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圣
近年來,群文閱讀在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且易于記憶的工具,將其應用于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知識體系,促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模式時,教師應運用結構化原理整合群文閱讀資源,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結構,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系統(tǒng)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思維能力,利用有效的閱讀資源,幫助學生獲取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提升群文閱讀效率
群文閱讀是對具有相似意義、相似主題、相似結構的文章進行綜合研讀。小學生很難做到有條不紊,有效率的閱讀,因此,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不但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并且,繪制思維導圖時使用的繪圖手法有助于不同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率。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群文閱讀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歸類整理和提取文章思想主旨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簡易直觀的思維導圖將復雜的文本內(nèi)容形象化,幫助學生擺脫邏輯規(guī)則的束縛,自由地運用本能想象和意識構建個性化、清晰化的文本框架。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同時,思維導圖還能明確地展現(xiàn)群文的共性和個性特征,有利于促進學生辯證思維的發(fā)展。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了一條通往書海的新路徑,提高了閱讀效率,增強了學生的閱讀信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群文閱讀中。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創(chuàng)作和遐想的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興趣和信心的驅動下,學生更易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思維導圖還能幫助學生更具體、更明確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提高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二、思維導圖模式下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挖掘群文閱讀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除教材中的文本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其他適當?shù)馁Y料進行拓展。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興趣。由于閱讀材料數(shù)量較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整理閱讀材料,讓學生清晰地把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結構,從而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資源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適當?shù)拈喿x資源進行教學。
例如,《爬山虎的腳》一文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仔細閱讀全文。文章首先描述了爬山虎的生長區(qū)域和葉子,然后詳細講解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特點和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作者的寫作順序有條理地呈現(xiàn)出來,以便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理和分類。
2.創(chuàng)新互動合作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作潛力
在群文教學時,教師應該設立一個明確的“議題”,以此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這個“議題”的設計應具備開放性和可交流性的特征。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思維和創(chuàng)作潛力,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互動合作模式,圍繞群文議題這個核心線索,構建整體性的文本結構。在充分發(fā)揮個體智慧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分享智慧,逐步構建文本架構,由此營造活躍的語文課堂氛圍。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學生的智慧,以實現(xiàn)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學習《母雞》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要求每個小組繪制這篇文章的思維導圖?!赌鸽u》一文描述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基于這一主旨,教師可以設立相應的議題,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分析母雞的特性,并鼓勵學生自由選取角度,如從“母雞的勇敢”“母雞對雛雞的愛”“母雞的辛苦”等任意角度為主線來繪制思維導圖。比如,一組學生選擇以“母雞的辛苦”作為閱讀支點,繪制了樹狀思維導圖,將“母雞的辛苦”作為樹干。小組成員在課文閱讀過程中搜集能體現(xiàn)母雞“辛苦”的信息,將其記錄在樹枝上。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感悟,并展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母雞》與《貓》進行對比閱讀,通過繪制這兩篇文章的思維導圖來對比這兩篇文章在結構層次和主旨思想方面的不同特點,并總結作者的寫作特色?;谒季S導圖開展的群文閱讀合作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和交流互動能力,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活躍度,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
3.開展單元教學總結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完成了一個單元內(nèi)容的學習后,教師應鞏固和深化學生在本單元學到的知識。比如,可以開展單元總結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回顧、整理、總結并反思在群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完善思維導圖,為后續(xù)的單元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回顧已經(jīng)繪制的思維導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教師也可以采用課外拓展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選擇一篇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運用思維導圖閱讀法,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實踐當中;教師還可以組織閱讀比賽,要求學生在課外選擇一篇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通過思維導圖對文章進行分析,并與課文進行對比。
例如,在學習了《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和《女媧補天》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這幾篇課文。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盤古、精衛(wèi)、普羅米修斯和女媧分別展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在這幾篇課文中,作者是怎樣將故事敘述完整的?”通過提問,學生把閱讀課文時繪制的思維導圖拿出來進行復習、分析和對比。如,在分析和比較這幾篇課文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神話類文章在寫作時通常采取以下步驟:先介紹起因,為神話人物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背景;再描述神話人物在改變現(xiàn)狀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詳細描寫其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以凸顯他們的個性化特征和思想;最后重點描述結果。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了解到一篇完整的故事,包括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而在寫作過程或者描述一件事情時,也應清楚地表達其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通過鞏固這一單元,學生將學會如何在群文閱讀中提取、比較、整合以及批判創(chuàng)新,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思維導圖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深入挖掘其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并熟練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創(chuàng)新課堂互動合作的閱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力。再加之有條不紊地開展單元教學總結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