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辰
7月6日,曼妙動聽的小提琴曲《梨花頌》回蕩在美國紐約的卡耐基音樂廳,這是中國小提琴家勞黎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的動人場景。當晚,勞黎用上半場的西方作品和下半場的中國作品,為觀眾展現(xiàn)了她對于東西方作品的完美詮釋與精彩融匯,同時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千年的文化深度與藝術魅力。
對于音樂愛好者來說,美妙動聽的京歌《梨花頌》恐怕再熟悉不過了??墒?,用小提琴演奏的《梨花頌》聽過的就沒幾個人了。
6月24日,著名小提琴家勞黎在國家大劇院資料中心成功舉辦了題為“大美之境”的音樂分享會。分享會上,勞黎與眾多的音樂愛好者面對面,以“大美之境”進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音樂交流和分享。在現(xiàn)場,她以新京劇國粹《大唐貴妃》的主題曲《梨花頌》開場,將古典與現(xiàn)代相結合,展現(xiàn)了她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這次分享會,她向觀眾們展示了她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出色的演奏技巧。
當主持人介紹完嘉賓和主題后問道:“勞黎今天為什么以一曲《梨花頌》開始?”勞黎說:“小提琴是一個最接近人聲的樂器,京劇又是我們的國粹,做這樣一個跨越東西跨越時代跨越形式的演繹,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p>
在7月美國紐約的卡耐基音樂廳舉行的勞黎小提琴獨奏音樂會上,這首京歌改編的中國樂曲首次以小提琴的方式演繹到國際舞臺上。此外,她還演奏作曲家趙季平先生表現(xiàn)人類大愛的《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在現(xiàn)場,勞黎也與大家分享了這首蕩氣回腸感人至深的音樂作品。
她表示:“我希望讓西方人通過小提琴、通過他們所熟悉的音樂語言去了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蓖瑫r,這場音樂會也將錄制成唱片由拿索斯唱片公司推出,這也是勞黎從藝以來的首張唱片。
事實上,勞黎曾經(jīng)用小提琴在美國成功首演了鮑元愷先生的《炎黃風情》小提琴與樂隊版。后來又把更多中國作品帶到了美國聯(lián)合國總部、俄羅斯圣彼得堡愛樂大廳、英國溫莎城堡等國際舞臺。她用小提琴模仿的嗩吶、笛簫、京胡等民族樂器惟妙惟肖。
看到這,你也許會問:勞黎是誰?
勞黎,國際知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以推動中國作品走向世界而聞名于世。她的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四大洲,50多個國家及城市。作為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研室管弦系的教師,她承擔著培養(yǎng)新一代音樂人的重要使命。同時,她還是中國藝術職業(yè)教育學會專家委員、西班牙索菲女皇音樂學院夏季小提琴教授,為音樂教育事業(y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從早年起,勞黎就展現(xiàn)出非凡的音樂天賦和才華。9歲時,她登臺在人民大會堂表演小提琴獨奏,令人矚目。13歲時,她與北京交響樂團合作,擔任門德爾松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獨奏,展現(xiàn)出成熟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藝術造詣。16歲時,在中國舉行了首場雙小提琴協(xié)奏曲音樂會,成功演繹了勃拉姆斯和門德爾松的兩部協(xié)奏曲。
勞黎的音樂之路除了她自身的音樂天賦還承襲著一系列杰出的導師,從中國到美國、西班牙,她在世界各地追隨大師學藝。早年她師從藤茂隆、趙薇教授,接受了他們的精湛指導。
10歲時,她考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在我國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的指導下度過了整個中學階段。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藝,勞黎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在科特·薩斯曼斯豪斯教授的指導下深造。之后,她轉(zhuǎn)往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拜唐納爾德·維勒斯坦教授為師,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為了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勞黎赴西班牙皇家音樂學院繼續(xù)深造,師從小提琴教育家扎哈爾·布朗教授,獲得演奏家文憑并擔任布朗的助教。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助教經(jīng)歷,進一步錘煉了勞黎的技巧和演奏風格。
在她的職業(yè)生涯中,勞黎獲得了眾多榮譽和獎項。她曾獲得2009年美國紐約Hudson Valley(哈德遜谷)國際比賽金獎,斯塔林基金小提琴比賽第一名,以及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比賽第一名等20多個中外獎項。美國最權威的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的傳人唐納爾德·維勒斯坦(Donald Weilerstein)描述勞黎的演奏,“琴聲細膩感人,充滿想象力,充滿了陽光般的溫暖?!?/p>
勞黎取得的成就,除了天賦之外,更源自于她的堅持與努力,以及時間的打磨。勞黎用她的琴弓,引領著小提琴藝術的輝煌之路,將中國音樂以西方音樂語言的方式繼續(xù)傳播下去。
勞黎的音樂才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賞。她的演出足跡遍布諸多國家,其中包括美國聯(lián)合國總部國會大廳、俄羅斯圣彼得堡愛樂大廳、中國國家大劇院、西班牙皇家音樂廳、波士頓喬治音樂廳等。
她還曾應英國皇室邀請,在溫莎城堡進行了一系列的演出和講學。在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的帶領下,她在西班牙皇宮進行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勞黎的優(yōu)秀表現(xiàn)也受到了中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英國媒體的廣泛報道。
2019年,她受邀在美國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獨奏維瓦爾第的《四季》,同年還應邀參加了第八屆圣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巡演,擔任小提琴獨奏。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授予勞黎“杰出藝術家”稱號,以表彰她的卓越成就。
雖然時?;钴S在各大舞臺上,勞黎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教學本職。
自2018年勞黎回國以來,她所培育出的學生已陸續(xù)在國際、國內(nèi)比賽中獲得10余枚獎項,其中金獎7枚。因此,勞黎也獲得由各比賽頒發(fā)的“杰出教師獎”。雖然勞黎很年輕,但是卻已經(jīng)有了很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她努力將自己的所學所知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她帶過的學生成績很優(yōu)秀,對于她而言,做老師和演奏并不矛盾,兩者相得益彰。“我希望從歷史與文化,自身的理論與演奏經(jīng)歷,我的行為方式,從多維度讓學生的藝術種子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p>
在小提琴教學的創(chuàng)新上,她翻譯出版了扎哈爾·布朗大師的小提琴高級教材《小提琴練習曲的藝術》中譯版,并獨立編著《小提琴練習曲的藝術-詳解與練習》。這些教材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技巧和理解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編訂這兩本教材的初衷是2015年我有幸跟隨小提琴教育屆鼻祖扎哈·布朗教授門下繼續(xù)深造,文格洛夫、列賓等國際上世界眾多一線演奏家以及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一線樂團的首席幾乎都是他的學生。他把教學結晶總結出這本教材《小提琴練習曲的藝術》,我發(fā)現(xiàn)這套教材有俄文、日文、西班牙語、英文等多種版本,但唯獨沒有中文。我當時就問教授,可不可以把它翻譯成中文,他說那太好了,因為中國有成千上萬個琴童以及成千上萬的熱愛小提琴的朋友們。”在那之后,勞黎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把這套教材翻譯完成,并且也借此機會總結自己多年演奏和教學的寶貴經(jīng)歷,把它編輯成了一本輔助的講解與練習的教材。
她希望,這套教材能為我們中國的孩子提高學琴效率,為我國小提琴的演奏與教學帶來一絲新鮮的氣息。在分享會現(xiàn)場,勞黎的得意門生沈子軒用嫻熟的演奏技藝演繹了帕格尼尼第24首隨響曲,今年10月,沈子軒將代表中國去意大利參加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
于勞黎而言,她有著演奏家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對于演奏和教學,她認為二者有著相同程度的喜歡,而每一天都充滿了挑戰(zhàn)。
勞黎說:“源于心中不斷的熱愛、極致的熱愛和追求極致真理的心,我覺得對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支撐我去做這兩件事情的源泉。小提琴演奏非常辛苦,某種意義上又是非常孤獨的。比如到一個城市去演奏,最多給你三天的時間,兩天排練,一天演出,然后第四天就離開了。在臺上享受了來自觀眾的非常熱情的鮮花與掌聲,但當你回到酒店的那一刻,其實是無比孤獨的。我非常感謝我的學生,他們給了無限的支持和愛。因為我每周在學校教學的時候,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見到這些如此熱愛小提琴的年輕人的時候,見到他們的成長和進步,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極大的慰藉。所以,演奏和教學都是我終生會去不斷探索和熱愛的事情。同時我也會致力于把更多我們自己的音樂文化帶給西方觀眾?!?/p>
勞黎知道,在漫長的人生中,無論身陷怎樣的泥潭,音樂總能帶給人純粹而向上的力量,困難之處也由此變成至真至善的偉大之處。人世間有許多喜怒哀樂,只有音樂能讓它們都變成美的東西。
帶著這樣的希冀,勞黎總是在需要音樂的時刻深吸—口氣,架起琴、放好弓。周圍的喧囂漸漸沉淀下來,空氣再次澄澈而寧靜。悠遠的琴聲,又為人們帶來黎明般的希望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