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玫
(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河南省作為農業(yè)和食品加工大省,近年來的發(fā)展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但在食品包裝設計的文化輸出上出現了滯后的問題。河南省地處中原,傳統(tǒng)文化積淀厚重,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省。目前,河南省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3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25個、代表性傳承人126名,省級代表性項目1 030個、代表性傳承人1 147名[1]。為提升河南省本土食品的包裝設計,充分融合河南省本土食品和地方非遺文化是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擬以河南省禹州神垕鈞瓷這項非遺傳統(tǒng)技藝為例,從食品包裝設計的角度,融合當地的非遺文化的特色,研究非遺文化在本土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運用策略,以期為河南省本土食品包裝設計提供一種文化深度和商業(yè)價值兼具的新模式,同時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和推廣。
目前,河南食品包裝設計面臨一系列問題:① 食品行業(yè)發(fā)展結構不合理,除少數龍頭企業(yè),其余大多數都是中小型或微型企業(yè),企業(yè)弱小和分散的缺點突出,導致企業(yè)缺乏品牌設計,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差;② 這些中小微型企業(yè)生產的食品多為本土傳統(tǒng)食品,而且食品的包裝過于簡單呆板,未能表達本土食品的原生態(tài)和本地化,也未充分輸出當地的文化特色。
消費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念體現了對審美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追求[2]。河南省食品行業(yè)的現狀凸顯了品牌設計和文化輸出兩大維度的問題[3],針對這兩大問題,需要從食品包裝的角度探索解決方法。
(1) 加大品牌設計,推進本土食品集群品牌包裝設計,并將包裝設計特色化和系統(tǒng)化。
(2) 推動當地非遺文化與食品行業(yè)融合,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本土食品包裝設計賦能的策略,在食品包裝的文化輸出方向找到突破和創(chuàng)新點。
(3) 將品牌設計與文化輸出相結合,在品牌設計中融入文化輸出,在文化輸出中植入食品品牌,在食品包裝設計上研究同時解決這兩大維度問題的策略。
(4) 以河南禹州非遺項目神垕鈞瓷為例開展研究。2008年,河南禹州的神垕鈞瓷燒制技術被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錄為傳統(tǒng)技藝類的新增項目。通過提煉出神垕鈞瓷的歷史文化特色、外觀特色、內涵特色和工藝特色,將這些特色要素融合到本土傳統(tǒng)食品包裝設計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成果,是一種存續(xù)于現時的文化財富,同時也是未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4]。其涵蓋了非物質的歷史背景、工藝技藝及其所承載的內涵,同時也包括了物質遺產中的文化印記。研究將鈞瓷的文化特色分為兩大部分進行提煉,即非物質性文化特色和物質性文化特色[5]。
2.1.1 歷史文化特色 神垕鈞瓷是一種源于華夏、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藝術形式,歷經元、明、清代的延續(xù)與復蘇,至現代得到進一步弘揚發(fā)展[6]。神垕鎮(zhèn)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瓷土資源豐富。其制陶歷史悠久,從夏商時期的農耕陶器到唐代眾多窯場的繁榮,質量上乘、色彩豐富的鈞瓷逐漸嶄露頭角。尤其是唐代天藍釉鈞瓷,飾有天藍或月白色花斑,頗具藝術價值。北宋徽宗時期,鈞瓷藝術進入鼎盛期,官府在禹州設置官窯,專為皇宮燒制貢瓷。青釉鈞瓷、紅釉鈞瓷等具特色的作品在這一時期層出不窮。金元時期,仿宋鈞瓷的燒制推動了鈞瓷文化的傳承,期間更出現了獨特的三彩鈞瓷和紅綠彩鈞瓷。明代,生活日用鈞瓷逐漸恢復,藝術觀賞型鈞瓷則遭遇低迷。清朝末年,鈞瓷藝術在銷聲匿跡數百年后復蘇,1949年后更進入全面恢復期。2008年,禹州神垕鎮(zhèn)的鈞瓷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充分證明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不凡的藝術價值[7]。
2.1.2 工藝特色 禹州神垕鈞瓷燒制技藝是一種非常特殊且傳統(tǒng)的工藝,以優(yōu)質瓷土為原料,經過粉碎、去雜、水洗和濕磨等步驟進行理土,使之達到適合制陶的濕度和細度。隨后,瓷土被手工拉制成預定的坯體,經過整形、修飾等步驟得到良好的形狀和清潔的表面。之后,坯體表面施上釉料,其種類和施釉技法將影響到最后瓷器的顏色和紋理。釉上色后的瓷坯隨即被放入窯內高溫燒制,使釉料熔化形成光滑的釉面。獨特的是,鈞瓷燒制過程中會出現窯變現象,比如,含有銅質的釉料經窯變后會形成海棠紅、朱砂紅等獨特色彩。最后一步是出窯檢查,從窯內取出鈞瓷,檢查其顏色、形狀、質感等是否符合要求,良好的鈞瓷應具有渾厚端莊的造型和豐富變幻的釉色[8]。
2.1.3 內涵特色 神垕鈞瓷的內涵特色可以概括為氣、勢、情、韻、靈、神。其中,“氣”代表著鈞瓷蘊含的生命力,象征著宇宙間萬物的流動氣息;“勢”象征著鈞瓷中積蓄的能量以及開展的力量;“情”是指從鈞瓷中能感受到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表達的情感;“韻”反映了鈞瓷中所營造的高雅氣質和內在節(jié)奏;“靈”寓意著鈞瓷的靈活性、靈動性以及靈氣;“神”則代表了鈞瓷藝術的生命力和活力,是從鈞瓷中感受到的生命力量[9]。結合以上鈞瓷的內涵特色和實際樣品,以4款經典釉瓷為例(圖1),其分別描繪“落霞孤影”“宿霧朝煙”“夢彌花田”“愁心明月”四大主題情景的內含特色。
圖片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97643085
2.2.1 色彩特色 鈞窯的鈞彩釉瓷以其豐富的釉色著稱,主要可分為單色釉瓷和彩色釉瓷兩大類。單色釉瓷主要依賴釉色的變化來裝飾鈞瓷,包括單色釉瓷和兩種或更多顏色的復色釉瓷。其中,單色釉瓷主要有青、黑、白、紅、藍、綠、黃、醬8種主要釉色。復色釉瓷則包括唐代花釉瓷、彩色釉瓷?;ㄓ源稍谟圆蕡D案和釉色上極具多樣性[10]。彩色釉瓷則是通過在瓷器表面進行彩繪來進行裝飾,包括紅綠彩、三彩和五彩。紅綠彩指的是具有紅釉和綠釉的雙彩鈞瓷。三彩則包含3種釉色的鈞瓷,通常除紅綠釉外,還會增加藍釉。而五彩則是在三彩的基礎上,增加兩種額外的釉色。為了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充分利用這些釉色,通過對現存神垕鈞瓷樣品的分析,使用Adobe Gather軟件進行釉色提取(圖2),以此作為鈞瓷釉色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參考。
圖片來源:閻夫立等《中國鈞瓷》
2.2.2 器型特色 鈞瓷的美學特質來自于其獨特的造型,其造型古樸而莊重,器型整齊,胎壁厚度均勻,遵循均衡、穩(wěn)定、對稱和動態(tài)的設計原則。神垕鎮(zhèn)古窯址出土的鈞瓷主要分為生活用品和裝飾用品兩大類。生活用品種類繁多,適用于日常使用,主要包括碗、盤、杯、盆、壺、罐、爐和鼎等,既實用又美觀。裝飾用品則主要以觀賞為主,無需受到實際使用的限制,類型豐富,從傳統(tǒng)的瓶、尊、文房四寶到象形瓷器,形式各異,展現出豐富的造型藝術(圖3)。
2.2.3 肌理特色 鈞瓷的釉色配方顛覆了過去青瓷僅用鐵氧化物作為著色劑的傳統(tǒng),新增了銅、鐵、磷、錫等多種元素,與特殊掛釉配方和獨特燒造工藝相結合,造成了復雜的釉層結構變化。鈞瓷的釉層內蘊含的光澤如同寶石般璀璨,釉層內的氣泡能對光線產生攪動,使得釉面流紋變化萬千。
燒制過程中,由于釉層厚度和燒成溫度等因素,鈞瓷會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流紋肌理,進一步提升了釉面裝飾的藝術效果。常見的釉面肌理包括蚯蚓走泥紋、冰片紋、點狀紋和菟絲紋(圖4)。蚯蚓走泥紋是鈞瓷特有的自然窯變紋飾,在釉層中形成的不規(guī)則裂變痕跡就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的痕跡。冰片紋又被稱為“開甲”,它使釉面上出現類似冰片般的不規(guī)則裂紋。點狀紋由釉面的眾多細小氣泡匯聚而成,如同星光點點的紋理。菟絲紋則是在燒制過程中的高溫階段形成,釉內的銅、鐵等元素在高溫和窯內氣流、造型起伏,以及釉汁流動的影響下而產生。通過高像素相機拍攝的現有鈞瓷樣品,可以清晰地展示這些走泥紋、冰片紋、點狀紋和菟絲紋的細致肌理。
圖片來源:程偉《禹州神垕鈞彩釉瓷》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xù)與活力,源于其世世代代的傳承。這種傳承的深遠和精進,使得歷史上的鈞瓷制造技藝及其非物質文化價值,經歷時間的洗禮,融入到當代的鈞瓷文化和產品之中。通過對鈞瓷文化特色的提煉,可以為河南本地食品包裝注入新的活力,解決其在包裝設計上的挑戰(zhàn)。食品包裝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涉及合適的包裝材料的選擇,恰當的工藝應用,以及以食品為中心的包裝造型、信息傳達和美學裝飾的設計[11]。研究將從標志設計、圖形設計、造型設計、藝術設計和動態(tài)設計等方面出發(fā),結合鈞瓷的文化特色,探討如何解決品牌設計和文化輸出兩大維度的問題,進而將食品包裝的品牌和文化通過設計融為一體,展示包裝設計在非物質和物質文化方面的獨特魅力。
標志設計源自古代的“圖騰”,在現代商業(yè)社會中,它作為品牌形象的核心,以簡潔、突出和易于識別的色彩、圖形或文字符號構成品牌的獨特標識[12]。標志設計需滿足3個方面:功能性、準確性和美觀性。① 標志要能表達商品的主題和含義;② 需要準確地展示品牌特性,并且具有藝術美感,能為消費者帶來感官享受和強烈的識別感。
圖5將鈞瓷的罐型、碗型和壺型元素分別融入3種食品的標志設計中。例如,點心標志以罐型設計為基礎,結合紅色線條描繪的篆刻字體,與中文字符產生呼應;小食標志則選取鈞瓷的肌理作為背景;茶葉標志則將壺型的傳統(tǒng)元素與中英文字體和現代元素相結合,展現了古今中西的交融。
圖片來源: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99738673152343
圖形設計是包裝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它通過視覺形式將產品的內在和外在特性傳達給消費者,包含文化和物質兩種因素。文中從鈞瓷文化中提煉歷史文化、工藝和色彩的特色,整合這些元素和方法,并將其運用到食品包裝設計中[13]。
對于具有深厚歷史淵源的地方食品,其包裝設計應當以視覺方式傳達其歷史文化,將文化信息直接傳遞給消費者。例如,在茶葉包裝外觀圖形上采用了五代十國時期的畫卷《韓熙載夜宴圖》(圖6),以展現該時期的人文生活藝術,同時借此引申出茶葉的歷史文化背景。
圖片來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941218/answer/2307537618
此外,食品的加工工藝也是其特色之一。通過敘事性方式展示食品加工過程,可以讓消費者深入了解食品的歷史、原料和加工過程,引導他們信任并購買產品,同時為品牌傳播奠定基礎。例如,在地方特色調料包裝設計中(圖7),借鑒了神垕鈞瓷的十大加工工藝流程圖,詳細展示了食醋的傳統(tǒng)制作過程。
圖片來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C80RBD0514BH89.html
色彩作為突顯食品特性的重要因素,在包裝設計的視覺感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特色禮品小食套裝的包裝設計中(圖8),不同色彩的包裝代表了4款不同的小食,且每一款的獨立包裝都選用了從鈞瓷中提取的特色釉色,通過色彩成功地為食品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592050357_121124788
在包裝設計中,包裝的造型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元素。食品包裝的造型設計應圍繞承載的食品進行,既要滿足現代審美需求,也要具備實用價值[14]。圖9是一款酒類產品的包裝。這款包裝設計借鑒了鈞瓷中裝飾性尊器的形狀,同時簡化了尊器的裝飾元素,使其符合現代酒類包裝的實用性和審美要求。
圖片來源: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5fc8534e000000000101dedf
包裝設計的肌理和意境傳達了其內在的藝術性。肌理指的是包裝表面的紋理結構,即各種視覺上的紋理變化,它反映了人們對設計物表面紋理特征的感受。通過包裝材料表面的紋理,可以在視覺和觸覺上與消費者建立起親和感和吸引力[15]。例如,在圖10的左圖月餅禮盒包裝設計中,通過引入鈞瓷的點狀紋和蚯蚓走泥紋的自然感,表達出包裝設計的流動順滑感和材質紋理;在右圖糖果盒裝的包裝設計中,則借鑒了鈞瓷的內涵文化特色,為糖果包裝營造出夢幻浪漫的科幻意境[14]。
圖片來源:https://huaban.com/pins/2301646820
盡管食品和包裝通常是靜態(tài)的,但文化和消費者的需求是動態(tài)的。動態(tài)設計能使包裝產品活躍起來,產生與消費者的互動。為打破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界限,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使包裝煥發(fā)活力,呈現動態(tài)效果。一是注重包裝空間的設計,因為空間形態(tài)是互動的基礎;二是引導消費者參與其中,將包裝展示轉化為消費者與包裝的互動,將觀察轉化為動手體驗[16]。圖11月餅禮盒設計借用了鈞瓷的肌理原理,在包裝材料上采用了鏤空技術,賦予消費者利用使用后的包裝材料制作手工藝品的想象空間,也增強了包裝的再利用價值。同時,在簡潔的內部包裝設計中加入了動態(tài)的幾何元素,借助幾何原理,使包裝在開合過程中產生趣味性,從而實現了包裝的動態(tài)化。
圖片來源:http://www.mingfengjt.com/p/40b83666a697
文章從鈞瓷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和制作工藝等方面提取鈞瓷的文化特色。這些特色不僅體現了地域文化的獨特性,也為食品包裝提供了豐富的設計元素和靈感來源。將這些特色運用到實際的食品包裝設計案例中,以富有生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將非遺文化特色展現在食品包裝之中。這種整合非遺文化元素的設計方式,不僅增強了包裝的藝術感和文化內涵,而且提升了品牌的辨識度和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