平的學生發(fā)出了怒吼!
(屏顯李樺的版畫《怒吼吧!中國》。)
師:請一名同學來描述一下版畫的內容。
(學生描述版畫的內容。)
師:這個國人同胞的形象不正是中國早已陷入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象征嗎?他仿佛正在怒吼著什么!
生:中國,不死!
師:1935 年12 月8 日,共產黨人蔣南翔草擬《告全國民眾書》時,也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怒吼。大家齊讀一下。
屏顯: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師:這幅版畫和《告全國民眾書》在接下來的一二·九運動中曾被大量復制做成傳單撒在街頭,震撼了國人。假如你是一二·九運動中的一員,你將發(fā)出怎樣的吶喊?
生:“反對華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等。
師:國民黨當局又是怎樣回應愛國學生的合理訴求的呢?
(屏顯《反動軍警鎮(zhèn)壓北平愛國學生》圖片。)
生:用大刀、水龍、木棍鎮(zhèn)壓他們。
師:運動雖被鎮(zhèn)壓了,但在當時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教師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并展示瓦窯堡會議、各地群眾紛紛集會聲援一二·九運動、各地愛國人士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等圖片。)
生:抗日救亡的呼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師:我們萬眾一心,越來越多的國民黨將領也行動起來。結合材料思考張學良對待共產黨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變化?
(屏顯《張學良口述歷史》相關材料。)
生:從仇視共產黨到聯共抗日。因為對張學良來說,老家東北的淪陷,不可能毫無感受。而面對華北危機,國民黨依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加上一二·九運動的影響,以及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感召,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
師:張學良、楊虎城等愛國將領多次“勸蔣抗日”均沒有成功,最后是怎么做的?
生:逼蔣抗日!
師:誰來講述一下張學良、楊虎城“兵諫”的過程?
(學生講述西安事變的過程。)
師:當時各大報紙對事變進行了報道。國民黨《中央日報》和《西北文化日報》對待西安事變的認識有何不同?
(屏顯兩份報紙有關西安事變的報道。)
生:《中央日報》認為張學良是叛變,《西北文化日報》則認為張、楊為了抗日實行兵諫。
師:為何兩份報紙在報道西安事變時態(tài)度不同?
生:因為各自的立場不一樣。
師:正因為立場不一樣,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對于如何處理蔣介石,各方意見不一。親英美派、親日派和中國共產黨會有什么樣的主張呢?
屏顯:
1936 年12 月19 日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約中國駐日大使談話和1936 年12 月19 日張聞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fā)言等相關內容。
生:親英美派從維護英美利益的立場出發(fā),主張釋放蔣介石。親日派不希望與張學良妥協,堅決討伐張學良,乘亂殺蔣,使內戰(zhàn)擴大,從中獲利。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停止內戰(zhàn),聯蔣抗日。
師:很明顯,在民族大義面前,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最深得民心。最終以周恩來為談判代表的共產黨人與多方協商努力,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請結合材料,分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屏顯1936 年12 月28 日《關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的內容。)
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基本停止,揭開了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師:張、楊二人在事變解決后,雖然一個被囚禁了大半輩子,一個身陷囹圄被殺害,但他們都是一座精神豐碑,值得永遠銘記!最后,我們一起再讀一則張學良的日記,感受他的愛國情懷。
(師生齊讀張學良1945 年9 月18 日的日記。)
師:矢志為國反作囚,俠肝義膽寫春秋。你有沒有話想對這位愛國將領說?
屏顯:
課后作業(yè):根據所學,通過查閱書籍、參觀紀念館等方式搜集史料,以“英雄長存我心中——給愛國將領張學良的一封信”為題,寫一封書信。
本課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如何在立德樹人理念的引領下凸顯“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選取了主要的文字史料,如張學良的日記,歷史人物的演說、講話、回憶等。這些史料可以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歷史人物當時的心理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家國情懷。另外,筆者還精選了一些圖片資料,尤其是照片資料,真實性強,可以較好地喚起學生的家國情懷。
當歷史照進現實,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歷史學科的育人作用。本課中的英雄人物如張學良、楊靖宇等,他們身上孕育著抗戰(zhàn)精神。充分挖掘他們的精神內涵,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觀。因而在教學中,筆者將真英雄楊靖宇與油頭粉面的“小鮮肉”做了對比,讓學生明白中華民族新的長城是先烈們用血與肉鑄起來的,而不是靠“小鮮肉”“萌”起來的。最后,筆者布置了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搜集史料,以“英雄長存我心中——給愛國將領張學良的一封信”為題寫一封書信,進一步深化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