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幼萍 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qū)區(qū)直幼兒園
語言活動是幼兒交流思想、傳遞感情、表達心愿的主要訓練方式。但由于年齡的限制,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還較幼稚,極需要進行合理引導。近年來,筆者根據(jù)幼兒年齡特征及其心理特點,對幼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進行了一些嘗試,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定的口語氛圍,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激情和勇氣,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氛圍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學有所得,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
3-6 歲的幼兒,由于受年齡條件的制約,其思維過程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特點的,即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因此,我們在開展語言活動時,要注意思維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在具體可感的形象環(huán)境里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從而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
例如,在開展“春天來了”主題教學活動時,我們根據(jù)情節(jié)設計了一個多媒體教學軟件,其中包括融化的冰雪、破土的小草、在水中游來游去的小蝌蚪等具體可感的實物形象。同時,圍繞課題內容,精心布置小小動物角、植物角,還帶領幼兒到野外觀察大自然的變化,隨后引導他們思考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由于有了具體的形象,幼兒們的發(fā)言十分踴躍,大都能用語言描述出春天的特征。比如張博文小朋友說:“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小鳥叫了,河水‘嘩嘩’地流淌,春天到了?!苯處熃柚唧w可感的形象,激活了幼兒的思維,使其有了可說的內容、對象和范圍,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發(fā)散思維,也就是求異思維,是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答,它比求同思維更有靈活性,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在組織幼兒口頭語言訓練時,注意啟發(fā)幼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調動他們的情感因素,充分發(fā)掘他們的語言潛力,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比如,在大班上學期組織欣賞散文詩《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時,我先設計了一個場景,根據(jù)場景提問:“大樹媽媽為什么會哭”,幼兒們略微思考后,紛紛舉手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按髽鋴寢尶赡苌×恕!薄按髽鋴寢屜胨暮⒆恿?。”“大樹媽媽很孤獨。”在此基礎上,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并圍繞“春天到了,小樹葉會給媽媽帶最好的禮物”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啟發(fā)性提問:“假如你是小樹葉,你會給大樹媽媽送什么禮物呢?”,并讓幼兒們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幼兒們積極思考,有的說“我想給媽媽送一條圍巾,因為天冷了,大樹媽媽會冷的”;有的說“我想給大樹媽媽送一臺錄音機,讓媽媽聽聽音樂,這樣她會高興的”。
幼兒們在聽聽、想想、畫畫、說說中不知不覺受到了一次情感教育。發(fā)散性思維的運用,調動了幼兒的情感,讓他們對“媽媽”說出了心里話。此次語言活動既訓練了幼兒用語言表達心愿的能力,又使幼兒能簡單地闡述相應的因果關系,語言具有了初步的邏輯性。
幼兒學習語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模仿學習??磮D講述、拼圖講述、生活經歷的講述等,對幼兒來說,都是一種模仿,是把他們看到的、聽過的、經歷過的用語言模仿出來。這種練習具有一定的直觀性,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之一。幼兒們講述故事,或敘述經歷,可能是較為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讓他們編兒歌,恐怕就非易事了。因此,我們嘗試開展模仿創(chuàng)編的活動,有目的地培養(yǎng)幼兒看圖創(chuàng)編的能力,以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這種做法是給幼兒們相應的圖片內容,先讓他們有內容可說。但幼兒該怎么說?兒歌要怎么編呢?我們采取提供模仿段的形式,讓幼兒們根據(jù)已有的語言格式,按照所看的圖畫內容替換相應的詞語,去完成兒歌的創(chuàng)編任務。事實證明,這種模仿創(chuàng)編法是卓有成效的。
例如,在開展中班創(chuàng)編兒歌《夢》的活動時,我先展示了一幅圖片,圖片上有藍天、太陽、白云、大樹、蘋果、草地等,我讓幼兒先觀察畫面,隨后跟著我一起說:“藍天會做夢,夢是藍藍的;太陽會做夢,夢是紅紅的;白云會做夢,夢是飄飄的?!苯又艺f:“剛才這首兒歌是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編的,名字叫《夢》,你們想自己編兒歌嗎?”“想!”小朋友們齊聲回答??磥硭麄兊膭?chuàng)編欲望很強烈。于是我將幼兒們分成五組,讓他們模仿剛才那段兒歌的語言格式,進行看圖編兒歌的活動。小朋友興致很高,立即嘰嘰喳喳地展開了討論,氣氛極為活躍,思維盡情發(fā)散,不一會兒,一段兒歌就被他們創(chuàng)編出來了。如有的幼兒說:“蘋果會做夢,夢是紅紅的;大樹會做夢,夢是綠綠的;小河會做夢,夢是清清的?!边€有的幼兒說:“小雞會做夢,夢是美美的;小貓會做夢,夢是甜甜的;小狗會做夢,夢是香香的?!?/p>
但是有一點教師必須注意,看圖創(chuàng)編兒歌時,教師提供給幼兒的圖片內容應是具體的形象,要簡單明了、直觀易懂、容易創(chuàng)編,且內容格式要符合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征,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這是看圖編兒歌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
幼兒的口語訓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教師隨時隨處都應有意識地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幼兒在園里的一日活動是很豐富的,內容也是很多的。我們可以借助一日活動豐富幼兒的語言,訓練他們用語言交流思想,傳遞感情,表達心愿。
平時,我們就應注意將語言教育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創(chuàng)設口語訓練的優(yōu)越環(huán)境,讓一日活動成為幼兒用語言表達思想、傳遞感情的有效途徑。比如,我們可以把幼兒的口語訓練與豐富多彩的一日活動結合起來,盡量提供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良好條件。如利用晨檢環(huán)節(jié),組織幼兒談話,談話內容要有一個中心主題,諸如“有趣的事情”“自我保護”等。教師還可以利用區(qū)角的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今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時,利用拼圖講述、繪畫講述、看圖講述以及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等方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看圖講述“怪小樹”活動中,我們給每一位幼兒都準備了與內容相關的畫冊,并將畫冊順序打亂,讓幼兒進行觀察。幼兒首先要觀察數(shù)字,根據(jù)數(shù)字排序;其次,要觀察圖案,根據(jù)圖案自我講述;最后,將所講述的內容大膽地講給小朋友們聽。教師將口語訓練作為經常性的內容,貫穿在一日活動之中,為幼兒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讓幼兒既學會了知識,又豐富了語言,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收到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當然,對幼兒進行口語訓練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很多。這里所談的,只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的幾點嘗試。對幼兒進行口語訓練是我們的一項長期任務,未來,我們將進一步進行探討,不斷探索訓練幼兒口頭語言的最佳途徑,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