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盼盼
摘要:在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發(fā)展的今天,高中體育教學工作也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傳統(tǒng)式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不在適應當前體育課堂教學發(fā)展的需要,通過開展高中“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改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為此,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就高中“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堂教學展開了設計,旨為全面促進“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有效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提升高中體育效果。
關鍵詞:高中;“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轉折的重要階段,近年來國家開始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并鼓勵學校要不斷對體育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得到認可的今天,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更是成為了廣大教育從業(yè)者必須要探索重要話題之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地區(qū)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仍停留在傳統(tǒng)模式上,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整體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不高。在高中體育當中,通過構建“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出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全面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
1.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學”
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更可觀的實用價值,對學生的推動作用非常突出,其中“學”指的是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體育課堂設計的重中之重,體育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方面,關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習”的過程,尊重和認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確保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能夠取得預計之中的效果。具體來說,保證精準教學的措施包括:第一,要精準把握學情,甄選教學策略。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以此為基礎采用適合的教學策略,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能夠對體育運動的技巧和方法進行深度學習,給后續(xù)的訓練、比賽評價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涉及到復雜體育運動時,教師可采取訓練和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比如體操、武術、舞蹈等都屬于這一類運動項目,在教學武術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動作、手型、步伐等技術的復雜性,確定具體有效的練學結合方案,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監(jiān)督、互相觀察,同時還需要加強技術引導,保證師生交流效果。另外,教師也可以視情況采用先練后學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先自行體驗,在此基礎上傳授正確的技巧方法,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技巧動作,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在教學內容比較復雜、學生沒有相關運動基礎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選擇先學后練的教學策略,在向學生們介紹運動技巧、相關規(guī)則的基礎上要求其進行實踐鍛煉,這能夠確保學生清晰準確地掌握技術動作,對保障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第二,改變教學方式,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在過去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中,受到教學方法不合理、教學地位不清晰等問題的影響,許多學生并沒有及時形成自主學習的喜歡和意識,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非常低,這嚴重阻礙了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中體育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自身的教學工作經(jīng)驗等,分析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以此為基礎調整傳統(tǒng)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策略。換而言之,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禁錮,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反饋等調整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導地位,扮演好自身的引導者角色,協(xié)助學生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學習方法。在正式授課之前,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研究分析,確定其是否能夠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打破過去一味要求學生聽話順從的固有思路,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同時還需要調整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流程,增設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益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活動。同時,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互幫互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與他人合作、實踐探索的必要性,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思維,使之真正參與到高中體育學習當中去。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足球相關運動技巧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首先將正確的運動技法傳達給學生,并讓學生們自行分組進行練習,在小組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互相觀察、互相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xiàn)同學在運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互相糾正,這一來能夠提升學生與人合作的協(xié)同能力,二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觀察細節(jié)問題并以此為鑒、保證自身動作技巧的準確度,可謂是一舉兩得。
2.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練”
“練”是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以單一身體練習為核心的組合練習活動,是確保學生掌握基礎技術動作的前提下組織的教學內容,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得以對相關的技能、體能練習進行合理應用,并更好地掌握某項運動的技巧體系,從根本上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jù)實際工作經(jīng)驗來看,加強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技巧組合練習,能夠讓學生對技術動作更加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對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具體來看,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強化“練”的具體舉措包括:第一,精巧創(chuàng)設組合,激發(fā)學習興趣。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等對體育練習進行有效合理的組合,讓學生對特定的技術動作進行練習,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讓學生在反復有效的訓練中收獲體育運動技能。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創(chuàng)新高中體育運動技巧練習組合方法,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課堂學練形式,進而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具有不可忽視的應用價值。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武術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墊步彈踢+馬步橫打”進行組合,讓學生對復雜的組合動作有更深刻地了解,保證學生能夠順利銜接前后武術動作,提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第二,把握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復雜性不言而喻,而導致其復雜性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教學對象的年齡、性別、性格、興趣愛好、運動能力與基礎等存在巨大的變化,有的學生對體育運動有非常高的熱情,并也有一定的體育訓練基礎,但是有的學生則不具備太高的體能、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相對有限,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顯然不符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很難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后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運動基礎、體育學習興趣,進行差異化的教學安排,讓分層教學模式落到實處,為體育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考慮,使之在組合練習、基礎訓練的過程中有所進步,通過鼓勵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逐漸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體育運動習慣,為學生長遠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興趣比較高漲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他們安排更加深入地學習內容和技術細節(jié),從而使之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足球運動技巧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學習能力比較差、體育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分成一組,將學習能力比較強、有一定體育基礎的學生分成一組,根據(jù)組別為其設置截然不同的訓練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身能力基礎上完成組合練習,確保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賽)評”
除了要做好“學”“練”之外,想要提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質量,教師還需要采取措施確保“賽”“評”的有效性,借助比賽和游戲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對體育技巧等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礎上考察學生學習、練習等活動目標的具體達成度,對學生在學練賽評過程中取得的成果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調整后續(xù)的學練賽評一體化具體舉措,切實優(yōu)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水準。具體來說,加強“賽”“評”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掌握賽的時機,有效激發(fā)興趣。在完成基本的體育課堂教學和訓練活動以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游戲和比賽等課堂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感到疲勞、興趣消退的情況下重新燃起學習熱情,確保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第二,精妙設計比賽,實現(xiàn)學以致用。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中,學習、訓練都是為了比賽和評價而進行的前期準備,加強比賽活動及游戲活動,是確定學生體育學習情況的主要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體育教師有必要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比賽,將個人賽、小組賽、挑戰(zhàn)賽、闖關賽、對抗賽、擂臺賽等多種比賽形式運用到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當中去,在適當調整比賽規(guī)則的情況下確保比賽活動的趣味性,同時還需要盡可能模擬體育運動的實際比賽情況,讓學生在模擬比賽中習得正式比賽的經(jīng)驗,確保體育課堂教學中“賽”的應用價值。第三,注重教學評價,凸顯育人價值。“賽”和“評”是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中之重,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有比賽就必然有評價,通過學習、訓練和比賽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和有力支持,通過評價確定學生學習情況,并更好地優(yōu)化和改進的學習、訓練、比賽方法,是未來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必然選擇。具體來說,高中體育教師應認識到評價的必要性,加強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在進行游戲活動或比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體能素質水平進行分析總結,實現(xiàn)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目標。另外,還需要考慮到新時期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在確定學生運動技能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在體育品德、學習情感、健康行為以及社會性問題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確實存在這方面問題的學生加以引導和教育,使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更上一層樓,真正做到以體育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后滾翻動作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學生完成后滾翻的標準程度、是否按照規(guī)則進行翻滾等進行監(jiān)督,在提醒學生遵守比賽要求的基礎上,確保比賽活動合理合規(guī)進行,提升體育運動比賽活動的有效性,在確保學生掌握后滾翻標準動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4.結語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困難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今天已經(jīng)不再具有先進性并逐漸被淘汰,而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則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高中體育教師應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訓練方式、比賽活動、評價模式方面的探索,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完善課堂設計,為提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質量、優(yōu)化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做出積極努力。
參考文獻:
[1]駱婉瑩. 學練賽評一體化:青少年健康成長新指向[C].2022年第七屆廣州運動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2:332-333.
[2]蘇云英.新中考背景下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2(20):30-32.
[3]王瑋,張樺文.“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在高中籃球課中的改革與實踐[J].體育視野,2022(12):52-54.
[4]李開騰.體教融合視域下“學練賽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J].體育視野,2022(09):74-76.
[5]王子一. 中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22.
[6]束紅偉.淺析“學練賽評”一體化視角下的高中籃球教學[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1(24):85-86.
[7]王能范.“學練賽評”一體化視角的校園足球教學實踐[J].體育視野,2021(20):54-55.
[8]樓文亮.高中體育“學,練,賽,評”課堂教學模式建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7):28-29.
[9]張琨.“學、練、賽”一體化的高中體能模塊教學評價[J].新體育,2021(16):70-73.
[10]包爾春.“學練賽評”一體化視角下鄉(xiāng)村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踐——以《足球:多種形式控球的練習方法2》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1,40(06):10-11.
[11]張永桂,包德明.以“2+3”模式促體育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實施——以高中體育足球選項之運動技能有效運用與提升教學為例[J].體育教學,2021,41(05):19-20.
[12]顧德新,吳嗣勇.精準?精巧?精妙——體育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設計的教學思考[J].體育教學,2021,41(03):13-15.
[13]曾榜,曾榮.以賽促學,以評導練——體育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設計的教學價值[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