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治新,王超,王浩,孫夢,韋良煥
(喀什大學 化學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新疆生物類固廢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喀什 844006)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發(fā)源于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流域全長1097 km[1].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的源頭之一.該區(qū)以農業(yè)為主導,因其豐富的光、熱資源,從60 年代起,灌溉規(guī)模迅速擴張;由于作物產量的增長,致使塔里木河的下游終端已基本沒有水源流入[2].葉爾羌河是保證新疆塔里木河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和促進新疆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主要來源[3-5].位于塔里木河上游的葉爾羌河流域,是一個典型的干旱極端區(qū)域,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容易遭受氣候變遷和人為活動的破壞.近幾年,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流域內河流斷流的頻發(fā)[6-7],以胡楊林為代表的荒漠河岸林日漸衰落,使其防風固沙、調節(jié)氣候、維持綠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受到削弱[8].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Oliv.)隸屬于楊柳科(Salicaceae)楊屬(PopulusLinn.)是葉爾羌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中的主要建群種,對維持葉爾羌河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與生態(tài)功能具有重要作用[9].葉爾羌河流域胡楊林內植物資源較為豐富[10],但是近幾年,人為破壞,水資源匱乏,使得胡楊林資源逐年下降[11],表現(xiàn)為森林面積逐年縮小,動態(tài)度降低,斑塊化傾向,生物多樣性下降,進而破壞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12-14].胡楊在維持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上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15].
葉爾羌河流域水資源承載水平到達超載的邊緣[16].該流域氣候干燥,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質地疏松,地表植物稀少,有機質水平偏弱;河灘、低洼地區(qū)存在嚴重的鹽堿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利用不合理,排水系統(tǒng)不健全,在強烈的蒸騰作用下,容易發(fā)生次生鹽漬化[17].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對葉爾羌河的土壤水分、土壤鹽分和pH 值的空間變化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土壤水分、鹽分、pH 值與胡楊葉片生理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為研究區(qū)胡楊資源的保護,維護生態(tài)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在葉爾羌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的胡楊林典型區(qū)域設置樣地15個,通過樣方調查(表1),每個樣方的面積為50 m×50 m,按人為分層采集土壤樣品,分為5 層: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
表1 樣地基本情況Tab.1 Basic situation in the plots
土壤水分采用烘干法測定,土壤總鹽采用重量法測定,土壤pH 值采用酸度計進行測定[18].胡楊葉片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檢測葉綠素含量,用蒽酮方法檢測了其可溶性糖含量,用酸三酮顯色分析方法檢測游離脯氨酸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檢測丙二醛含量[19].
用 SPSS 20.0及 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葉爾羌河流域胡楊林下土壤水分、鹽分和pH值存在明顯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圖1),結果表明:葉爾羌河流域上游胡楊林下土壤含水量>中游>下游;上游胡楊林下土壤含水量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層含水量均大于20%,各層之間含水量最大增幅為13.47%,最小增幅為3.35%;中游胡楊林下的土壤含水量變幅不大,各層含水量在13.43%~18.42%,其中在60~80 cm 土壤含水量達最大值18.42%,20~40 cm 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表層(0~20 cm)和第三層(40~60 cm)土壤含水量;下游胡楊林下土壤含水量在20~40 cm 達到最大值7.65%,40 cm 以下含水量變幅較小.上游土壤鹽分>下游>中游,各段胡楊林下土壤鹽分含量均是在表層(0~20 cm)達到最大值,由此說明:葉爾羌河流域胡楊林下鹽分表聚作用強烈;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鹽分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其中上游胡楊林下的土壤鹽分降幅顯著,降幅在44.58%~65.19%之間;中游胡楊林下的土壤鹽分隨深度增加降幅較小,降幅在8.05%~40.70%;隨著深度的增大,下游胡楊林地的含鹽量下降幅度逐漸減小,降幅從47.7%降至29.0%.胡楊林下在0~80 cm 范圍內,上游土壤pH 值>中游>下游,其中上游胡楊林下的土壤pH 值在第二層(20~40 cm)和第四層(60~80 cm)含量較高,在表層(0~10 cm)、第三層(40~60 cm)和第五層(80~100 cm)含量較低,各層變幅較小,在1.49%~2.29%之間.中游和下游胡楊林下的土壤pH值均是在第五層(80~100 cm)含量達到最大值,在表層(0~10 cm)含量最低,中游胡楊林下各層土壤pH值變幅在0.23%~2.45%之間.下游胡楊林下的各層土壤pH值變幅在0.35%~2.86%之間.
圖1 胡楊林下各土層土壤水鹽含量及pH值變化Fig.1 Dynamics of soil water-salt content and pH value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in Populus euphratica
葉爾羌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胡楊林下的土壤水分、鹽分、pH 值的變異系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圖2),結果表明:上游胡楊林下各深度土壤含水率的變異系數(shù)在14.82%~38.79%之間,變異強度較弱;各層土壤鹽分的變異系數(shù)均大于100%,屬強變異性.在中游胡楊林下表層(0~20 cm)土壤含水率的變異系數(shù)為18.03%,變異程度較弱,20~40 cm 土壤含水率的變異系數(shù)為85.01%,40~60 cm 土壤含水率的變異系數(shù)為78.56%,均屬于中等強度變異;60~80 cm、80~100 cm 土壤含水率的變異系數(shù)均大于100%,屬強變異性;土壤鹽分在0~20 cm、20~40 cm、40~60 cm 和60~80 cm 的變異系數(shù)在65.16%~77.62%,均屬于中等強度變異,80~100 cm 土壤鹽分的變異系數(shù)為17.81%,變異程度較弱.下游胡楊林下土壤各層含水率的變異系數(shù)45.75%~104.32%,屬中強度變異;土壤各層鹽分的變異系數(shù)在67.54%~102.71%,屬中強度變異.土壤各層pH 值的變異系數(shù)均小于4%,變異程度極小.
圖2 胡楊林下土壤水鹽含量及pH值含量變異系數(shù)Fig.2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soil water-salt content and pH value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in Populus euphratica
圖3 胡楊葉片生理特性Fig.3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葉爾羌河不同區(qū)域胡楊葉片生理特性存在差異(表3),結果表明:上游葉片丙二醛含量<中游<下游,丙二醛含量的變異系數(shù)也是上游<中游<下游,但變異系數(shù)均小于40%,變異程度較弱.上游葉片可溶性糖含量>中游>下游,可溶性糖的變異系數(shù)是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和中游的葉片可溶性糖的變異系數(shù)小于30%,變異程度較弱,下游葉片可溶性糖的變異系數(shù)為50.32%,屬中等強度變異.中游脯氨酸含量>下游>上游,葉片脯氨酸的變異系數(shù)是中游>下游>上游,變異系數(shù)均小于30%,變異程度較弱.中游葉片葉綠素含量>上游>下游,葉片葉綠素含量的變異系數(shù)為中游>上游>下游,變異系數(shù)小于40%,變異程度較小.
土壤含水率、鹽分含量及pH值與胡楊葉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葉綠素含量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表2),結果表明:脯氨酸與20~40 cm土壤含鹽量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脯氨酸與40~60 cm 土壤含鹽量之間有極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1);丙二醛與0~20 cm 土壤含水率之間有極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1);脯氨酸與60~80 cm 土壤pH 值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葉綠素與60~80 cm 土壤pH 值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5).
表2 土壤水鹽含量及pH值與胡楊葉片生理指標相關系數(shù)Tab.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oil water-salt content and pH value with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leaves
葉爾羌河流域整體屬于干旱區(qū),年降水量小于100 mm,近50 年來降水量呈增加趨勢,流域平均溫度從20 世紀90 年代中期開始表現(xiàn)為突變增溫,以暖濕趨勢為主[20].這造成了流域胡楊林下的土壤鹽漬化程度的面積有所減小,調查的15個樣地中非鹽漬化土壤占60%,輕度鹽漬化土壤占13.33%,中度鹽漬化土壤占20%,鹽土占6.67%.
鹽分和水分是影響胡楊生長發(fā)育的主要因子.而胡楊在極端的干旱環(huán)境中為了增強自身的生存能力,必須進行適應改變[21-23].土壤水分、鹽分、pH值的脅迫程度的改變會導致植株光合作用的細胞膜受到損傷,使葉綠素含量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導致光合能力下降;植物通過大量的有機、無機元素的累積,增加了細胞的液相含量,減少了滲透勢,增加了細胞的保水性;因此,它能適應土壤中的水分和鹽分的脅迫,同時也能反映出其它的生理指標[24-26].葉爾羌河流域土壤水分的補給量上游>中游>下游,造成該區(qū)域土壤水分變化規(guī)律均是上游>中游>下游.由于研究區(qū)蒸發(fā)量大造成土壤鹽分表聚作用強烈,表層土壤鹽分含量均高于下層土壤.研究區(qū)屬于石灰石土壤或鹽堿土壤,因此該區(qū)域的土壤pH 值均在8~9 之間,且變異程度低.在不同區(qū)域土壤水分及土壤鹽分的變異程度差距較大,因此土壤水分及鹽分將是胡楊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區(qū)域土壤水分及鹽分條件不同,造成胡楊的抗旱及抗鹽能力存在差異.研究區(qū)土壤水分、鹽分和pH值空間分布存在差異,導致胡楊葉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葉綠素含量在不同區(qū)域分布的差異性,但是胡楊葉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葉綠素含量的變異程度均屬于中低水平,說明胡楊葉片對土壤水分及鹽分的脅迫有較強的抗逆性.
葉爾羌河流域胡楊林下0~100 cm 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及pH 值的變化規(guī)律為上游>中游>下游,胡楊林下0~100 cm 的土壤平均含鹽量的變化規(guī)律為上游>下游>中游,葉爾羌河上游、中游、下游胡楊林下的土壤水分、鹽分、pH值含量存在空間差異性,土壤水分和土壤鹽分的變異系數(shù)在不同空間差異較大,但土壤pH 值在不同空間變異程度均較小.在葉爾羌河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胡楊葉片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葉綠素含量存在差異性,變異系數(shù)均較小.土壤的含水率、鹽分及pH 值與胡楊葉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葉綠素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