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人類文明從來離不開那些偉大的河流。
四大文明古國都源于大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起源于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與恒河,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羅河,而中華文明則起源于長江與黃河——人們也將這些起源于河流的文明稱之為“大河文明”。有奔騰萬里浩渺壯闊的大江大河,也有哺育沿岸代代兒女的區(qū)域之河。作為當地人民的“母親河”,她們不僅孕育了歷經滄桑、自強不息的族群,更滋養(yǎng)了長盛不衰、兼容并蓄的文明。反過來,人們對于這些河流也賦予了復雜深厚的情感內涵,對其寄托了太多的情懷和希冀。濰河,就是這樣的一條河。
濰河,古稱濰水,發(fā)源于沂水縣箕山,經諸城、高密、安丘、坊子、昌邑等市(縣)區(qū),注入渤海萊州灣,河長二百余公里,流域六千余平方公里,流經濰坊大部分地區(qū),滋生的濰河古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濰河流域,不僅是齊魯大地上最古老的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之一,而且是中華民族古老東夷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從大禹治水到濰水之戰(zhàn),從鄭玄論經到朱熹講學,數千年文脈傳承弦歌不輟?!@里有大禹治水的壯闊?!渡袝酚碡暺涊d,大禹為了方便治水,根據導山——山川的走勢、導水——河流的流向的原則,歷時13年,完成治水大業(yè)。齊魯大地在古九州版圖中據冀、兗、青、徐四州,又是黃河入海段,是大禹根治水患的重點地區(qū)。在今濰河的西岸,濰坊市峽山區(qū)王家莊街道朱子村東,有一處依山傍水氣勢恢宏的“亭子崖”,因古人紀念大禹治水在該處建立“禹王亭”而得名。原“禹王亭”因水庫蓄洪已淹沒于峽山水庫蓄水線以下,只有逢枯水期時,才可見當年的禹王亭損毀后留下的碎石與瓦礫,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堅毅與壯闊?!@里有濰水之戰(zhàn)的慘烈。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著名的“濰水之戰(zhàn)”,有兩次。第一次濰水之戰(zhàn),發(fā)生在四千年前的夏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水戰(zhàn)?!吨駮o年》記載:“二十七年,澆伐斟鄩,大戰(zhàn)于濰,覆其舟,滅之”。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大禹的孫子、啟的兒子太康,被有窮國(今山東德州)后羿殺死,史稱“太康失國”。后羿的心腹寒浞又殺死了后羿,并派其子寒澆剿滅夏朝殘余勢力。濰坊寒亭區(qū)和浞河的地名就跟寒浞有關?!稙H縣志稿·疆域志》載“寒浞河俗稱浞河,即古寒水”。歷史上的第一次水戰(zhàn),就是寒澆在濰水與夏朝殘余勢力發(fā)生的一場大戰(zhàn)。寒澆通過旱地行舟、水底破船的方式,一戰(zhàn)封神,成為當之無愧的水戰(zhàn)鼻祖。屈原在《天問》中感嘆:澆謀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鄩,何道取之?第二次濰水之戰(zhàn),則是楚漢相爭的轉折性戰(zhàn)役。此戰(zhàn)發(fā)生在濰河峽山區(qū)鄭公段。公元前205年,漢軍被楚軍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曹參為副將,退楚軍,攻齊國。項羽派龍且領兵二十萬救齊。兩軍對峙,楚軍駐扎在東岸,韓信率兵西岸。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冬十月,韓信命人率兵攜萬余只布囊到濰河上游筑壩,然后引龍且出戰(zhàn),龍且追至濰河,涉水而過,這時大部分楚軍都在濰河中。漢軍以旗為信,推壩放水,大水奔涌而至,楚兵被濰水分割,龍且和手下被漢軍包圍,很快被殺死。東岸的楚兵見主帥已死,紛紛潰逃。漢軍大獲全勝。此戰(zhàn)扭轉了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之后楚軍處于被動防御狀態(tài),而漢軍則進入全面反攻時刻。
環(huán)湖而行,至水庫東岸,到鄭公街道鄭公村段,這里的街道和村子皆以“鄭公”為名。鄭公即鄭玄,他遍注群經,是漢代經學集大成者,《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寫道,劉備曾師從鄭玄、盧植。東漢時期,孔融為北海相時命高密縣官為鄭玄立鄉(xiāng),名“鄭公鄉(xiāng)”,并立祠以示敬仰。歷經千年風雨,如今鄭公祠仍矗立于濰水之畔。為挖掘和弘揚鄭玄文化,今年尼山圣源書院鄭玄文化中心在鄭公街道成立,構建起了鄭玄文化與儒家文化交流的橋梁,將襄助于鄭玄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弘揚,助力于更好的傳承齊魯文化。
水庫西側的朱子村,水庫修建以前渠河在該村附近匯入濰河,水系豐富,這里的村民靠水吃水,善捕魚,會織網?,F在,走在村里的大路上,依舊隨處可見編織漁網制作漁具售賣的村民。千年以前,這里叫“孝行鄉(xiāng)”,因漢代村人毋丘長以孝著稱而得名。至北宋慶元三年(1174年),宋代碩儒朱熹在此隱居講學,該村因此又被稱為“朱藏里”,因附近法林寺內有朱子祠,后遂稱為“朱子村”。朱熹《觀書有感》的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蓋出于此。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一生深耕于書院,促進儒家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新,影響力遠播海外,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留下了重要財富。上世紀六十年代,為建設峽山水庫,朱子村作為整體移民村搬遷到水庫西側。在峽山,像朱子村一樣的移民村還有二百余個,移民7.4萬人,為水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蓋公在此指點曹參清靜治國,蘇軾于此寫下膾炙人口的詩篇。
漢朝第一任宰相蕭何去世后,由曾參與濰水之戰(zhàn)的副將曹參繼任,也就是“蕭規(guī)曹隨”的曹參,被后人稱之為漢唐八大賢相之一。
曹參的治國理念來源于精通黃老之術的蓋公。在曹參還在齊地(山東淄博)任職時就廣招天下優(yōu)秀人才給自己出謀劃策,但因人多思想和意見就無法統(tǒng)一,最后,去拜訪了當時的世外高人蓋公,詢問自己應該如何治理好齊國。蓋公指點曹參“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曹參非常認同,請蓋公出山幫助自己治理齊國,齊國迅速發(fā)展。
曹參任漢相后延用了蓋公的理念,持續(xù)推行蕭何的政策,沒有大幅度變革,而是讓其處于一種自然發(fā)展的狀態(tài),大漢帝國發(fā)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yè),“賢相”的名聲因此遍播天下。
沿著濤聲在林蔭密布的環(huán)湖路前行,王家莊段一處小山突入眼前。小山名為“蓋公山”,就是當年蓋公隱居之地。蓋公有良好的師承、淵博的知識、嚴謹治學態(tài)度和寬廣的胸懷,為漢朝文景之治的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為后人所敬仰和緬懷。
蘇軾亦與濰水有深緣。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少年時就傾心道家學說,尤其推崇黃老之術。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今諸城)知州,在任期間曾沿濰河行百里,尋訪蓋公遺跡,拜謁蓋公冢,著作《蓋公堂記》,高度評價了蓋公的道家思想,“……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俱言之,參于是避其堂而舍蓋公,用其言而齊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齊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稱賢焉?!虿軈闈h宗臣,而蓋公為之師可謂盛矣”。蘇軾在密州任上的兩年時間,寫下了二百多篇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其中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超然臺記》等千古名篇就是在這個時候創(chuàng)作的。
濰水之畔的人文勝跡不僅于此。和蓋公山遙相呼擁的是山巒疊嶂、綠樹蔭然的黃公山。據傳此山是因漢代張良的老師黃石公在此隱居而得名。在西面,則是狄山,又稱“狄公山”,傳說是因北宋愛國名將狄青在此駐軍而得名。濰水之畔,除了古戰(zhàn)場、韓信壩、龍且冢等名勝古跡之外,一眾東漢晚期墓葬古跡星羅棋布,出土的東漢銅獬豸,彰顯了正義勇猛、一往無前的法治精神,是峽山的城市符號;出土的東漢《庖廚圖》,是現存最早反映釀酒、燒烤、蒸煮、烹飪全過程的碑刻。此外,還有“玉皇大帝峽山登基”“劉伯溫峽山修道”等神話傳說廣為流傳,為峽山這座新城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氣息,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座。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湯湯濰水,載過來多少名勝古跡,流淌過多少瑰麗故事,誰又能一一考據清楚呢?!
千年人文濰河,曾溫婉柔美,更曾咆哮肆虐。揭開披在濰河面龐上的面紗,你會無奈地發(fā)現,這條哺育地方文明的滔滔之水,曼妙寧靜的時候少,桀驁不馴的時候多。歷史數據顯示,她竟然是一條三年兩改道、十年九潰決的“壞河”,千百年來沿河兩岸人民飽受水災之苦。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大禹治水的精神從“亭子崖”貫通而來。英雄的人民不會向困難屈服。1958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準興建全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以期達到除水害興水利的目的。1958年11月開工,動員民工3.6萬人。1959年冬,工程建設全線展開,上陣勞力達7萬人。他們以高度的熱情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投入到峽山水庫的建設中,爭先恐后,自愿報名參戰(zhàn),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地戰(zhàn)斗,工地上呈現出炮聲動地、塵土遮天,人山人海、干勁沖天的雄壯場面。山東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峽山水庫帥旗飄》,記錄了當年工程建設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和人民群眾戰(zhàn)勝大自然的雄心壯舉,今天再看,仍然心跳怦然。至1960年4月,英勇的人民筑主副壩30余公里、主壩合攏,水電站、溢洪閘主體澆筑完畢,9月水庫基本建成。從1961年開始,中共濰坊市委、市政府歷年建立濰坊市峽山水庫防汛指揮部,落實了防汛隊伍組織,搶險料物儲備,防汛安全檢查等,加強了對洪水的預報、測報,逐步建成了集雨情、水情實時監(jiān)測的洪水預報系統(tǒng),成功攔蓄1960年、1974年超標準洪水,避免了河堤決口,保證了下游地區(qū)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昂印苯K于被扼住了咽喉。水庫建成后,對旱澇災害有了很好的防控,但僅有水庫還不足已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農業(yè)灌溉還亟需配套設施。1972年,地革委提出了峽山水庫灌區(qū)建設意見,本著“山、水、田、林綜合治理,路、林、灌、排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原則,達到“便于生產、便于排灌、便于機耕、便于交通、擴大耕地面積、為農業(yè)增產服務”的目的,進行了大規(guī)模灌區(qū)建設,建成了總干渠6條,長120.1公里,干渠43條,長450.7公里,支渠412條,長738.2公里,各類渠系建筑物14374座,發(fā)展灌溉面積153萬畝,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水用水制度,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是排灌、路林成網的山東省第一大水庫灌區(qū)?!昂印弊兩怼袄印?。沿風光旖旎的環(huán)湖路前行,一邊是碧波蕩漾磷光萬頃的峽山湖,一邊是果豐樹茂阡陌交錯的無盡沃野。至濰泉村附近,有一座揚水站,如烽火臺狀在水邊聳起,展臂如長龍般凌空展向目光盡處,斑駁的水泥色和表面風化的立柱留下了時光洗禮的印記。濰泉揚水站,位于峽山區(qū)王家莊街道濰泉村南,1978年春始建,1980年冬完成一、二級揚水工程,曾承擔王家莊鄉(xiāng)、擔山鄉(xiāng)和趙戈鄉(xiāng)3.05萬畝的土地灌溉任務。2018年10月被濰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濰泉揚水站外,沿河(水庫)還有東惺惺揚水站、峽山水庫大壩,都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昌邑峽山灌區(qū)工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座座斑駁陳舊的灰色建筑,無聲訴說著當年戰(zhàn)天斗地的激昂與奮起?!靶薜讨巫胶槟?,碧波存河清海晏,巧奪天工神韻美,澆灌沃土糧滿倉?!痹趰{山這片沃土上,一個個水利設施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忠誠、干凈、擔當,科學、創(chuàng)新、求實”的水利人精神。歷史,不會忘記建設如此眾多水利設施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不會忘記眾多水利設施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不會忘記前仆后繼的水利人和庫區(qū)移民在水利事業(yè)建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
濰河中游,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建成了,千年壞河變成了利民之河。
為進一步保水護水,2008年,環(huán)峽山水庫成立了峽山區(qū)。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這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名、因水而興的新城,已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國家濕地公園,擁有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區(qū)等諸多“國字招牌”。
目前,峽山區(qū)總面積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4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4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9.2萬畝,節(jié)水灌溉面積8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的41.7%;有小(2)型水庫13座,塘壩13座,主要分布在峽山水庫西岸王家莊街道的丘陵地帶;灌排水泵站7座,分布在峽山水庫周圍;田間灌溉用機井6049眼,控制灌溉面積27.58萬畝;田間排水溝11832條,總長762.3公里。
以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為主線,峽山區(qū)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開發(fā),圍繞農業(yè)綜合開發(fā)、人畜飲水、節(jié)水灌溉、防洪排澇等重點項目建設了一系列水利工程,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增強農業(yè)抗災能力,促進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以促進現代化農業(yè)縱深發(fā)展為目標,找準發(fā)力點,大力開展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小水庫除險加固、區(qū)域水網聯(lián)通、美麗移民村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為重點的農田水利開發(fā),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逐漸摸索出一套符合峽山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要求,適合峽山發(fā)展特色,能解決峽山水利發(fā)展具體問題的成功經驗。
2018年以來,峽山區(qū)水利資金累計投入4.945億元,實施水利工程195個,其中骨干河道治理工程3項,投資1.8億元;移民扶持工程10批次,投資2.5億元;小型農田水利項目1個,投資200萬元;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4個,投資380萬元;數字水利項目3項,投資600萬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個,投資4200萬元,整合中央農業(yè)生產救災資金項目4個,投資250萬元,用于街道水毀工程修復和災后設施恢復。通過加大水利資金投入,促進骨干水利工程建設,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促進了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為全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發(fā)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為峽山區(qū)現代化農業(yè)的發(fā)展夯實了基礎。
河湖長制工作,也在與時俱進的“治河”中逐漸走深走實。峽山區(qū)境內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流9條,總長度95公里,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有6條。共有水庫14座,其中大(Ⅰ)型水庫1座,即峽山水庫;?。á颍┬退畮?3座,全部位于王家莊街道。2017年實施河湖長制以來,河湖狀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河湖面貌顯著改善。2017年以來深入推進全區(qū)河湖“四亂”問題整治常態(tài)化,鞏固和深化河湖清違清障成果,維護了濰河良好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了河流面貌。河湖管護工作有效落實。全面實行河湖專業(yè)化全域保潔管護,落實河湖專管員97名。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對全區(qū)所有涉河涉湖工程進行全面摸排,對發(fā)現的問題建立了問題臺賬,并交辦給有關責任單位,督促限期整改完成。圓滿完成美麗河湖創(chuàng)建工作任務。按照上級河長辦美麗幸福河湖創(chuàng)建要求,區(qū)按照“一年示范引領、兩年全面完成、三年提升鞏固”工作思路,2022年完成全域美麗幸福河湖創(chuàng)建,奮力打造美麗幸福河湖的峽山樣板。
打造數字河湖綜合監(jiān)管平臺。投資450萬元建設“1+1+4+N”模式的信息共享管理平臺,為現代化河湖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依據,提升監(jiān)管效能。
農田,縱橫水利、現代水網;城鄉(xiāng),美麗河湖、和美畫圖。廣袤大地,現代農業(yè)、醫(yī)養(yǎng)健康、文教旅游……得水之利,因水而興。青萊舊邦,其命維新。文明賡續(xù),大河有聲。河流是歷史的脈絡,它承載了人類文明的興衰與變遷,歷史如水,不斷演變,沉淀了記憶,孕育了未來。濰水兩岸,留下了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和水相間相處的無數故事,生動演繹了人類從與水相斗,到與水相和的壯闊歷程。濰水兩岸,承載了鄭玄之禮學,繼承了朱熹之儒學。打造禮儀之鄉(xiāng),探索文教振興,融合文旅發(fā)展,深耕特色產業(yè),注重保水護水,建成生態(tài)會客廳,在深厚歷史文化積淀之上,美麗峽山,秉承新時代發(fā)展理念,正以“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與豪邁,譜寫新時代水文明的煌煌新章。
Human civilizations have never been separated from great rivers.
All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originated from basins of great rivers: the Babylonian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Euphrates and Tigris rivers, the ancient Indian civilization from the Indus and Ganges rivers, the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 from the Nile River, an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That is why these civilizations are also referred to as “Civilizations of Great Rivers”. These rivers are either great rivers that run all the way for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or regional rivers that have nourished generations of people living along their banks. As the “mother river” of the local people, they not only gave birth to populations that have gone through vicissitudes and kept striving for self-improvement, but also nurtured enduring and inclusive civilizations. People have also, in return, developed deep and complex feelings toward these rivers, thus placing too much emotion and hope on them. The Weihe River is one of such rivers.
The Weihe River, formerly known as Weishui, originates from Jishan Mountain in Yishui County and flows through many counties or districts such as Zhucheng, Gaomi, Anqiu, Fangzi, and Changyi into Laizhou Bay of the Bohai Sea. With a length of over 200 kilometers and a drainage basin of over 6,0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most parts of Weifang and has generated the ancient culture of the Weihe River, which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