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紙書寫·可發(fā)電子稿·復印有效·評刊有獎地址:410001 湖南省長沙市車站中路488號北大樓4樓時代郵刊有限責任公司總編室 傳真:0731-82198879 郵箱:42-168@163.com
讀者評刊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文化程度:
職業(yè): 手機: 郵編: 地址:
1.您最喜歡本期哪些欄目、哪些作品?為什么? 3.您對本期的封面設計、版式和標題制作有什么評價、意見和建議?
2.您最不喜歡本期哪些欄目、哪些作品?為什么? 4.看過本期雜志,最能引起您共鳴的是什么?請把您的感想告訴我們。
掃一掃 評一評 有獎評刊
親愛的讀者:
你們好!
清晨出門,與沁人的桂花香撞了個滿懷。道路兩旁,欒樹橘紅色的“燈籠果”掛滿枝頭。所有的感官都在告訴你,這是秋天的氣韻。對于農民朋友來說,此時,最美不過稻穗金、辣椒紅、葡萄紫……豐收的色彩驚艷了秋天。
當藝術的風刮過鄉(xiāng)村,生長著水稻、麥子和蔬果的土地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獨家策劃”《當藝術遇見鄉(xiāng)村》作出了回答。藝術家、文化人紛紛進村,他們與鄉(xiāng)親們一起,走出一條有色彩有旋律有韻味的振興之路。鄉(xiāng)村,也因藝術賦能而獲得重生。我們的老讀者黃百強一拿到雜志就被封面吸引:“色調溫暖,構思也很好。一唱雄雞天下白,迎看朝陽!”讀者連紅感嘆:“因為藝術的加持,鄉(xiāng)村美得有特色、有內涵、有活力,令人向往。”讀者肖星平說:“這組策劃讓人看到藝術的‘實用性’是多么的了不起,它讓冷清的鄉(xiāng)村又熱鬧起來。藝術與鄉(xiāng)村碰撞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一定能讓更多年輕人重新認識鄉(xiāng)村?!?/p>
金秋九月,收獲與希望同在。農民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在秋天迎來期盼的豐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耕種是如此,求學也是如此。究竟使用哪種“打開方式”,才算沒有虛度大學生活?新學期伊始,“獨唱團”推出《理想的大學生活》,祝福每一位踏上大學旅程的學子,自由地探索,大膽地熱愛,勇敢地嘗試。讀者余果覺得這組策劃的意義在于啟發(fā)性:“雖然我已經大四了,但讀過文章之后依然有收獲,找到了一些方向??吹綄W弟學妹們能得到這樣的鼓勵和引導,去開啟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生活,感覺很暖心?!?/p>
文字總給人以力量。讀者劉琴喜歡《再謁魯迅》,因為“有溫情有厚度,還有深度思考”。讀者周美鳳喜歡“語文”欄目:“《山上有座咖啡屋》特別貼近生活,《六點出門去趕集》很有煙火氣。”讀者吳倩說,“致青春”欄目一如既往地清新,“《被云彩治愈》真的很治愈”。讀完《攝影英雄張崇岫》,讀者邱小平更多的是敬佩:“令人肅然起敬的老攝影家,感謝他為我們拍下離現場最近的照片?!?/p>
還有不少家長,以及即將成為家長的讀者在來信中告訴我們,“家長超話”欄目讓人很有共鳴,看看其他家長的教育方式,無形之中多了些靈感,少了些焦慮。
很高興我們的文章能給大家?guī)磉@番感受。陽光正好,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迎來自己的果實。
本刊編輯部
親愛的讀者,歡迎來信說說你的故事,你的心情,你的所遇,你的所得。也可關注《時代郵刊》官方微信號(shidaiyoukan)留言、評論。一經采用,您將獲得最高100元的紅包。
福建·漳州
終于鼓起勇氣去口腔醫(yī)院做根管治療。眼見快下班了還沒輪到我,加上童年看牙的陰影,我有些坐立不安。接診的是一位可親的醫(yī)生,她語調溫柔,像哄小朋友一樣讓我乖乖躺在牙椅上。但治療過程還是遇到了問題,醫(yī)生一邊看口腔CT一邊碎碎念:“不對呀,片子看起來明明是可行的?!彼D過頭來問我:“要不我們再試試?”待我同意,她又拿起根管探針開始新一輪嘗試。這一回,我明顯感到一陣酸痛,見我皺著眉頭,醫(yī)生欣喜地問:“疼嗎?疼是好事,說明我們的方向對了?!彼_心地哼起了歌。
做完治療,早已過了下班時間。我和醫(yī)生道謝,她揮揮手,讓我趕緊回家,眼里的笑意還是那樣溫柔。原來遇到一位好醫(yī)生,看牙也沒有那么可怕。(虎口脫險)
江蘇·揚州
夏天過去了,家里余下不少空飲料瓶,我把塑料可樂瓶的瓶嘴剪下來,放入營養(yǎng)土,栽上一小株吊蘭。也沒怎么打理,一段時間過后,吊蘭自顧自地長大了,垂下小簇小簇的葉子,形成披掛陣勢,還開出一朵朵不易察覺的小白花。
也許正是因為吊蘭生命力頑強,比綠蘿還要好養(yǎng)活,所以在生活中很常見——養(yǎng)不死的綠植誰不愛呢?給一點土,稍微灑灑水,它就能活得很滋潤。吊蘭身上這種打不死的“小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品味。(李愛婷)
湖南·永州
早上去上班,在公交站臺等車,前面一位老人的背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身材瘦削,頭發(fā)雪白,看上去有六七十歲了,但背挺得直直的,穿搭特別時尚:白底花襯衫,黑色闊腿褲,銀色小皮鞋,紅色斜挎小包,還戴了一頂空頂遮陽帽。雖然上了年紀,個子也小小的,但她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周圍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她幾眼。
我突然覺得,老年生活也沒那么可怕。二十多年后,我也可以像她一樣,活得漂亮。(小福)
湖南·長沙
好友微信群里,村長發(fā)來幾張照片,只見她媽媽站在一片蔥蘢中,手里捧著一把青辣椒?!澳銈円苯泛颓炎訂??滿園子都是?!?/p>
村長不是真的村長,而是我們給她取的綽號,蓋因她家有一大片橙子林。眼下橙子還未成熟,不過今年雨水豐沛,菜園里格外熱鬧,絲瓜、冬瓜、空心菜、苦瓜、扁豆、刀豆、南瓜、辣椒、茄子,蔬菜們一茬接著一茬,“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望著菜園,村長只恨沒有開車回老家,不然準得拉走一車。村長媽媽一聽女兒要給朋友們帶菜,立即挽起袖子殺了一只雞,又從樹上砍下幾枝花椒,說都帶去給大家嘗個鮮。
隔著照片,我仿佛嗅到了菜園里那股好聞的泥土氣,聽見了雞鴨鵝狗的叫聲,聽見了村長媽媽熱情的招呼聲——“回村”的感覺真好。(二丫)
江西·贛州
教師節(jié)前夕,正忙著備課的我,意外收到了謝文學老師送來的節(jié)日禮物。謝老師曾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去年剛退休。他送給我的禮物是一個保溫水壺,準確地說,應該是旅行壺,容量很大,有1200毫升。
再一問,語文組28位老師全都收到了這樣一個外觀耐看、保溫保冷的水壺。謝老師家不是開店的,他一定是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給大家精心挑選的禮物——老師往講臺上一站就是大半天,大容量水壺是標配。
謝老師1984年畢業(yè)之后來到學校工作,教了30多年的語文。壺中窺人,足見他對三尺講臺的眷戀與不舍,足見他對后輩的關心和愛護。帶著這個水壺走進教室,我感受到的是深情,是厚望。(楊順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