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玉,鐘 妮,謝彩霞
(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 江西萍鄉(xiāng)337000)
高血壓為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控制情況不佳可導致冠狀動脈內膜受損,增加斑塊形成風險,可誘發(fā)冠心病[1]。冠心病為我國中老年高發(fā)的心血管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問題日益嚴重,老年人口比例攀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冠心病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2]。冠心病以血管內皮受損、心肌灌注不足從而導致缺氧、缺血為發(fā)病機制,以心功能下降、間歇性發(fā)作的心絞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疾病持續(xù)發(fā)展有心肌梗死風險,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臨床冠心病的干預目標以降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延緩疾病進展、降低心肌梗死風險為主,故冠心病患者的干預應采取以良好護患關系為基礎的醫(yī)院-家庭的鏈式管理模式,而常規(guī)護理下對出院處理的關注度不足,且過程中并未強調護患信任關系的建立故效果不佳。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以社會心理學為基礎,在護患間建立治療性的互動交流,既往研究顯示以Peplau人際關系模式為基礎的護理可加強護患關系,促使護患共同努力以解決患者健康問題[4]。故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訪視中并觀察其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就診于本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超聲造影等檢查結合臨床表現(xiàn)、既往史等診斷為冠心病者;②患者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90 mm Hg;③患者具備一定的讀寫能力;④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者;②既往有精神、心理疾病發(fā)病史者;③聽力障礙或語言能力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溝通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guī)組各40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7.45±10.12)歲;高血壓病史(9.17±2.87)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包括中職、中專)21例,大學及以上(包括大專、成人教育)19例。常規(guī)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58.14±9.72)歲;高血壓病史(8.99±2.93)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2例,大學及以上18例。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為給予常規(guī)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入院和出院時給予冠心病常規(guī)健康教育,出院后1、4、8周各給予1次電話隨訪。觀察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實施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具體為將干預過程分為4個階段,分別給予對應的干預措施并設定干預目標。①認識期:該階段在患者入院后1~4 d完成,首先初次見面以熱情得體的態(tài)度接待患者,先為患者介紹病房設施、醫(yī)院概況等,消除護患初次見面的陌生感,緩解患者在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內(醫(yī)院)所產(chǎn)生的緊張感,通過一對一問話的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高血壓病史(病程、血壓控制情況、既往治療過程等)、心功能分級、自我照護能力(能否完成穿衣、洗漱等基本日?;顒?、能否自我如廁、行動能力等)、飲食狀況、運動狀況、日常生活習慣、此次入院誘因、對冠心病及高血壓的認知水平、對疾病治療及干預的期望和目標等。護士在問話過程中應主動引導患者講述自身概況,挖掘患者健康問題,并根據(jù)此次問話結果建立家庭訪視檔案,將收集信息錄入檔案。②確認期:于入院后5 d至出院前完成幫助患者正確認知冠心病和高血壓,開展多模式健康教育,首先由護士一對一講解冠心病、高血壓發(fā)病原因、兩者間的關系、復發(fā)指征、血壓控制不良/冠心病持續(xù)發(fā)展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自我管理、飲食控制等干預措施的意義、按時服藥的必要性等。然后開展教育講座,邀請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教授冠心病及高血壓相關干預措施,如家庭簡易電子血壓計的使用方法、心絞痛相關急救技能、高血壓/高血脂的常見藥物及服藥規(guī)律,患者可以陪同家屬為模型、實踐量血壓等操作,護理人員在旁指導、糾正。與患者共同商討護理目標,并以此共同家庭訪視管理手冊,包括飲食計劃:制訂食譜,在尊重患者喜好的前提下制訂以高蛋白、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的食譜,并戒煙酒,若今日完成;運動計劃:詢問患者運動偏好,根據(jù)此制訂每日運動計劃,如每日30 min太極拳/廣場舞、每日散步1 h等,設定運動強度、時間;服藥計劃、體重管理計劃、復診計劃等,若患者完成今日計劃則在手冊對應內容后打“√”。③進展期:管床護士在患者出院時添加患者微信,患者根據(jù)制訂的家庭訪視管理手冊進行家庭自我管理,護士給予監(jiān)督和指導,如每日定時提醒患者服藥,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服藥習慣,每日晚上通過微信或電話了解患者飲食及運動計劃完成情況,囑患者主動將計劃完成情況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運動強度過大、食譜內容單一等反饋給護理人員,根據(jù)完成情況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式,如適當減少運動量,調整食譜等。關心患者心理狀態(tài),在患者自覺難以堅持時給予鼓勵,告訴患者目標的完成需要不懈的努力。在患者感覺迷茫、擔憂疾病狀態(tài)及疾病進展狀況時給予安慰,可擺出通過認真按目標計劃進行自我管理從而成功穩(wěn)定病情的案例,幫助患者重燃信心,并定期與家屬溝通交流,囑其多關心患者情緒,引導患者主動完成穿衣、洗漱等基礎活動。開展2~3次集體活動,由護理人員設計活動內容,動員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如冠心病高血壓知識競賽、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經(jīng)驗交流會等。④解決期:對前階段護理工作的開展和目標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與患者共同商討完善目標計劃,重新評估患者此階段的基本情況,制訂新一步目標計劃,在此過程中護士的身份逐步由引導者變?yōu)橹笇д?由患者獨立制訂目標計劃,護士僅提供專業(yè)參考意見并在患者提出不合理意見時適當糾正。
1.3 觀察指標 ①遵醫(yī)行為:完全遵醫(yī)為患者能遵醫(yī)囑完成飲食及運動計劃、按時按量服藥,與醫(yī)護人員良好溝通;部分遵醫(yī)為患者僅能配合完成部分計劃,干預過程中時有懷疑、抵觸情緒,但護理計劃尚可進行;不遵醫(yī)為患者在護理過程中依從性低下,拒絕配合完成系列干預措施,抵觸與醫(yī)護人員溝通。遵醫(yī)率(%)=(完全遵醫(yī)例數(shù)+部分遵醫(yī)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5]。②社會支持情況:采用感知社會支持量表(MSPS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社會支持情況,選取其中家人(4項)和重要他人(4項)2個維度對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進行評估,得分與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呈正相關[6]。③自我管理效能:干預前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進行評估,選取飲食管理(4項)、癥狀管理(4項)、日?;顒幽芰?4項)、依從情況(3項)、疾病知識管理(5項)、冠心病急救能力(3項)6個維度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每項得分1~5分,得分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關[7]。④疾病控制情況:包括干預期間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收縮壓,干預2個月后運動耐量,住院時間。運動耐量:采用六分鐘步行距離(6MWT)評估,具體為囑患者步行6 min,中途可根據(jù)患者自身耐受程度稍休息,記錄6 min內患者行走距離。
2.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MSPS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MSPS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CSM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CSM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疾病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疾病控制情況比較
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為慢性疾病,疾病進展緩慢故部分患者不能充分意識規(guī)律服藥的必要性,認為僅于正常出現(xiàn)時服藥即可,時常根據(jù)其固有錯誤認知在癥狀緩解時擅自停藥[8]。多數(shù)患者對健康生活的積極意義缺乏正確認知,認為藥物是冠心病治療的唯一方式,無法理解小的生活習慣對病情的影響,且部分患者醫(yī)護人員缺乏信任感,拒絕接受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指導遵醫(yī)囑進食,而常規(guī)護理下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局限于口頭,對出院患者疏于管理故患者的遵醫(yī)行為不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遵醫(yī)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表明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可促進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分析其原因:①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通過初次見面保持熱情禮貌的態(tài)度,為患者介紹病區(qū)基礎情況,渲染和諧、舒適的氛圍,為護患建立溝通橋梁,為進一步詢問患者狀況打下良好基礎,使患者的依從性更高。②通過以護士引導、患者講述為基礎的問話,可幫助患者明確自身問題,充分意識到護理人員提供的專業(yè)幫助在解決其健康問題中的必要性,從而配合后續(xù)干預措施。③Peplau人際關系模式為治療性的人際互動過程,護患在干預過程中交流醫(yī)學信息及情感溝通,患者在互動過程中明確自身身體健康為護患的共同目標,護理人員和患者在互動過程中互相了解,建立相互信任關系,故有利于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改善[9]。
心絞痛反復發(fā)作、血壓控制不佳均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沮喪、失落等不良情緒,且慢性病病程較長,長期的治病花費及照護需求可對家庭造成負擔,使患者產(chǎn)生愧疚感[10]。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MSPSS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1),表明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有利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社會支持情況的改善。分析其原因: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在干預過程中注重人為關懷,通過時刻保持良好的護理態(tài)度、主動疏解患者不良情緒、囑家屬關心患者、開展冠心病患者線下交流活動等方式使患者感受來自他人的支持,且護理過程中主動與患者溝通交談,加強患者的人際交流能力,改善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
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常需長期規(guī)律的服用降壓、抗凝藥物以控制疾病進展,防止病情惡化,并需長期維持的健康生活習慣,通過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方式保護心血管。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意義重大,具備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發(fā)展[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CSMS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1);干預期間,觀察組6MWT長于常規(guī)組(P<0.01),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少于常規(guī)組(P<0.05),收縮壓低于常規(guī)組(P<0.05)。表明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進展。分析其原因:①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及掌握自護技能,為患者后續(xù)自我管理提供基石。②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患者全程參與,此種護患共同參與制訂護理計劃的模式可激發(fā)患者自護責任心,引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③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分為4個階段,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完成主導者-教育者-引導者-信息提供者的身份轉變,逐步引導患者完成自我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執(zhí)行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12]。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①此次住院時間的長短主要受患者基礎身體狀況、此次發(fā)病嚴重程度支配;②本研究樣本量不足所致。
綜上所述,Peplau人際關系模式下的家庭訪視護理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依從性及自我管理效能,改善患者社會支持情況,控制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