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偉 副主任醫(yī)師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寶媽得了乳腺炎當然不能繼續(xù)喂奶?!薄皩殝尩昧巳橄傺桌^續(xù)喂奶不就等于給寶寶喂細菌?!辈簧偃硕紩羞@樣的觀點。但事實是,包括《中國女性哺乳期乳腺炎診斷與治療指南》在內(nèi)的國內(nèi)、國際指南都無一例外地建議:在治療乳腺炎過程中,不應中斷母乳喂養(yǎng)。
哺乳期乳腺炎是母乳喂養(yǎng)中最常見的疾病,其中乳汁淤積,即通常所說的“堵奶”,是哺乳期乳腺炎發(fā)生的重要誘發(fā)因素。當乳汁淤積時,如果寶寶口腔中微生物或寶媽乳頭皮膚上的微生物,在吮吸過程中逆流進入乳管,并在乳汁淤積處過度繁殖,就會引起哺乳期乳腺炎。這時寶媽通常會感受到:乳房某一固定部位皮膚出現(xiàn)紅腫熱痛;乳腺局部腫塊(可出現(xiàn)在乳房任意部位,通常在皮膚紅腫熱痛部位,形狀一般為不規(guī)則形),有時可在腋下摸到腫大的、伴有壓痛的淋巴結;部分情況下會出現(xiàn)全身發(fā)熱(體溫可高達39℃~40℃)、寒戰(zhàn)、頭暈和乏力等癥狀。一旦哺乳期出現(xiàn)這些不適情況,應及時前往醫(yī)療機構乳腺外科或者急診外科等科室就診。
同時,若哺乳期“堵奶”后出現(xiàn)乳腺局部皮膚紅腫熱痛,伴有附近位置的乳房腫塊、伴或不伴有腋下腫痛淋巴結及全身發(fā)熱寒戰(zhàn)等情況時,應高度懷疑得了哺乳期乳腺炎,需及時前往醫(yī)療機構尋求幫助。
對于哺乳期乳腺炎,解決“堵奶”是關鍵。出現(xiàn)“堵奶”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如寶媽早期添加奶粉,導致寶寶吮吸不足;過早返崗,只能采用吸奶器,哺乳間隔過長;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單側哺乳;先天性乳頭內(nèi)陷,導致寶寶無法順利吮吸等情況,均可導致“堵奶”。
排骨湯、豬蹄湯等“下奶”湯,其中富含過多動物脂肪。這類脂肪攝入過多,有導致“堵奶”風險,而且早期過高脂肪含量的乳汁對寶寶生長沒有太多益處。
此外,哺乳時銜接姿勢不正確、文胸過緊壓迫乳房、寶媽過度疲勞或負向情緒也可能會引起“堵奶”。
其實,當寶媽出現(xiàn)“堵奶”問題時,寶寶才是身邊最好的治療“工具”。此時可以果斷停掉奶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讓寶寶更好地吮吸。
充分利用寶寶吸吮力強的時間段。早晨和傍晚是寶寶吸吮力比較強的時間段。每次哺乳前先用吸奶器吸掉20 毫升左右的前奶(吸奶器護罩應放置在正確位置,并注意吸力應適度),當泌乳反射(乳腺受到刺激產(chǎn)生乳汁)出現(xiàn)后,再讓寶寶充分吮吸。
嘗試不同體位(坐位、半臥位、臥位)哺乳,讓寶寶能夠盡量吮吸到乳腺各個方向的乳汁。
讓寶寶下巴對著存有積乳硬塊的地方吸。如果充分吮吸后,仍然有部分區(qū)域存在積乳硬塊,那么再次哺乳時可以嘗試先用吸奶器排出容易吸出的乳汁,隨后嘗試讓寶寶下巴對著存有積乳硬塊的地方吸。
除了上述辦法以外,用適當力度按摩保持乳管通暢、均衡膳食、保持心情愉悅、注意休息等,都有利于緩解“堵奶”。
需要注意的是,當出現(xiàn)“堵奶”問題時,切忌蠻力揉搓和停止哺乳。持續(xù)、規(guī)律哺乳才是解決“堵奶”的正確方法,可以配合適當力度的按摩,保持乳管通暢,刺激泌乳反射。
一旦被診斷為哺乳期乳腺炎,醫(yī)生通常會給出以下的治療建議:寶媽應保持充分休息;在自愿的前提下不中斷母乳喂養(yǎng);有效排空乳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對癥治療藥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哺乳期乳腺炎治療的重要手段。癥狀輕微的乳腺炎患者,通過積極有效排出淤堵乳汁后癥狀迅速緩解,并不需要用抗生素,有時可以使用一些退熱藥物,以緩解發(fā)熱及疼痛癥狀。
哺乳期媽媽在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下選擇抗生素、解熱鎮(zhèn)痛藥時,可參考下列原則:
①說明書中標明哺乳期用藥危險性等級L1、L2 級的藥物,都是比較安全的,如頭孢拉定為L1,阿奇霉素為L2,乙酰氨基酚(泰諾林)或者布洛芬(美林)均為L1。
②嬰幼兒本身可用的藥物就是寶媽可用的安全藥物。通常情況下,哺乳攝入的藥物,不會對哺乳期嬰兒產(chǎn)生相應臨床效應,因此,合理使用合適的抗生素,選擇上述退熱藥期間無需停止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