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摘要: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推出,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提升教學關鍵能力、優(yōu)化知識結構,是當前體育教師應重點教研的工作內容,以此可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提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更讓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得以拓寬。本文首先對強化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重要性加以闡述,進而對制約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困境進行分析,同時針對性地從完善課中設計內容、開展綜合性的評價體系等維度,提出了新課標視域下加強教師教學能力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教師技能;提升路徑
新課標視角下的體育教學,更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fā)展。借此,深度解讀新課標體系中的核心要義,充分貫徹相關綱領,加強教師的職業(yè)技能與素養(yǎng),是發(fā)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是體育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從事體育教學活動所表現(xiàn)的最重要的能力。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圍繞著以提升自身專業(yè)技能及課堂教學模式為基調,利用先進的教學平臺,設計有效的教學內容,深究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力求不斷突破自我、完善自我,以此可提高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1.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小學體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必要性
1.1新課標的需要
從新課改的提出,教育改革制度就發(fā)生了巨變,開展教研活動成為教師主要研討的教學內容。因此,大量的教師隊伍加入到了科研活動中,不斷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并發(fā)表了大量的科研論文。
伴隨著2022年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推出,在新時期,體育教師應結合新課標背景,深度創(chuàng)研教學方案,在不斷的實踐及反饋當中獲取學校、社會及學生的認可,以此可創(chuàng)收豐厚的教學收益,滿足新課標標準。
1.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質量的高與低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加強教師技能培訓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相關部門通過組建培訓小組,對教師開展一系列的培訓活動,使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及職業(yè)素養(yǎng)得到了顯著的進步與發(fā)展,以此可達到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標準。
1.3輔助教師提升教學評價能力
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體系中的核心分支,是助力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教學評價更是驗證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要素,通過相關培訓技能活動的有序開展,可進一步完善教師的評價體系,讓教師能夠集合學生學習實際,客觀地分析教學評價方法,并給予學生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的指導建議,助力學生建立自信心。
1.4有助于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師生的關注點更多的是小學三大主科,教研文化課程成為學校及教師的焦點,使得體育教學工作被忽略,致使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被消磨。借此,通過開展提升教學能力的相關工作,可進一步激發(fā)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讓教師深刻意識到自身的工作使命,便于教師能夠釋放自身的壓力。
1.5有益于增強教師的實踐技能
提高教師教學關鍵能力其目的,是讓教師能夠通過學習所得,將先進的體育知識與技能融合到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的體育能力及運動技巧得到全方位地增強。同時,教師的熟練性示范動作,可幫助學生掌握其技術要領,讓學生能夠深度理解學習難點,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大要素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幫助。
2.影響小學體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2.1個體因素
聚焦教師個體角度出發(fā),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及技能水平,是保障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但結合個體而言,體育教師是否能夠將所積累的知識應用教學中,是影響教學能力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目標、以及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都將影響其教學能力。
2.2社會因素
基于社會層面角度來講,對于現(xiàn)行的教師福利制度而言,多數(shù)青年體育教師的基本工資待遇缺乏一定的保障性,使得一部分教師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在工作崗位中難免會出現(xiàn)低落情緒,亦是影響教學能力發(fā)展的誘因。
2.3學校因素
學校的重視度是影響教師教學能力體系的主要因素。集合應試教育背景,大多數(shù)學校的聚焦點仍舊是主科課程,在日常工作的開展中,學校力對體育教師所開展的培訓活動相對較少,使得體育教師的知識閱歷難以拓寬,從而限制了教師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另外,部分學校的規(guī)章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尤其對體育教師的獎勵及職位晉升制度上,其制度相對模糊。
3.基于新課標視域下,優(yōu)化體育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實施策略
3.1參加教學培訓活動,增強自身專業(yè)技能
從正面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培訓活動的開展主要基于兩個維度出發(fā)。第一,學校層面。學校作為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相關人員應成分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校內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組織各年級體育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活動,讓教師通過參加前期的校內觀摩公開課堂[4]?,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學戰(zhàn)略目標,以此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其次,學??山M織體育教師參加校外研討課,通過觀摩校外教師的公開課,可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且教師在學習時,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觀摩課上不斷探究外校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以此可獲取豐厚的培訓知識與技能。再次,教師可通過參加技能比賽培訓活動,鍛煉自身的基本功,如,地方體育部門組織的體育競賽活動、學校組織的技能培訓活動,使得教師的實踐技能得到不斷地提升。通過上述活動,教師在他人的評價中,可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以此可進行及時地糾正。第二,教師層面。在參加完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時,教師還應借助信息化平臺,搜集先進的教學模式,深入整合及挖掘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融合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此形成合力,便于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
3.2加強新課標理論學習,提高教學研究力
從側面角度進行分析,體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學科。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倡導者,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深度探究新課標理念,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設置有效的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及體育精神為導向,掌握和應用健身和運動技巧,并配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傳授,倡導“健康第一”為教學主線,充分落實“健康第一”教學宗旨,讓學生在運動中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以此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優(yōu)化教學效率。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體育教師在傳授學生相關知識時,應要求學生在開展相關運動項目活動時,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熟知教學大綱的基礎知識,掌握健康與安全知識;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塑造良好的體育精神;增強處理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健康意識。除此之外,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教師應形成教學反思,借助他人的觀察視角或是觀察學生學習效果等不同手段,對當日的教學活動進行深度刨析、對比,多角度地反思教學中的弊端,將問題進行一一羅列,逐層分析,細想出補救方法,最后將其整理,形成借鑒,以此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如,教師可通過錄制整個教學活動的流程,檢查教學中的不足,并細分教學環(huán)節(jié),針對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每一點進行逐個分析,進而可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能力。
3.3善于運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教學設計能力
從全方位角度進行分析,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教師應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屏蔽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對整個運動動作進行分析,教師通過打造智慧課堂,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動作能力。[1]所謂“智慧課堂”一詞主要是指:運用信息技術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相融合,并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不僅可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還可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智慧課堂的設立可進一步助推新課標改革制度的發(fā)展,對建構數(shù)字化課堂,以及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認知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例如:教師在講解“急行跳遠”相關內容時,這一技術動作比較復雜、同時具有挑戰(zhàn)性,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特點,保障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延續(xù)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急行跳遠”的分解動作視頻,同時融合實踐訓練模式,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進行相關技能的練習,促使學生可牢記其動作要領與技巧?;蛘撸谶M行“蹲踞式起跑”教學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在課件中穿插蹲踞式起跑動作的完整演示動畫,再配合教師的詳細講解,之后要求學生自由訓練,不僅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更可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發(fā)展。綜上所述,在創(chuàng)編教學內容時,教師應運用頂層設計理念,將預設問題與解決措施相呼應,不斷完善教學目標,將教學難點與要點進行深度地描述,力求教學設計中每個要素可以達到創(chuàng)新,便于教師可更好地指導教學,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3.4提前做好預設,增強場地利用與開發(fā)能力
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教學場地的設置是檢驗教師教學實力的重要因素??茖W與合理地規(guī)劃運動場地,可增強學生的興趣度與參與感,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對此,在規(guī)劃場地時,教師應遵循突出特點、化繁為簡、立足創(chuàng)新為基調,建構出新穎的場地路線圖,對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具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在規(guī)劃教學場地線路圖時,教師應結合“跑、跳、投”等單元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練習中能夠明確方向,更讓學生對運動場地有了深刻的概念。綜上所述,教師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第一,重視安全。教師在設計場地時應先把學生練習時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考慮場地中學生練習的安全隱患,盡量利用足場地空間,拉開練習隊列隊形。第二,凸顯主題。教師在根據(jù)場地的規(guī)模設計練習圖案時,應立足項目練習方式的特點,以此為根據(jù)點,設計圖案,且還應考慮圖案的美觀性與有效性。第二,人數(shù)、器材的配備水平。小學體育教育場地的設計圖案應盡量簡單、生動、形象,采用集約化設計理念,結合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突出趣味性和實用性,以此可提高利用率。
3.5創(chuàng)新教學機制,提升師生互動溝通能力
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互動教學是建構師生交流橋梁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前,教師應制定詳細的教學大綱,對運動項目的講解內容進行整理,并融合互動環(huán)節(jié),互動環(huán)節(jié)可以是師生互動,也可是生生互動,同時配合有效的指導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鼓勵學生應勇于迎接挑戰(zhàn),讓學生在運動中養(yǎng)成不懼困難的體育精神。如,以耐久跑訓練項目為例。開展耐久跑訓練活動,不僅可鍛煉學生的身體技能,更培養(yǎng)學生能夠養(yǎng)成堅韌頑強的意志力,使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對此,為了凸顯教師的教學水平,在開展相關教學時,教師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戰(zhàn)略,并融合趣味性教學元素,促使學生對該運動項目能夠產生濃厚的鍛煉興趣。如,開展競技性賽事。在課堂教學中舉辦競技性比賽,就某種意義而言,可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性思維,對助推耐久跑教學的長效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教師可開展“小組對抗賽”活動?,在活動前設計不同種類的跑步路線,并將其不同的線路圖按照順序依次發(fā)放各小組,在小組練習時,教師應進行巡回指導,進而形成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得學生的興趣度不斷地攀升,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專注于某一件事情。與此同時,師生之間通過多次地互動,使學生的運動技能及行為思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互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在競賽中能夠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友情互動、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精神具有促進作用。
3.6設計多元評價體系,提升課堂綜合評價能力
教學評價是檢測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教師教學關鍵能力的有力抓手,強有力的教學評價模式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教學效率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輸出。對此,結合多維視角,教師的教學評價方案應突出多元化、全面性、標準化,由此可推進新課標體系的發(fā)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更為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提供了幫助。例如:第一,全面化的評價角度。集合以往的評價方式而言,其評價手段過于單一化,僅僅立足于學生體育成績輸出的層面,難以凸顯教學的實效性。為此,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表現(xiàn)等綜合方面進行教學評價。如,有的學生在進行跳繩練習時,學生自身的協(xié)調性相對薄弱,此時教師應實施情感教育策略,運用鼓勵和激勵的言語,為學生“加油打氣”,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借此可增進師生互動距離,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第二,多維度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多元化可推進素質教育制度的發(fā)展。在教學評價活動中,教師應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開展“師生共同評、小組互評”等教學活動,形成多方聯(lián)動,繼而可挖掘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新課標視角,以及終身學習背景,教師應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趨勢,不斷地完善自我,突破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教育事業(yè)中。同時,在教學時,深入融合健康教育理念、德育教育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等方面,健強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并形成教學反思,讓學生在練習項目時,形成深度體驗感,從而可建構創(chuàng)新化的體育教學體系,不斷提升教學關鍵能力,促進師生全方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zhí)m星.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角色困境與紓解策略研究[J]. 湖北體育科技, 2022, 41(6):4.
[2]范利文. 淺議"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優(yōu)化[J]. 基礎教育論壇, 2022(17):2.
[3]陳益軍. 凝實踐之力 聚協(xié)作之果 --談浙江省金華市中小學體育教學研修班之發(fā)展[J]. 體育教學, 2022, 42(8):3.
[4]楊國亮.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達成新課標教學目標[J]. 進展:教學與科研, 2022(6):3.
[5]李玉蓮, 戈莎. 基于美育視角下體育與舞蹈的教學融合——以滄州市運河區(qū)中小學為例[J]. 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 2022(5):3.
[6]張世學, 羅思. 小學體育O2O教學模式探析——以潼南小學為例[J]. 進展, 2021, 000(004):P.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