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省二院
作為“三高俱樂部中”的一員,高血脂是無數(shù)健康身體每況愈下的直接根源,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最危險的因素。
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將血脂中的“脂”與脂肪劃等號,查出高血脂就會嚴格控制油脂的攝入量,但奇怪的是血脂還是居高不下。
為什么?因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含糖食品??窃凇队t(y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相比于油脂,糖攝入過多更容易引起血脂異常。
轉(zhuǎn)化為甘油三酯。糖進入人體后,會在肝臟的作用下轉(zhuǎn)化為內(nèi)源性甘油三酯。如果攝入過多的糖,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就會增加,血脂水平也就會隨之升高。
熱量堆積,引發(fā)肥胖。含糖食品熱量較高,多余的熱量會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導致肥胖,而肥胖是血脂異常的主要誘因。
促進“壞”膽固醇合成。過多的糖不但會刺激肝臟持續(xù)合成“壞”膽固醇,還會抑制人體對“壞”膽固醇的新陳代謝能力,使體內(nèi)甘油三酯水平增加,“好”膽固醇水平減少。
打亂肝臟代謝。肝臟是人體糖脂代謝的中心樞紐,攝入的糖過多會擾亂肝臟的代謝,影響肝臟處理血脂的節(jié)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血脂明顯升高。
抑制脂肪分解。糖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引發(fā)胰島素抵抗,從而抑制脂肪分解,進一步導致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高。
糖吃多了不僅會升高血脂,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日常飲食中的糖主要來源于兩大類食物:一類是甜飲料、各種糕點等糖制品及含蔗糖的食物;一類是面條、饅頭、面包等各種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研究發(fā)現(xiàn),前者對甘油三酯水平的影響更大,因為這類食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愉悅感,但食用后會使血糖迅速升高,之后又會出現(xiàn)應激低血糖反應,產(chǎn)生短暫的饑餓感,讓你覺得自己沒有吃飽而大量進食,最終導致肥胖和各種慢病。
相比于看得見的糖,很多食物中的糖非常“隱形”。例如紅豆糕、綠豆糕、棗泥糕、杏仁糕等傳統(tǒng)糕點;桃脯、蘋果脯、紅薯干、水晶蜜棗、話梅干等果脯以及蜜餞果干;罐裝或者鮮榨果汁;奶茶,千萬不要以為不額外加糖就等于無糖;打著“無糖”口號的各種食品;膨化即食水果燕麥片;荔枝、葡萄、香蕉等高糖水果;番茄醬、沙拉醬等各種醬料……菜品也可能含有不少糖,比如菜名中帶有“紅燒”“糖醋”等字眼的菜以及各種甜羹。
除了攝入過量的高脂和高糖食物外,不健康飲食習慣也會升高血脂。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患者還應適當增加攝入量。
豆制品攝入不足。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能干擾膽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魚類攝入不足。鮭魚、金槍魚和鯖魚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升高體內(nèi)“好”膽固醇非常有利。這種脂肪酸還存在于亞麻籽等植物性食物中,能減輕體內(nèi)炎癥反應。
酗酒。飲酒沒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會對健康,特別是心腦血管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最安全的飲酒量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