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康 何桑桑 劉俊兵
會意字,是指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jù)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這種造字法就叫作會意,屬于“六書”中的一種。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闭J為會意字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會合”,而其含義作者認為既包含意義的會合,又包含形式上的會合。其中在形式上,形狀和空間構成方式與所表示的意義直接相關,并且由不同的象形或指示符號組合而成,用來傳達特定的含義。例如,手(爪)在木上是“采”字,通過手在上、木在下的空間組合表達摘采的含義。由此可以看出會意字的其中一個特點在于它們?nèi)诤狭硕鄠€象形或指示符號,并通過結合這些符號的空間位置來表達更為復雜的概念。張瑩瑩在《漢語會意字的概念整合》中指出漢語會意字的概念整合應分為三種類型:疊加型、糅合型和截搭型。疊加型整合指無論是兩個還是三個輸入空間,所有輸入空間的概念信息是完全相同的,再把這些空間進行概念的整合,例如“林”“森”“從”“眾”等;糅合型整合指的是輸入空間概念信息的相似性,再把其相似之處進行整合,如“明”和“岳”字;截搭型整合指的是輸入空間的概念關系既非相同又非相似,而是相關。[1]跨空間的概念如何相關主要取決于類屬空間,同時需要各種概念語境的參與,例如“好”字。張瑩瑩認為會意字的組合絕大部分屬于概念信息之間的相關關系,但也存在相同的情況。主要是根據(jù)會意字所處的具體時代和文化活動場景,乃至個人的主觀立場態(tài)度進行解釋。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現(xiàn)代會意字的定義源于古代,并且同時吸取了一些新元素,把會意字劃分得更加細致。在“六書”的基礎上,會意字與現(xiàn)代社會相結合,更加有利于因社會需要而產(chǎn)生新的會意字。但是無論哪種概念類型,文字構件和空間組合都影響著會意字意義的生成與理解。
漢字系統(tǒng)是以書面形式為載體,記錄思想和語言概念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所表達的意義是通過視覺感官的方式與概念進行連接,從而表達其意義。所以,會意字系統(tǒng)中形與意的關系是漢字體系中字形和人思想、概念意義之間對應聯(lián)系之間的關系,具體說是字符構件及其構成結構與會意字所代表的概念之間的關系。
會意字作為漢字系統(tǒng)中的一種形式,以其獨特的符號性質和符號學的可解釋性而備受關注。會意字通過將多個字形組合在一起來表達新字的意義,它們在漢字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在于對概念的直觀表達和傳遞。相比于其他構字方式,如形聲字(通過聲旁和形旁組合)或轉注字(通過部分的轉義和注音組合),會意字的構件意義更為直觀和直接。符號學家皮爾斯在符號學中指出符號一方面與自己的對象相關聯(lián),另一方面又與解釋項相關聯(lián),并且通過此方式,把解釋項引入與對象的關系中,而這種關系又與符號自身和對象的關系相對應。而會意字的表意功能也正是參加構成的意符及其結構關系與會意字所代表象征的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圖1 所示:“休”(符號),由意符人字旁和木字旁組成,并且左右組合(對象),因為樹提供了陰涼和休息的場所,表達了人在樹下休息是一種常見的場景。(解釋項)。如圖1 所示,會意字“休”字作為符號通過構件人字旁和木字旁的意符組合方式,讓學習者很容易把日常生活中在樹下乘涼、休息的畫面聯(lián)系到一起,形成符號元素上的關聯(lián)性,從而表達休息、放松的概念。而意符的表意功能又是通過視覺直接連接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經(jīng)驗,把文字與人生活中的體驗投射在文字的構形之上,從而達到直觀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從會意字構件選擇上的直接性到字意信息傳達直觀性上的轉換。而“休”字所構成的左右結構也作為符號輔助性加強了意義的傳遞與理解。
圖1
作者認為意義的生成和構建不僅僅是字體構件的表達,也是字體的構成方式、大小以及位置角度的綜合表達。在現(xiàn)代漢字設計中,由于設計時所占空間和形狀都需要滿足正方形字面框的限制,所以方塊字構件在組成漢字時其大小、比例、形狀及位置都會隨著文字整體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用構件和字體內(nèi)部的空間來共同闡釋文字的信息。因此,需要深入了解構件的整合過程并加以分析,能為會意字的意義探究提供很好的研究方向。因此,作者從構件的組合模式進行分析,從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三個角度探討會意字的空間表意功能。
左右結構是指通過將兩個已有漢字的組件一左一右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全新漢字的字體構成模式。其中左右結構的構字形式在漢字體系中占了大多數(shù),根據(jù)邢紅兵《現(xiàn)代漢字特征分析與計算研究》對《GB 13000.1字符集》20902 字的統(tǒng)計,左右結構的字有 14591 個,占比 69.81%。[2]這是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當初造字時首先考慮的是意義的傳達。反映在會意字上就是當看到一個會意字時,就能從視覺上快速表現(xiàn)出來其中的含義,根據(jù)人眼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觀察習慣,在造字時,與字體、字意最相關的構件首先出現(xiàn)在字體的左半部分,當看到這些構件時,對于字體的意義就有了大概的認識,例如,“煩”字《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煩,頭疼腦熱也。從火,從頁”。“頁”,頭也。頭疼腦熱,以“火”表示熱、燙,以“頁”表示頭,當人們觀察這個文字的時候很容易與日常生活中的發(fā)燒聯(lián)系到一起。并且無論在小篆還是現(xiàn)代文字中,“煩”字都可看到設計“火”字在文字中所占的比例都是略短于“頁”字??梢?,在設計之初“火”字可能是形容“頁”字狀態(tài)的修飾部分,這樣就從文字空間上提示出文字構形之間的從屬關系,并且突出右側文字中“頭”的意義,從而形象解釋有如火燒一般的頭熱這個概念。
其次左右結構也是與其他同構件的漢字進行區(qū)別的重要手段。如“棗”(棗)字和“棘”字,同為有刺的植物,棗樹是高大獨生的喬木,而荊棘是低矮叢生的灌木,所以在字形上“棗”字呈現(xiàn)上下結構,體現(xiàn)高大含義,“棘”字把“朿”進行左右結構,體現(xiàn)低矮含義。并且在區(qū)分的同時,重復構件“朿”也起到了強調(diào)屬性的作用,突出荊棘灌木連貫的特征。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在空間上壓縮了各自獨體字的空間,并且重復構件,使構字空間變得更加密集,從而增加了視覺的沖擊力。但由于構件的相同,重復之后所產(chǎn)生的空間是均勻且相似的,這樣看起來又覺得規(guī)整,從而使單體構件表達出重復的概念。同樣的構字方式又如“赫”字強調(diào)顏色的飽滿程度,“林”字強調(diào)了樹木的茂密程度,“沝”字強調(diào)水聚集的程度。
最后左右結構也能通過空間排布區(qū)分同構件的字體,例如“椎”字和“集”字,椎字“木”與“隹”聯(lián)合起來表示“錐形木棒”。本義:錐形木棒。而“集”字是鳥在樹上的象形,表示鳥停歇在樹上。簡體字形作一只鳥(“隹”)在樹(“木”)上。左右結構表達的是錐形的木棒,空間表意為物品的屬性,而上下結構則代表鳥類聚集的狀態(tài),空間表意為物體的動感。
上下結構是現(xiàn)代會意字中一種常見的構形模式。是指通過將兩個已有的漢字分別作為上部和下部進行組合,形成一個全新的漢字,這種組合可以利用已有漢字的部首或其他字形構件來構建新的字形。根據(jù)邢紅兵《現(xiàn)代漢字特征分析與計算研究》對《GB 13000.1 字符集》20902 字的統(tǒng)計[2],上下結構的字有 4390 個,占比21.00%。字體數(shù)量明顯少于左右結構的漢字。說明上下結構的字體在空間上的表意種類也會少于左右結構的文字。
上下結構的會意字更加突出構件上下之間的空間關系。例如,“安”字,甲骨文寫作,上方為房屋,女人跪坐在房屋之下,意為女子在屋中很安全。文字通過把女人圍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內(nèi),來表達一種被保護的安全感。而現(xiàn)代漢字中“安”通過上下結構簡化了房屋的特征,通過空間意向表達房屋內(nèi)的女人這種安全的概念。這種上下形式也可以通過把構件分層排列表達更加復雜的含義,例如,“暴”從日,從出,從米。上面是一個日,表示太陽,中間兩邊是兩只手,下面是一個“米”字,表示太陽出來了,用雙手撥米去晾曬它??梢钥闯觥氨弊衷趧?chuàng)作時,將字體中所表達的三維空間轉換成二維的層級進行設計,遵循太陽、人手、米的順序,使文字在空間上與人的感官感受統(tǒng)一,所以可以看出上下結構的表達蘊含了漢字與日常生活中人與自然的感悟,類似的字還有“寒、葬、蔑”等。
就構件性質來說,上下結構的會意字也能加強構件固有的表意功能。例如“皿”字,《說文解字》:“皿,飯食之用器也。”說明“皿”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而與“皿”字組合的字體的性質主要取決于上方構件的屬性。例如“益”字,甲骨文中寫作,上部呈現(xiàn)像水向外漫出的樣子;下部是“皿”,是一種容器,皿中有水,表達水滿外溢之意??梢姟懊蟆弊值姿P聯(lián)的會意字往往伴隨著器皿與承載之物之間的空間關系的表意,上方為空,才能承載萬物,因此,與“皿”字相關聯(lián)的文字,總是位于“皿”字的上方,類似的字還有“盈、盍、鹽”。往往這種上下結構的文字還能更直觀地體現(xiàn)構件所需要表達的運動狀態(tài),如上文所提到的“集”字,又如“只”字,從口,象氣下引之形。表達氣流下沉的樣子,通過“口”與“八”字的上下組合來強調(diào)空氣下沉之意。與相同構件組合的“叭”字做了明顯的區(qū)分,在表達構件空間關系的同時也強調(diào)了文字各自表達的屬性。
包圍結構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按照內(nèi)外排列的形式構成漢字結構的方式。根據(jù)邢紅兵《現(xiàn)代漢字特征分析與 計算研究》對《GB 13000.1 字符集》20902 字的統(tǒng)計,包圍結構的字有 1530 個,占比 7.32%。[2]在整個字體系統(tǒng)中所占的比例較低,但其包含的空間變化卻很復雜。蘇培成將包圍結構細分為八小類:全包圍、上三包圍、左三包圍、下三包圍、上左包圍、上右包圍、下左包圍、下右包圍。其中包圍結構中的會意字經(jīng)常以國字框(囗)”“風字框()”“區(qū)字框(匚)”“兇字框(凵)” 等偏旁結構呈現(xiàn)。這些偏旁的朝向、開口以及角度都預示著字體意義的區(qū)別,比如“區(qū)、兇、風”。三個文字具有相似的構件結構,但由于開口朝向的不同,其所代表的含義也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皡^(qū)”字由匚為部首開口向右,《說文解字》匚部:“受物之器, 象形,凡匚之屬皆從匚,讀若方。”這種框表示為一種盛物用的器具,“匚”部下屬字與器物有關,例如田器、古器等,而“區(qū)”字則解釋為,“踦區(qū),藏匿也。從品在匸中。品,眾也?!弊钤绲摹皡^(qū)”字寫作區(qū),品為貯藏的物品,匚為貯藏用的盒子??梢?,“區(qū)字框(匚)”表達的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空間阻隔,這種阻隔區(qū)分了字框內(nèi)和字框外的構件,強調(diào)了內(nèi)部構件的重要性,類似于日常生活中抽屜的含義。除此之外,還有匠、醫(yī)、巨等字?!皟础弊钟邵蔀椴渴组_口向上,《說文解字》;“凵,張口也。象形?!敝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一說坎也,塹也,象地穿。兇字從此?!睏顦溥_《積微居小學述林》卷二“日象坎陷之形,乃坎之初義 ?!保?]由此可以看出開口向上的凵是根據(jù)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淺坑的剖面形,其所形成的空間與“匚”所述的盒形空間相比,更加突出上方空間所表達的重要性。而“兇”字則表現(xiàn)為:“象地穿交陷其中也?!睆娬{(diào)凵形內(nèi)部X 形構件表達為不祥的符號。再如“凼”字,凵內(nèi)為水,該字的主要字義是指塘、水坑的意思。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凵”形主要的空間表意為展示向上開放的空間。而其相關的漢字則為強調(diào)空間內(nèi)部的構件的信息。類似的文字還有“函、鑿、凹、凸”。“風字框()”則帶有空間流動的意思,同上文所提“只”字類似“”向下開口,筆畫略微彎曲,使內(nèi)部空間呈現(xiàn)喇叭口,表現(xiàn)為一種動態(tài)的形狀。而“風”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風,八風也。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凡聲。凡風之屬皆從風?!眱?nèi)與運動的蟲生相聯(lián)系,體現(xiàn)風動而萬物生的運動意義。再如“鳳”字,甲骨文中經(jīng)常借用以表示風的動向,《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奔俳枳鳌帮L”。所以由此可見風字框的空間以為和之前兩個結構相比更加強調(diào)空間的流動性,在表意上加強了文字的運動相關性,類似的字如“凰、夙、佩”。意義的產(chǎn)生是一個推理過程,涉及符號、感知和認知之間的相互作用。當人們接收到一個符號時,首先通過感知獲取到它的感知特征,然后使用認知能力將這些感知特征與之前的經(jīng)驗和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會意字作為一種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本質是通過構件的選擇、空間的搭建,以及構件與空間的聯(lián)系形成一套有一定邏輯關系的意義解釋系統(tǒng)。構件是意義基礎,而空間則是會意的連接,要準確理解會意字的意義,不僅需要理解構件之間組合的關系,還需要體會構件與空間之間的位置、大小、朝向以及疏密之間的關系。通過以上對于會意字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到合理的空間組合能使構件的意義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jié)h字學習者或使用者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學習漢字,并且理解漢字含義,最終準確使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