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渝
東山村,地處鄂東南仙島湖的塆洼之中,普通得在縣域地圖上都找不到標識。我與東山村的不期而遇,一定是命中注定的緣分。2021年8月,剛從學(xué)校畢業(yè)的我,背上行囊來到陽新縣王英鎮(zhèn)東山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駐村幫扶。
日漸黝黑的皮膚、沾滿泥土的鞋子,伴隨我走過東山的田間地頭、組組戶戶。入戶走訪、防汛抗旱,反詐宣傳、安全生產(chǎn)、環(huán)境整治、矛盾化解……還有幫脫貧戶申請公益性崗位、為困難學(xué)生申請政策補助,防返貧的實時監(jiān)測排查、清明時節(jié)的森林防火、夏秋季秸稈禁燒等等。駐村如同秧苗扎根泥土,稻香背后是根須擁抱泥土。在與農(nóng)戶打交道過程中,從一開始的“你來這干嘛”到“進來喝杯茶再說”,從“陌生的客氣”到后來的“親切而隨意”,淳樸的村民們接納了我、認可了我?!巴鈦砜汀背蔀榱恕靶麓迕瘛?,那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如同釀酒一般,經(jīng)過沉淀后的剎那花開,覺得駐村的辛苦與疲憊皆是值得。
喜歡清晨登上茶園,抖落身上的露珠,細嗅茶尖的清香,望著滿山翠綠的青茶,想起自己爭取投資、爭取支持、爭取項目時的辛酸,但看到脫貧戶陳細花因采摘茶青每年增加3000多元收入,臉上綻放幸福的笑容時,就覺得自己吃再多苦也值。村里像陳細花這樣的農(nóng)戶還有20多戶,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農(nóng)村重實干,百姓重實際,在自己最青春的時節(jié),能為老百姓做些實事,實在是榮幸之至。
“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币豁擁摰膱蟊聿牧?、一項項的臨時加急、一次次的走訪調(diào)查,迫使我不斷調(diào)整心態(tài)、轉(zhuǎn)變角色、找回狀態(tài),也讓我漸漸了解東山、懂得東山、融入東山。目睹過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農(nóng)家風(fēng)光,遇到過爭高論低、面紅耳赤的家長里短,經(jīng)歷過有口難開、無能為力的愛莫能助,見證過身殘志堅、不甘平凡的勵志典型。扎根泥土、走進群眾,讓我體悟到了“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夜訪歸來,在燈光與暗影的斑駁間行走,多少個寂靜的片刻,讓我體悟到充實和豐盈。東山的夜晚靜謐是有聲的,窸窣蟲鳴,隱隱犬吠,讓人心安。久居都市那顆躁動的心,在此時也平靜下來。時間總是連軸向前趕,村里的風(fēng)貌總是階段式變化。不經(jīng)意間等你回過神來,路燈下河邊的護欄白天就安裝好了,剎那的驚喜,讓你恍然間,發(fā)覺東山不再是自己的客居之地,這里有我揮汗的青春,烙刻我奮斗的第二故土。
山間草木豐,蓮葉碩如蓋。久駐山村里,便有“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的感覺。村里的“雞毛蒜皮”事,一項一項接踵而至,往往這項工作還在推進,另一項工作就找上門來,感覺自己像個“陀螺”,成就感與疲憊感交融得淋漓盡致。小事匯聚成珍貴記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筆記錄民意,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進步,擦亮著奮斗的底色。“擼起袖子加油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向未來作出的承諾。
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如同遍布祖國鄉(xiāng)村里所有的“小鎮(zhèn)做題家”一樣,我們像稻子在肥沃的稻田里抽穗發(fā)芽、在汗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的同時,又以駐村幫扶工作為考場,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考題,以鄉(xiāng)親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作為我們前行的動力,克服困難,艱苦奮斗,以自己實際行動為筆,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以微薄之力托起人民群眾“穩(wěn)穩(wěn)的幸?!?。
(作者單位:黃石市發(fā)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