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華(天津)
小鎮(zhèn)就是一幀絕響的畫。
當(dāng)我走近,徐徐打開的畫軸應(yīng)和縱橫捭闔的氣象,揚灑自然萬千情韻……
楊柳用子芽表達抵達春天的速度。一朵桃花盛開,是我認(rèn)出的喜悅。一枚蝴蝶飛來,替我遇見了小鎮(zhèn)三月最燦爛明媚的細(xì)節(jié)。
楊柳青的幽靜和曠遠,從畫的一端走下,拔節(jié)的故事里,一代人送走一代人。
歷史沉積久遠了,宋兵植柳繁茂的“柳口”已被時間連接,“名人留說”的《楊柳青謠》也被扶正,至于“御賜欽定說”也在傳說里鋪平。報恩寺、關(guān)帝廟、安氏祠堂、御河人家、明清街、崇文書院等也依然溫暖、燦爛。
一個碼頭的清影,讓小鎮(zhèn)的青春集體醒來。有云集的商賈大聲喊出運河的號子。
文昌閣坐落在必然里,與必然相鄰的安家大院也染上了繁榮,與繁榮相通的華北第一民宅石家大院富裕到丈量出小鎮(zhèn)的躁動,只有平津戰(zhàn)役天津前線指揮劉亞樓司令員的身影,才是晃動楊柳青的響雷……
千年的歷史,被智慧的楊柳青先人以一種最原始的技藝,鐫刻進了純真的年畫里,扎進了希望的風(fēng)箏里。
仿佛一位獨立特行的僧侶,離群索居,卻又與歷史不期而遇,擦肩而過。
擦肩而過的還有締造者——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以及那些清末民初時期的人們……
并非遙遠啊,穿過紅塵的目光,就像天圓地方的大院,挺拔、執(zhí)著,緊緊地屹立在這個名城古鎮(zhèn)。
門前絕跡的京杭大運河——可以描述它的故事,它的光芒,它的絕唱,甚至它的明天。因此,我靜默,坐在“月亮門”檻上浮想聯(lián)翩,任中國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傳來一聲又一聲遠古的回響。
沿著由北向南的地勢走下去,我聽到了它揭示的世界觀,從房瓦到石墻茫然邁向天與地的造型。
三個垂花門樓已經(jīng)脹滿風(fēng)情:一個巧妙地“含苞欲放”,一個笑出“花蕊吐絮”,一個平實收獲“籽滿蓬蓮”。
這些美好的愿望,讓我們清楚地算出一個人的追求、境界和炫耀的資本。而“垂柱聯(lián)姻”又向我們訴說了什么?也許用“天人合一” 來解釋,更能說明什么。
一道又一道揮之不去的宏大氣派,闡述著十八個院落巨大的思想,陰陽五行之說,在這里天道相一。
典雅華貴的何止是那些精美獨特的磚木石雕?還有一種境界,一種信念,一種精神的符號,一種生命的激昂……
大手筆的勾勒,大氣魄的寫意,在楊柳青人信口的吟唱中,也沒能躲過“五世而斬”的劫數(shù)。
人去院空,上蒼眷顧的笑意,只不過是隔世的傳說。
富麗堂皇又怎樣?富甲天下又怎樣?
且把一切放下,春夏秋冬,得失悲歡,交給門前的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