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葛雅秋,曹小梅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江蘇南通 22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內科常見的一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易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嚴重影響其肺部,引發(fā)肺心病等并發(fā)癥[1]。由于病情發(fā)展較慢,病程長,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2]。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為緩解患者的癥狀、改善通氣功能多采用機械通氣治療[3-4]。隨著患者呼吸功能的逐步改善可進行撤機序貫治療,患者從機械通氣的維持到撤機,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如護理不當可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吸入氧流量>5 L/min的高流量氧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癥狀。對機械通氣撤機后序貫治療需要搭配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才能達到提升護理質量、改善預后的目的[5]。本研究主要探討高流量氧療聯(lián)合多維度護理在通氣撤機后序貫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70例機械通氣后撤機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且行機械通氣并有撤機指征,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肺性腦病者;③不能配合序貫治療的患者。根據(jù)住院尾號奇偶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3~71(58.91±2.45)歲;觀察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41~70(57.64±3.4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高流量氧療護理。通過高流量鼻塞持續(xù)為患者提供可以調控并相對恒定吸氧濃度(21%~100%)、溫度(31~37 ℃)和濕度的高流量(8~80 L/min)。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多維度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成立多維度護理小組:病區(qū)的護士長擔任本次小組的組長,選取經(jīng)驗豐富的有機械通氣護理經(jīng)驗的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的成員,研究前由護理人員和醫(yī)生對所入選的小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掌握學習機械通氣相關護理重點。②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解釋病情,告知患者血管治療的主要內容,緩解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合理滿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順利脫機,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撤機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聲音嘶啞,氣促等癥狀,使其做好心理準備。耐心傾聽患者的想法,明確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積極調動家屬的精神支持,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與患者聊天,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音樂戲劇或電視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與家屬之間的親情,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③飲食護理:營養(yǎng)不良會加重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需要控制感染的因素,感染也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壓力性損傷的重要原因,為此需要對患者做好營養(yǎng)護理,計算出每日患者所需的熱量,患者經(jīng)胃管或鼻空腸管進食,同時為患者制訂合理的營養(yǎng)計劃,補充營養(yǎng),多食用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素的食物,提高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進而提升機體的免疫力。④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準確評估患者的具體狀況,結合患者的病情表現(xiàn)和體征等,為患者制訂合理的康復鍛煉方案,尤其是要鍛煉患者的呼吸肌,對呼吸淺快的患者,指導其進行腹式呼吸、深呼吸、縮唇呼吸等方式鍛煉自主呼吸功能。⑤呼吸道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jù)醫(yī)囑進行霧化和排痰措施,如手工排痰存在困難,可采用振動排痰機,指導患者進行咳嗽訓練,有效自主排痰提升患者的排痰效果。⑥預防性護理:撤機后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體位,抬高床頭,定期改變體位,每次翻身時,自下而上進行排痰,促進痰液從氣管內排出,防止感染性肺炎的發(fā)生,根據(jù)醫(yī)囑使用過氧化氫或者生理鹽水每天為患者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在口腔護理時患者誤吸而導致其他不良反應,另外,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幫助其進行早期活動或者活動肢體,防止長時間臥床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3 觀察指標 ①呼吸相關指標:記錄兩組護理后的呼吸相關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②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6]、抑郁自評量表(SDS)[7]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差。③護理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醫(yī)囑和護理要求進行治療和配合;一般依從,患者能夠基本遵守醫(yī)囑進行治療,偶爾有不規(guī)范情況;不依從,排除上述兩種情況即不依從,中斷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shù)+一般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
2.1 兩組PaO2、PaCO2、SaO2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PaO2、PaCO2、SaO2比較
2.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依從性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依從性比較(例)
機械通氣屬于有創(chuàng)性操作,是治療難治性低氧血癥、通氣功能障礙,休克伴代謝性酸中毒和氣道損傷等最常采用的方法。機械通氣通過呼吸機維持患者充足的肺泡通氣和動脈血氧含量,防止呼吸性酸中毒和機體缺氧[8]。機械通氣不僅可改善患者的癥狀,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質量。目前,對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機械通氣過程中,撤機后序貫治療研究較少,患者從機械通氣過渡到自主呼吸,如護理措施不當,會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其預后。高流量氧療一般是指吸入氧流量>5 L/min。高流量氧療能夠持續(xù)為患者提供調控并相對恒定的吸氧濃度(21%~100%),糾正低氧血癥。多維度協(xié)同護理通過分析患者各個維度的護理需求,并結合患者護理需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其預后。機械通氣撤機后搭配相應的護理才可提升機械通氣的效果,在機械通氣撤機后仍需要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aO2、SaO2、PaCO2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證明采用多維度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相關指標,提升肺功能。原因分析:本研究成立了相應的多維度護理小組,對患者進行飲食、康復鍛煉、呼吸道護理等多方面的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的護理服務,通過呼吸肌訓練促進其康復,另外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評估,及時根據(jù)患者的評估調整護理方式,保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促進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康復[9]。有研究發(fā)現(xiàn),呼吸干燥空氣會導致鼻黏膜失水過多,尤其是高流量的干燥氣體會導致氣道分泌物濃縮,增加了鼻腔、口腔的干燥等各種不良反應[10]。高流量氧療作為一個開放的恒流系統(tǒng),能夠提供恒定量的蒸汽以減少通氣的不良影響[11]。此外患者過早脫機會加重呼吸肌負擔、造成呼吸衰竭,但是如果撤機過晚,則會使患者對呼吸機產(chǎn)生依賴性,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通過多維度護理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評估,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設計良好的護理方案,同時予以高流量吸氧,能有效提高患者的PaO2、S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12]。
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機械通氣的患者由于對機械通氣不了解,常合并恐懼、緊張或者存在對護理人員不信任的狀態(tài),而本研究主要通過采用多維度護理,增加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為患者講解有關機械通氣撤機、呼吸肌訓練等方法,一方面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識和護理知識,另一方面促進護理人員更好地了解患者,明確患者的真實想法,從而為患者解答疑問、滿足相應的合理需求[13]。在以往的護理中,護理人員只會觀察患者的生理指標、生命體征指標等,同時護理人員僅為觀察者、反映者,在多維度護理中強調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減輕患者對呼吸機依賴情緒,通過營養(yǎng)護理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康復鍛煉、呼吸訓練指導等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口腔護理減少機械通氣撤機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緩解其焦慮、緊張情緒[14]。同時,采用多維度護理有利于維持患者心理平衡,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也可以促進患者與其家屬之間溝通交流,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提高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幫助患者進行早期活動或者活動肢體,防止長時間臥床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護理依從性。
綜上所述,機械通氣作為一種良好的通氣方法,已經(jīng)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認可,在機械通氣撤機后的序貫護理工作中,采用高流量氧療聯(lián)合多維度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心理狀態(tài),提升護理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