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伐
1931年在英國利物浦發(fā)生了一起謀殺案。一名女子在家中被殺,她的丈夫是最大的嫌疑人,案件的關鍵是他的不在場證明。
現(xiàn)場情況
門鎖完好,沒有闖入的痕跡。
錢箱中現(xiàn)金失竊。錢箱在離地2.13 米的架子上,不易被發(fā)現(xiàn)。
對華萊士家如此熟悉,且不是闖入房間,證明是熟人作案。
現(xiàn)場沒有發(fā)現(xiàn)兇器。
衛(wèi)生間的馬桶上有一滴血跡,其余部分沒有。水池和毛巾都是干的,沒有清洗痕跡。
尸體面朝下倒地,死因是頭部遭到金屬物體重擊。
身體下方有帶血雨衣。雨衣是華萊士的。
嫌疑人
威廉·華萊士
年齡:52 歲
職業(yè):保險代理人
業(yè)余愛好:國際象棋
死亡時間
尸檢判定死亡時間:18:00 左右
目擊者: 送奶工18:45 給華萊士家送牛奶,見到了茱莉亞;送報員路過見到兩人說話,但認為當時時間應該是18:35。
實際死亡時間:18:35 之后
時間線
1 月19 日
有人打電話到華萊士常去的國際象棋俱樂部,得知人不在后留下口信,約他明晚7 點半在曼洛塢花園東路25 號商談買保險事宜。
1 月20 日19:20
華萊士去往約定地點,發(fā)現(xiàn)地址是假的,遍尋不到后回家,發(fā)現(xiàn)妻子茱莉亞死于家中。
警方推斷
19 日的電話是兇手打來的。
可能性A:兇手是華萊士本人,電話是給自己做不在場證明的煙霧彈。
可能性B:兇手是其他人,電話是為了在案發(fā)時引開華萊士。
不在場證明關鍵點:19日的打電話時間,20 日的案發(fā)時間。
嫌疑人A
帕里
身份:華萊士的助手,幫他收款
不在場證明:
19 日:19:15 左右給女友莉莉打電話
20 日:
17:30—20:30 在朋友丹尼斯的阿姨家做客
20:30—23:00 接女友下班并在她家逗留
嫌疑人B
華萊士
不在場證明:
19 日:
19:45 到達俱樂部,收到口信20 日:
18:50 或更早從家中出發(fā)(從家到車站至少步行16 分鐘)
19:06 坐上電車(證人:售票員)
19:20 下車發(fā)現(xiàn)沒有曼洛塢花園東路,在附近打聽尋找(證人:多名路人)
19:45 向警察問路(證人:警察)
20:05 尋找無果后返回
20:45 回到家發(fā)現(xiàn)妻子被殺(證人:鄰居夫婦)
期間多次向售票員、警察等確認時間,有刻意為自己做不在場證明的嫌疑。
分析
19 日的電話是從離華萊士家300 多米的電話亭打來的,在車站附近,足夠打完電話后再坐車到俱樂部。
20 日茱莉亞的死亡時間在18:35 之后,華萊士最晚出門時間是18:50,他最多只有15 分鐘來作案、處理兇器和現(xiàn)場。
庭審辯論
A
辯方:華萊士身上沒有血跡,而尸體情況表明兇手不可能不沾血。
控方: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華萊士的雨衣,他可以裸身穿雨衣行兇。
B
控方:華萊士不是每天都去俱樂部,但打電話的人知道他當晚會去。
辯方:華萊士是去參加象棋賽的,賽程就貼在俱樂部里。
控方:之前華萊士有兩次比賽沒去,還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什么時候會去。
結果:法官做了偏向無罪的總結陳詞,但陪審團認為有罪,判處絞刑。華萊士不服上訴,再審認為證據(jù)不足改判無罪釋放。
Q:
本案中兩位嫌疑人都提供了不在場證明,但卻存在疑點。結合案件線索和你的科學知識,幫助警方解開關鍵線索,給真兇定罪吧!
我的推理筆記
我懷疑________________是兇手,
我認為他的作案動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_________等線索,
他的作案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原作案過程(或是指出線索中出現(xiàn)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下你的推理筆記,分享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