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宇婷
(常熟理工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穿衣行為是在人類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出現的,服飾除了御寒的基本功能外,還有裝飾、遮羞、偽裝等微妙的心理需要,而服飾與人體之間產生的空間就像是“房屋”,尤其是空間造型中具有建筑感的廓形,結實、堅固,既能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安全心理距離,又能保護自己,抵御外界的傷害,給予自己安全感。因此,在服飾設計中,空間造型設計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空間”一詞來源于哲學,是指“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延伸性,具有客觀性”。如今,“空間”這一概念在各個領域被廣泛運用,并且在許多領域中都得到了擴展,從而形成了許多有關空間概念的學說和理論,使得空間概念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1]。在20世紀,人們又提出了“服裝的空間感”的理論。塞爾費里德杰(Cordon Selfridge,1958—1947)是美國著名的服裝企業(yè)家,他提出了“服裝設計必須有空間感,包括光線、空氣和色彩”的理論[2]?!靶略煨汀笔怯煞▏麜r裝設計大師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1957)于1947年設計的,這一造型的結構好似建筑物一般,給人一種強烈的空間感。
空間造型除了在造型上存在差異外,還有著空間上的區(qū)別。服飾空間分為內外兩個空間,其中外空間指的是服裝自身的體積占有的外在空間量,內空間指的是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隙量,服飾的外空間造型是設計的主體,內空間造型則根據整體外觀的風格特征去設計,內外造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將通過對服裝設計中的內外空間關系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并將其與人體特征聯系,滿足人們既想看起來美觀又想穿著舒適的需求。
服飾的空間造型在文藝復興時期女裝中的設計與應用有很多,下面就幾個比較經典的代表——發(fā)髻與頭飾、裙撐和緊身胸衣來論述。
2.1.1 高度擴張的空間造型——發(fā)髻與頭飾
在飾品與人體的空間關系中,高度占有量是一種代表性的空間占有形式。對于女性而言,發(fā)型以及頭飾是樹立外部形象的重要窗口。通過變化發(fā)型和裝點飾品有很好的修飾臉型的作用,但一味高聳的發(fā)型,不僅容易使人們忽視了駕馭它們的主人的容貌,還會對女性的脖頸造成巨大的負擔。如18世紀后半葉法國洛可可時期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發(fā)髻現象。一般發(fā)髻用類似于發(fā)膠的物品固定就夠了,但是貴婦人們還在已經很高的發(fā)髻上又裝飾了許多特制的物品,羽毛帽子、綢帶、穗子都只是基本配置,夸張的有山水盆景、自鳴樂器、揚帆行駛的戰(zhàn)艦,甚至嵌入鳥兒在發(fā)髻中,讓其時不時發(fā)出美妙的歌聲……這些高發(fā)髻單純用發(fā)膠可撐不住,只能用金屬絲做基底穩(wěn)住貴婦人們頭頂上的“世界”。據記載這些高發(fā)髻最高可達三英尺(90 cm),從整體看起來,全身高度的1/2處居然成了下巴,圖1對18世紀歐洲女性的高發(fā)髻現象進行了生動的描繪??梢钥吹?,這種高聳、奇異的發(fā)飾吸引了人們欣賞的目光,而戴著發(fā)飾的人的容貌卻成了次要的,或許那些欣賞發(fā)飾的人,根本注意不到“展品”的“支架”,這反而和貴族小姐們的初衷本末倒置了。
圖1 法國洛可可時期的高發(fā)髻
2.1.2 四周擴張的空間造型——裙撐
裙撐是西洋歷史上女性裙子內部必不可少的內衣。目前最早關于裙撐的記錄來自15世紀晚期的西班牙繪畫,裙撐統(tǒng)治了歐洲女性將近4個世紀,并且以各種造型交替出現。尤其罩在裙撐外面的裙子還加上了例如花邊、緞帶、刺繡之類的裝飾品,穿著這樣裙子行動的女性就像是一座移動的“花園”,而這座“花園”的“占地面積”,更是讓每位女性都顯得格外壯麗[3]?,F存記錄的最大裙擺寬達5 m多,這樣大的空間為女性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圖2是歐洲19世紀的裙撐,當時由于鋼鐵工業(yè)的發(fā)展,出現了支撐力超強的“克里諾林”(crinoline)裙撐,把空間體積發(fā)展到了極致。
圖2 歐洲貴婦們的大裙擺禮服
裙撐在18世紀的歐洲空前高漲,從視覺效果看,裙子下擺的加大會反襯出腰身的纖細,這樣就打造了一個“X”的優(yōu)美體形,因此,盡管會導致行動多有不便,裙撐始終是貴婦們的寵愛。尤其是當時各類舞會為這些裙撐提供了展示的舞臺,穿著龐大裙子的上流貴婦們,帶著她們精心打理的這座“花園”穿梭在舞池中以此贏得男性的注目。
2.1.3 向內凹陷的空間造型——緊身胸衣
細腰一直是表現女性性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十六世紀后半葉,文藝復興時期的女人們開始將裙子越來越膨大化,在已經顯得腰很細了的情況下,還病態(tài)地用緊身胸衣把女性的腰勒得更細。也是從那時起,緊身胸衣開始作為一種特殊配件,獨立存在,并有了固定的樣式和做法(圖3)。
圖3 軟質緊身胸衣(左)和硬質緊身胸衣(中、右)
在緊身胸衣依舊風靡的十八世紀洛可可時代,就有解剖學家對這種被勒細的“蜂腰”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緊身胸衣會妨礙人體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環(huán)三大功能,從而導致肺病、頸椎病、子宮內膜病變等疾病。由此可見,歐洲歷史上的緊身胸衣根本就是一種有害的、具有破壞作用的服飾,對女性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4]。
緊身胸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西方服飾的發(fā)展史上可以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發(fā)展和演變,才最終形成了更能保證人類身體健康的服飾——胸罩、束腰等。在揚棄了緊身胸衣后,西方女性最終也從對服飾的自我束縛,走向了服飾的合理化和健康化[4]。
在歐洲服飾發(fā)展史中,高聳的發(fā)髻、龐大的裙撐和緊身胸衣這些畸形服飾長期存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才改變了這一狀況,衣服轉向追求結實耐用、色深耐臟、穿脫方便,便于行動成為人們考慮的第一要素,裝飾的時髦性退居次位,模仿起男士制服的式樣,西方女裝從此趨于功能化和輕便化,現代形態(tài)初步顯現。
在文藝復興時期男裝中服飾空間的造型設計與應用也有不少特點,下面就幾個比較經典的代表——填充物、拉夫領、短褲和襪子來論述。
2.2.1 填充物在男裝中的普遍使用
文藝復興時期女裝中雖然也會有填充物,但男裝使用得更多,比如在肩部、胸部、腹部、袖子等,這些服裝后會使男性肩部、胸部、大腿都鼓脹飽滿起來,使男子看起來肌肉發(fā)達、肩膀寬闊、胸膛厚實,以顯示出男性的力量、威武與雄偉,如圖4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圖4 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2.2.2 拉夫領(Ruff)的流行
拉夫領又稱輪狀皺領(圖5),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搭配。這種領子呈環(huán)狀套在脖子上,是一種頸部裝飾品,改進后漸漸發(fā)展成了可拆卸的獨立配件。這種領子制作相當繁瑣,因褶皺過多過大而極為費料,為使其形狀保持不變,有時還在領圈中放置細金屬絲做支架,十分僵硬,使用了這種領子以后,脖子活動不便,只能保持僵直的姿勢并一直昂著頭。拉夫領是文藝復興時期一種十分具有特色的服裝配飾,一直流行到17世紀。
圖5 拉夫領
圖6 亨利八世肖像
2.2.3 男士的短褲和長筒襪
文藝復興時期男子穿的短褲和襪子,襪子是緊身長襪,襪子外面再穿短褲,這些短褲長短不一,樣式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使用了填充物的南瓜狀短褲,有的則直接改變了褲子的形態(tài),變成了長及膝處的裙子。在短褲(短裙)的中間一般都有一塊使用了填充物的布兜,這個布兜叫作“科多佩斯”(cod piece),作用是襯托襠部,使襠部看起來更加飽滿,有些貴族還喜歡在自己的“科多佩斯”上繡精美的花紋,甚至鑲嵌上各種裝飾(圖3—6)??偟膩碚f,文藝復興時期的男裝上重下輕,呈V造型:上半身顯示男性的雄偉壯碩,下半身則勁瘦利索,毫不掩飾地將男子的第一性征凸顯出來,對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和性別美肆意強調,從此,男裝二部式正式確立[5]。
服飾空間分為內外兩個空間,與內空間相比,服飾的外空間造型設計受人體的約束更小,因此創(chuàng)作起來也更加自由,設計師可以利用材料的紋理、軟硬程度還有空間的增減以擴展體積,從而提高服飾的功能性和裝飾性,而服飾的內空間則很容易被設計師忽視,因為除了穿戴者本人,外人一般看不到被掩蓋的部分。
服飾的內部空間影響并決定著服裝的整體外觀形態(tài),是構建服裝外部形態(tài)的關鍵因素。意大利服裝設計大師艾爾莎·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1890—1973)說過,“時裝設計師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忘記人的體型”。人體是服裝的載體,而服飾造型則是以人體活動變化所需必要空間為主的創(chuàng)造設計[6],一件優(yōu)秀的服飾設計作品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為它將人體的美充分地表現了出來。設計師對服裝放松量的處理,決定了服裝立體空間的形態(tài),放松量小,服裝會更貼近人體,有助于表現人體美,反之,則有助于表現著裝美。
人在日常生活中,活動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證人能在四肢伸展、軀干扭動時不會感到不便,且能更好地體現服裝的立體空間效果,設計師應采用更符合人體生理學特點的手法對人體進行修飾和美化。例如使用胸墊使胸部隆起、使用墊肩使削肩的人肩部立體有致,增加里料來限制服裝的伸長、減少服裝的褶皺,計算尺寸卡省、縫制前后的熨燙歸拔……,其目的都是使服裝更立體美觀且能更好地修飾人體,特別是一些穿于特定場合的禮儀社交服,需要表現出穿著者舉止大方、斯文有禮的形象,就會稍微限制一些人體的活動幅度。
服飾的空間造型設計是與各地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服飾經歷了無數的時代及變化,在這漫長的形成歲月中,服飾的空間形態(tài)也隨著人們審美、流行等因素而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因為改朝換代,有的因為社會經濟起落,有的因為男權社會中男性的審美,還有的因為某位貴族穿戴了某種服飾而引起模仿熱潮,這些不同的服飾空間造型因為不同的時代風貌、審美意識及其時代特征而得以精確地體現。人們通過分析服飾的內外部空間輪廓,就可以辨別出當時的時代特色,如洛可可藝術就是為滿足貴族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趨向而產生的,只有貴族有條件穿得起,像下層平民穿著緊身胸衣和裙撐則不適宜。
服飾空間造型發(fā)展到今天,單一的廓形設計已經無法體現流行,因為在服飾的構成中,廓形的數量是有限的,而款式的數量是無限的,也就是說,同一個廓形,可以用無數種款式去充實。當今,服飾設計理念應注重多種流行元素和靈感元素的并存,崇尚重視自我的個性化特征。因此,設計中應考慮多種形式的廓形并存,以共同演繹當今服飾空間造型設計的流行時尚,或以相反的思維方式,打破服飾造型與風格協調的常規(guī),刻意強調內部細節(jié)與外部廓形或內部細節(jié)與細節(jié)間的沖突,追求對比感,注意突出某一個局部的結構設計,刻意表現出一種不和諧感,這也是未來一種服飾空間造型設計的流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