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蘭,劉 蓉,楊韻琳
(吉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江西吉安343000)
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xiàn)為記憶力減退、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行為舉止異常、情感活動異常等,患者大腦神經(jīng)受損隨病情進展加重,影響患者行動能力及語言功能,致殘率較高[1]。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復雜,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因此臨床上尚無針對該疾病的治療藥物。目前主要通過藥物改善腦部供氧供血,維持患者腦部功能[2]。但其療效不理想,治療周期長,長期用藥不良反應多,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3]。早期輔助性治療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延緩病情發(fā)展[4]。認知重塑模式是通過糾正行為方式、統(tǒng)籌訓練感覺及心理疏導方式改善認知能力的一種護理方法,認知障礙重塑可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提高治療依從性,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5]。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我們對4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實施認知重塑模式,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4月1日~2022月4月30日于我院就診的8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6]者,經(jīng)CT或MRI診斷為輕度、中度;②年齡≥60歲者。排除標準:①其他原因所致癡呆者;②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或嚴重精神障礙者;③惡性腫瘤者;④嚴重軀體性疾病者;⑤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⑥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將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4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4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男18例(45.00%)、女22例(55.00%),年齡(71.43±4.53)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8例(45.00%),中學15例(37.50%),大專及以上7例(17.50%);嚴重程度:輕度13例(32.50%),中度27例(67.50%)。對照組男23例(57.50%)、女17例(42.50%),年齡(72.18±4.8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32.50%),中學18例(45.00%),大專及以上9例(22.50%);嚴重程度:輕度10例(25.00%),中度30例(75.0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合理安排患者飲食,指導患者用藥,并監(jiān)測患者用藥后是否發(fā)生不良反應;密切關注患者行動,防止跌倒、摔傷等情況出現(xiàn);干預期間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認知重塑模式,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評估患者基本情況:評估患者病情、身體狀態(tài)、飲食習慣、用藥情況及運動情況。②記憶力訓練:通過保持恒定環(huán)境,重復刺激的方式加強患者記憶力。如讓患者背誦個人信息或家庭信息等鍛煉記憶力;通過數(shù)字卡、圖片、看電視等方式讓患者熟悉日常生活用品;通過重復介紹過去熟悉的人或事物,或讓患者多次回憶自己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喚醒患者記憶;給患者翻看家庭相冊,并讓患者說出對應家人的名字,或通過數(shù)字卡讓患者重復識別隨機數(shù)字,增強患者近期記憶。③定力訓練:包括人物、時間、地點等方面的訓練。家屬或護士反復自我介紹,讓患者記住家人或護士的名字,并經(jīng)常分辨家人和陌生人;在患者日常活動室內(nèi)放置字體較大、數(shù)字清晰的鐘表,每次訓練時讓患者記住鐘表上的時間,讓其辨別上下午、晝夜及四季時間;在患者病房、衛(wèi)生間、康復訓練室等設置醒目標志,帶患者反復訓練,使患者認識病房、衛(wèi)生間等地點。④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訓練:通過動物、植物、水果、蔬菜等卡片,讓患者進行分類;通過拼圖、連接游戲等訓練患者邏輯思維;利用數(shù)字卡片等工具讓患者進行大小排序、簡單計算。⑤語言能力訓練:主動與患者交流,用簡單對話引導患者發(fā)音;給患者親自示范口型,一字一句當面教導,訓練患者發(fā)音;鼓勵患者看電視、聽廣播、讀書,以加強語言訓練。⑥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反復訓練患者更衣、洗漱、用餐、服藥、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每天訓練1次,每次1 h,增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⑦預防激越行為: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通過聊天或輕音樂使患者注意力分散;若患者有暴力行為,盡力轉移患者注意力,并找出導致暴力表現(xiàn)的因素;患者頻繁出現(xiàn)暴力表現(xiàn)時,可遵醫(yī)囑給予藥物控制。⑧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穩(wěn)定患者情緒;動員家屬陪伴和支持患者,緩解孤獨、焦慮情緒。
1.3 評估指標 ①認知功能: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認知功能。量表包括記憶力、定力、語言能力、計算及注意力和回憶力5個維度、17個題目,共3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好。②語言能力:采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CRRCAE)[8]評估患者干預前后語言能力,該量表包含9個項目,本研究選取口頭表達、閱讀、聽理解、抄寫4個項目,口頭表達1~10分,其他項目1~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語言能力越好。③激越行為:采用激越行為量表(CMAI)[9]評估患者干預前后激越行為。量表包括語言性刺激行為、軀體性攻擊行為、非軀體性攻擊行為3個維度,每個維度采用0~3分表示,總分12分,得分越高表明激越行為越嚴重。④認知管理依從性:比較干預3個月期間兩組認知管理依從性。依從性分為不依從(拒絕認知管理)、部分依從(其中一項或以上項目不按要求完成)和完全依從(主動按照訓練計劃進行認知訓練)。⑤意外事件:包括跌倒、誤服、誤吸、自傷、走失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干預前后MMSE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MMSE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CRRCAE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CRRCAE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認知管理依從性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認知管理依從性比較
2.4 兩組干預前后CMAI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CMAI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阿爾茨海默病是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引起的,具有退行性、不可逆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記憶力、智力下降,性格和行為改變,隨著病情加重,患者逐漸失去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10]。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沉默寡言,因此容易被忽視,而發(fā)現(xiàn)患者患病時,其病情已處于快速惡化期。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治療僅能改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惡化、減少意外事件發(fā)生,尚無針對性治療手段[11]。有研究證明,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病情進展,減少意外事件發(fā)生[12]。
認知重構教育模式可以改善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思維能力、記憶力、計算能力等認知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MMSE、CRRCA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認知重塑模式干預可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和語言能力??赡苁且驗橛洃浟?、定力、邏輯思維及計算能力訓練等康復練習可以提高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1在患者大腦中的表達水平,促進下游血紅素氧合酶-1 mRNA表達,從而提高患者記憶力,改善認知功能障礙。簡單對話訓練、口型示范、發(fā)音訓練、鼓勵患者讀書、看報等加強患者語言功能。
激越行為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常出現(xiàn)的行為,其發(fā)生率為55%~75%,激越行為由患者認知紊亂,接受與處理刺激能力降低導致,繼而降低康復治療依從性[1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CMAI中語言性刺激、軀體性攻擊、非軀體性攻擊行為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認知管理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意外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認知重塑模式干預可以減輕患者激越行為,提高患者認知管理依從性,并減少意外情況發(fā)生。究其原因是認知重塑模式可幫助患者改善語言功能,提高患者溝通能力,使患者可以準確表達內(nèi)心想法,減輕激越行為;與患者多交流溝通,注意力轉移或分散能夠減少患者激越行為的發(fā)生。心理疏導及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可緩解患者心理疾病,提高患者認知管理依從性及康復治療效果,進一步減少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認知重塑模式能夠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及語言功能障礙,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臨床療效,控制病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