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蘭,黎 斌,尋路路,鄭勇奇,林富榮*
(1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園藝科技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0;2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91;3 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安 710061)
為了摸清中國林草種質資源家底,科學保護攜帶重要基因的種質資源,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于2019年啟動了第一次全國林草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并選擇秦嶺區(qū)作為試點工作的重點調查區(qū)域。2019—2022年,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對陜西省鄠邑、鎮(zhèn)安、寧陜、略陽、留壩、石泉、商南、鳳縣等區(qū)縣的林草種質資源開展了本底調查,發(fā)現了毛枝雀梅藤(Sageretiahamosavar.trichocladaC. Y. Wu ex Y. L. Chen)、中亞衛(wèi)矛(EuonymussemenoviiRegel et Herd.)等秦嶺新記錄植物[1-2]。2022年10月,在石泉縣林草種質普查與收集工作中,作者于安康市石泉縣后柳鎮(zhèn)中壩村的一處溝谷內(106°6′49.93″E,32°54′48.88″N),發(fā)現了多株十齒花科(Dipentodontaceae)核子木屬(PerrottetiaKunth)植物核子木[Perrottetiaracemosa(Oliv.) Loes.]的野生個體,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3-10],發(fā)現該種及其所隸屬的科、屬均為陜西省種子植物區(qū)系的新記錄。
核子木(圖版Ⅰ),Perrottetiaracemose(Oliv.) Loes.,Bot.Jahrb.Syst.24(2): 201. 1897, in obs.; et inEngl.&Prantl,Nat.Pflanzenfam., Nachtr. 1, 224. 1897;中國高等植物圖鑒2: 687.圖3103. 1973;中國植物志45(3): 185. pl. 44. f. 5-6. 1999;FloraofChina11: 495. 2008. ——IlexracemosaOliv. in Hook. Icon. Pl. 19: t. 1863. 1889. ——PerrottetiamacrocarpaC. Y. Chang,植物研究,5(2):151,1985;中國植物志45(3):185/186,1999。
該種為灌木,雌雄異株,高1~3 m。小枝圓,具微棱。葉互生,紙質,長橢圓形或窄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或有極細齒而近全緣狀,葉脈下凹;葉柄細長。聚傘圓錐花序成總狀花序,長6~7 cm;花梗長約1.2 mm,被微柔毛,花梗上部具關節(jié);萼片與花瓣緊密排列,花瓣邊緣具流蘇狀白色緣毛。雄花直徑2~4 mm;雄蕊著生在花盤邊緣,長約2 mm,花絲細長。雌花直徑約1 mm;花托淺杯狀;花柱綠色,長約1 mm,頂部2裂,在果期宿存。漿果近球狀,直徑約3 mm,果實基部具宿存的花萼及花瓣;種子每室1~2枚,細小。該種為中國特有種,常生于海拔500~2 900 m的落葉闊雜林、林緣、林地、山谷、河岸等;國內還見于重慶、廣西、貴州、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區(qū)。
本次發(fā)現的核子木野生居群位于陜南省石泉縣漢江以南的后柳鎮(zhèn)中壩村一峽谷內。在該分布點,常見的木本伴生植物主要有仿栗[Sloaneahemsleyana(Ito) Rehd. et Wils.]、癭椒樹(TapisciasinensisOliv.)、八角楓[Alangiumchinense(Lour.) Harms]、球核莢蒾(ViburnumpropinquumHemsl.)、百兩金[Ardisiacrispa(Thunb.) A. DC.]等,藤本植物有短梗菝葜(SmilaxscobinicaulisC. H. Wright)、陜南單葉鐵線蓮(ClematishenryiOliv. var.ternataM. Y. Fang),草本植物有梨序樓梯草(ElatostemaficoidesWedd.)、糯米團[Gonostegiahirta(Bl.) Miq.]、金線草[Persicariafiliformis(Thunb.) Nakai]、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japonicaBl.)、亨氏薹草(CarexhenryiC. B. Clarke)等。
憑證標本:陜西省(China, Shaanxi),石泉縣(Shiquan County),后柳鎮(zhèn)(Houliu Town),中壩大峽谷(Zhongba Grand Canyon),106°6′49.93″E,32°54′48.88″N,海拔532 m,峽谷中小溪邊,2022年10月11日,采集人及采集號:林富榮(LIN F R)、尋路路(XUN L L)、胡蘭(HU L)等LCPC6109220465。憑證標本保存于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植物標本館(SDFGR)和陜西省西安植物園植物標本室(XBGH)。
核子木隸屬于核子木屬(PerrottetiaKunth)。該屬在全世界約15種,主要分布于熱帶美洲、澳大利亞東北部、中國南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太平洋群島和菲律賓等地[10]。中國僅產2個種,分別為核子木[Perrottetiaracemosa(Oliv.) Loes.]、臺灣核子木(PerrottetiaarisanensisHayata)[10],均為中國特有種。其中,前者見于重慶、廣西、貴州、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區(qū),后者見于臺灣、云南等省區(qū)。本文報道的核子木在陜西省石泉縣的新發(fā)現,不僅是該物種分布區(qū)迄今為止最靠北的分布地點,也將核子木屬植物分布區(qū)的最北緣從此前的重慶市城口縣(標本采集號:戴天倫100739、戴天倫103092等)向北提高了約1個緯度。
核子木屬由Kunth于1825年建立,曾被置于衛(wèi)矛科中[7-8,11]。而后續(xù)研究結果表明,核子木屬在木材解剖[11]、葉片解剖[12]、種子結構[13]等方面具有獨有的特征,與衛(wèi)矛科的其他屬均存在差異。Corner認為核子木屬應置于時鐘花科(Turneraceae)[13]中?;诤嘶?18S,ITS 1,26S rDNA)和質體基因(atpB,matK,rbcL,trnL-F間隔物)的系統發(fā)育分析結果,Zhang &Simmons[14]認為核子木屬和十齒花屬為姐妹分類群,并建議將該屬作為十齒花科(Dipentodontaceae)的第2個屬。Ma &Bartholomew、李德銖也采納了核子木屬的此種處理[9-10]。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石泉縣發(fā)現的核子木野生居群,不僅為陜西省新增了一新記錄屬——核子木屬(PerrottetiaKunth),也為陜西省種子植物區(qū)系增加了一新記錄科——十齒花科(Dipentodontaceae Merrill)。
圖版 Ⅰ 陜西省新記錄植物——核子木的生境、植株及形態(tài)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