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
在“認識時間”的教學中,對于“幾時差幾分”這樣的時刻,學生經常會讀錯。如何提高學生讀“接近整時”時刻的正確率?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化曲為直呈現(xiàn)時針軌跡
1.初讀幾時幾分
圖1展示了小明的日常生活。教師依次出示前3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說一說小明什么時刻在干什么。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小明7時起床,7時10分吃早飯,7時30分到學校上學。
2.認識接近整時的時刻
教師出示第4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認一認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學生觀察后,出現(xiàn)了7時55分和8時55分兩種答案。
教師利用“放大”功能,放大鐘面的時針、分針,引導學生觀察與辨認。學生發(fā)現(xiàn)放大的鐘面中時針未走到數字8,因此此時還不到8時,從而得出現(xiàn)在是7時55分。
3.化曲為直看幾時幾分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將鐘面的時針部分拉直,呈現(xiàn)7時到8時的時間軸(類似數線),幫助學生直觀觀看時針部分的情況(如圖2)。
教師將圖1中后3幅圖鐘面的時針部分均拉直成時間軸(如圖3),引導學生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思考后發(fā)現(xiàn):3個時間點的時針均在7和8之間,都表示7時多。
二、動態(tài)操作,體會時針和分針的聯(lián)動
1.一起撥一撥
教師出示4時50分的鐘面,并提問: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大部分學生認為是4時50分,小部分學生認為是5時50分。教師引導學生撥動鐘面進行驗證。
2.你撥我畫
教師報出接近整時的時刻4時45分,讓同桌兩人為一組,一人在鐘面上撥出這一時刻,一人在空白的鐘面上畫出對應的時針、分針,然后相互對比,分別說明這樣“撥”“畫”的理由。再同桌互換,重復上述操作。
三、對比鐘面,加深對時間概念的理解
1. 對比3個只有時針的鐘面
教師出示3個只有時針的鐘面(如圖4),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假設學校規(guī)定9時開始上課,3個鐘面分別表示小明、小麗、小斌到校的時間,你能判斷出誰遲到了嗎?學生發(fā)現(xiàn):3個鐘面中的時針看上去都對著數字9,無法判斷哪個鐘面超過了9時。
2. 對比3個添上分針后的鐘面
教師給3個鐘面分別添上分針(如圖5),讓學生再次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雖然3個鐘面的時針看上去都指著9,但第1個鐘面上分針還未走到12,說明不到9時;第2個鐘面上分針剛好走到12,說明正好是9時;而第3個鐘面上分針已經走過12,說明已過9時。因此遲到的是小斌。通過比較這3個時針看上去相似、分針不同的鐘面,學生深刻理解了時針和分針是一個整體,只有同時觀察鐘面上的兩針才能正確判斷出實際時間。
這樣的教學,將時間的學習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在撥鐘、畫鐘的過程中動態(tài)感知時間,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認識和理解時間概念。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大云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