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
今年春天,帶孩子去無錫玩,其中一個目的地是傳說中康熙、乾隆南巡時數(shù)次臨幸的寄暢園,以及寄暢園所在的惠山古鎮(zhèn)。
出發(fā)當天,蘇州暴雨如注。這種天氣最適合宅在家里,不過人在旅途,秉承著“來都來了”的樸素旅游觀,我們還是叫了一輛專車,從酒店出發(fā),踏上了前往惠山的旅程。
專車司機是一位本地大姐,聽說我們這種天氣要去惠山古鎮(zhèn),很震驚。她建議我們先帶孩子去惠山腳下的蘇州動物園海洋館轉(zhuǎn)一轉(zhuǎn),雨停了再登惠山,然后去古鎮(zhèn)。一來孩子聽說海洋館來了精神,二來當時的暴雨也確實沒辦法在惠山古鎮(zhèn)游覽,于是我們從善如流,去了惠山腳下的蘇州動物園海洋館。
蘇州動物園不大,海洋館也無足觀,好在這時天公作美,暴雨轉(zhuǎn)為小雨,而煙雨空濛的惠山越發(fā)郁郁蔥蔥??粗萆狡鹌鸱臏厝崆€,我們決定,先穿越惠山,好好欣賞一番江南的自然山水,然后再去惠山古鎮(zhèn)欣賞江南的人文風光。
進入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看了一下路線圖,從入口穿越惠山到達惠山古鎮(zhèn),大概十公里左右,正好來一次“特種兵式旅游”,順便好好飽覽一下惠山風光。想來是由于早上雨一直不停的緣故,惠山幾乎沒有人,我們順著路線圖一路走過,所到之處,滿眼翠綠。和東北山林以蒼松翠柏為主不同,惠山各種植物叢生,有高大挺拔、樹冠森森如蓋的大樹,也有低矮茂密、秀氣溫柔的灌木,還有很多藤本植物,放眼望去,綠得靈動可愛,和北方山林相比,別有一番風味??上覀儊淼臅r機不好,幾乎沒有什么花,可是就看著一片綠,已經(jīng)讓人心曠神怡了。小雨中的惠山,煙雨蒙蒙,山里的空氣尤為清新,和北方森林的清新不同,惠山的空氣清新中還帶著濕潤。同樣是空氣中氧氣含量高的醉氧的感覺,北方的森林像是濃烈的高度白酒,吸一口直沁心肺,一口就感覺醉了;而惠山的森林像是口感柔滑的黃酒,入口綿柔,回味悠長,不知不覺醉了。行走在雨中的惠山,我不禁感嘆,祖國疆域之遼闊!
家鄉(xiāng)的森林公園一般有專供人徒步的森林棧道,而惠山只有往山上延綿的公路,好在這種雨天,別說車,人都幾乎看不到,一路上陪伴我們的只有路上一堆一片的小青蛙,想來青蛙們也趁雨天沒人,到路上好好放松放松吧?;萆焦愤?,不時就能看到飲料自動售賣機,免去了登山時帶水,或者只能買路邊攤高價水的痛苦?;萆降墓残l(wèi)生間修得很好,又干凈又漂亮。有人說,公廁和下水道最能體現(xiàn)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水平,從惠山的公共衛(wèi)生間來看,無錫果然發(fā)展得很好。
惠山不高,一路上說說笑笑,看景拍照,沒多久,就走到了山頂。本來以為惠山作為江南名山,山頂應(yīng)該文人雅跡數(shù)不勝數(shù),摩崖刻印挨挨擠擠,但實際上,山頂?shù)慕ㄖ欢?,好像只有一座三?lián)的石牌坊、一座石亭、一塊石刻,還有景區(qū)售賣車一部、沒修完的仿古二層小樓一座,以及一些健身器材,想來惠山不只是風景區(qū),也是本地人日常休閑的好去處。牌坊和石刻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記不清了,大概有“惠山”“古華山”“西神山”之類的,之所以記得這個,是因為來之前看書里提到過惠山,當時稱為“華山”,而書中注釋寫得又不清楚。到這來才知道,原來“古華山”,就是一直在行程表里的無錫惠山。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來惠山也算解答了我一個心頭疑惑?;萆巾斶€有一個特點是我在別的山頂沒看到的,就是流浪貓多,我們看到的流浪貓不下十只??上П嘲锏牧闶骋宦飞隙汲怨饬耍挥幸稽c餅干,拿出來喂貓,貓不吃,可見這些流浪貓被人或被它們自己照顧得很好,并不缺少食物。
在山頂休息一會,準備繼續(xù)出發(fā),這時突然風雨大作,沒走出幾步,上山時的溫柔小雨已經(jīng)成了狂風驟雨,于是我們又走回山頂,在石亭里避雨。妻子笑曰,可能是惠山山神覺得我們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想多留我們一會,讓我們多看看惠山的風景吧。我們又在山頂盤桓了將近一小時,雨總算見小,可是這樣走下去,即使打傘恐怕也得澆成落湯雞。于是妻子又對著惠山呼喊,請山神收了神通吧,我們要下去啦。說完沒幾分鐘,雨真的就又恢復成了毛毛細雨,于是我們從山頂出發(fā),繼續(xù)我們的穿越之旅。
一路繼續(xù)向前,根據(jù)上山時的路線圖,我們走的是2號線,走過山頂不久,我們需要穿過一段山路,并到3號線上,然后順著3號線走到惠山古鎮(zhèn)。到了標記點,我們辨認了一下路線,走進了山路。好在惠山既不高,也不陡,山路雖然窄,天氣又下雨,但小路并不濕滑。雖然手機信號不好,但一路的標志牌指示得很清楚。我們跟著標簽,穿過林間山路,走到了惠山地理意義上的最高點。山頂是一座電信樓,一路指引我們的標簽也到此為止,我們沿著電信樓的院墻往前走,院墻拐彎處有一座直上直下的1800階臺階沒有休息緩臺的長路。既然沒有路,手機信號也斷斷續(xù)續(xù),也沒有行人,我們想當然地以為這就是通往惠山古鎮(zhèn)的路了,于是雖一千八百階吾往矣,毅然決然地往下走去。
旅游時走錯了路就比較郁悶了,走錯一階階臺階的山路尤為郁悶。最高點沒有指示牌,但當我們往下走了大約500階臺階后,感覺膝蓋快報廢之時,臺階旁又出現(xiàn)了路線牌,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我們走錯路了。這個臺階走完,我們會來到惠山的另一側(cè),而不是傳說中的惠山古鎮(zhèn)。于是我們只能轉(zhuǎn)身往回爬,平白無故多上下臺階1000次,累得汗如雨下、氣喘如牛,總算爬回了最高點?;貞浿_階旁的路線圖,我們順著電信樓的院墻再往前走,赫然出現(xiàn)一條小路,可惜仍然沒路標,我們試探著沿著小路往里走,走了幾百步之后路斷了,前方成了完完全全的原生態(tài)山林,于是我們只好又轉(zhuǎn)了回去?;厝ズ蠼又卦簤ψ?,結(jié)果沒走幾步路又斷了,我們竟然沒找到下山去惠山古鎮(zhèn)的路。這時我建議順著院墻往反方向走,但穿越隊伍里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聲音”,妻兒開始對穿越到惠山古鎮(zhèn)的路線產(chǎn)生懷疑,甚至提出原路返回或者干脆放棄穿越到古鎮(zhèn)。關(guān)鍵時刻,作為家里惟一分得清東西南北的一位,我堅持往反方向繞院墻一圈,必然能找到路。終于,我們在反方向院墻的盡頭,找到了路。
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山是公路且下山是山路,更難。與上山不同,下山的路是碎石頭拼成的一階階臺階,臺階模仿自然山石,起伏不平,加上下著雨,走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好在臺階上沒有苔蘚,而我穿得也算舒適,雖然深一腳淺一腳,總算沒摔跟頭。九曲十八彎的山路走了一會,前面到了一條岔路,總算又見到指示牌了。指示牌顯示,一條路通向纜車中心,另一條路沒有說明。我們正躊躇著,從沒說明的那條路走過來一位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的老者,我們趕緊上前問路。老先生應(yīng)該是本地人,熱情地告訴我們,沿這條路下去是惠山公園,正常門票10元,從這里下去不花錢就能進公園里,出了公園就是惠山古鎮(zhèn)了。于是我們興高采烈地謝別老者,順著來路走下去。
想來老先生是本地人,平時走慣了這條山間小路,覺得沒多遠??墒菍ξ覀冞@些平時少走山路又頂雨走了半天的年輕人來說,這條老先生口中不遠的路,走起來著實累得不行。一路還是那種碎石山路,剛開始我還能跟上妻兒,后來膝蓋已經(jīng)累得要罷工了?,F(xiàn)在回頭想想,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老先生是本地人,必定是熟悉路,但卻沒想,如果下山的路沒多遠,為什么還要建觀光纜車呢。不過既然已經(jīng)走到這里了,也只能默念“來都來了”,一步步像螃蟹一樣向下挪。好在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走著走著我們經(jīng)過一道鐵門,進入了惠山公園,總算是穿越了惠山。雨漸漸停了,游客也多了,從惠山公園再往下走,總算有盼頭了,走起來路也沒那么陡了,身體也沒那么累了。沒多久,我們又來到惠山古鎮(zhèn)。
穿越成功后,我和妻子說,我們應(yīng)該是少數(shù)穿越過惠山的游客吧,而且是極少數(shù)雨中穿越的,這次雨中穿越,也算是家庭旅游史的一項壯舉了。
進了惠山古鎮(zhèn),我們?nèi)チ诵男哪钅畹募臅硤@,又去了惠山寺,參觀了惠山的祠堂建筑群??傊?,來之前做攻略要去的景點一個沒落。但也許是穿越惠山耗盡了體力,對這些地方都沒什么印象了。
記雨中游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