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1986年11月—? ),漢族,籍貫云南施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9月,作為載荷專家入選我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5月29日,隨著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名單的公布,36歲、戴著眼鏡的桂海潮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黑瘦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由此,他成為中國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首個載荷專家。桂海潮說:“能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學以致用,參與到載人航天事業(yè)中是一件幸福的事?!?/p>
少年有個航天夢
云南省施甸縣有70%的人口分布于山區(qū),是典型的山區(qū)農(nóng)業(yè)縣,桂海潮就出生在施甸縣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著神舟五號飛船飛上太空。那時的桂海潮17歲,正在施甸中學讀高二。當從校園廣播里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時,桂海潮開始對太空充滿向往,投身航空航天的理想在他心中確立。
心懷理想,學習便有了動力。高考時,桂海潮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yè)。接著,桂海潮用了9年時間,從本科讀到博士畢業(yè),繼而赴國外從事博士后研究,在這期間,他還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fā)表了近20篇學術論文。
2017年,桂海潮帶著豐碩的學術成果歸來,國內(nèi)多所高校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最終,桂海潮選擇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為宇航學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正擔任博士生導師的桂海潮幸運地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一年,國家開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員,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選拔的航天員分三種類型,即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其中,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將從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拔。
聽到這一消息,桂海潮十分興奮: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那就太有意義了!桂海潮決定試一試,他希望將這么多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于是第一時間就報名參選載荷專家。通過層層嚴苛的選拔后,桂海潮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加入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
挑戰(zhàn)的過程也充滿樂趣
第一次入隊訓練時,桂海潮感覺胸腹部有被牢牢壓住的感覺,每一次呼吸,胸部都有撕扯的感覺。桂海潮對自己的表現(xiàn)極不滿意。訓練結束后,他便找到有經(jīng)驗的師兄們請教。此外,桂海潮還找出了自己成績不佳的原因——心里緊張、身體素質(zhì)和技巧不足。找到原因后,桂海潮在每一次的訓練中不斷修正,在不斷地反思和努力下,他的各項訓練成績穩(wěn)步提升。
除了室內(nèi)訓練還有野外生存訓練,有一次,桂海潮和隊友們在巴丹吉林沙漠挑戰(zhàn)生存極限。那天一大早下了一場雨,天氣特別涼爽,訓練沒那么難受??墒?,無垠的沙漠很快就展現(xiàn)出它殘酷的一面。中午,他們搭好帳篷后,太陽光穿過雙層的帳篷照射到皮膚上還是火辣辣的疼。偏偏又遇上了狂沙亂舞,他們的臉上、身上、嘴里全是沙子。
晚上,桂海潮負責值班。監(jiān)測環(huán)境溫度、濕度和風速后,他躺在沙漠里看著繁星點點的天空陷入遐想。幾年前,他還在大學校園里做著跟航天相關的課題。那時,“航天員”這三個字對他來說,既神秘又遙遠,但不久的將來,他就要飛向那深邃而又神秘的太空。桂海潮感慨:人生真的很奇妙,你的未來超乎你的想象。
探索未知的飛天之旅
2022年,桂海潮被確定執(zhí)行神舟十六號任務。能和三次飛天的景海鵬一起執(zhí)行任務,他感到非常幸運:因為2008年景海鵬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桂海潮還是一名大學生,那時的他只能仰望景海鵬,沒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能和這位飛天英雄共同執(zhí)行任務。
桂海潮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但心中充滿壓力。這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新階段后的首次載人飛行,要承擔非常繁重的空間科學實驗任務,將是目前開展在軌試實驗項目最多的載人飛行任務。作為乘組中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承擔了較多的實驗項目。
“你準備好了嗎?”在飛向太空之前,面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桂海潮十分自信地回答:“到今天為止,我覺得我從技能上、身體上、心理上都準備好了,我有信心迎接這次任務的挑戰(zhàn)!”
成為航天員后,桂海潮經(jīng)常會做一個夢,夢見自己駕駛飛船穿行在各個小行星之間,穿進黑洞……如今,他的夢想之舟、探索之旅已經(jīng)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