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銓
華君武畫過這樣一幅漫畫。漫畫里,有一個人剛種好一棵樹,正當他手拿灑水壺準備給那棵樹澆水時,猛然發(fā)現(xiàn)有個頭戴鴨舌帽、雙手抱膝的中年人,背靠小樹,悠閑而坐。植樹人不明所以,眉頭緊皺:“你在這兒干什么?”“鴨舌帽”轉(zhuǎn)過頭,一句話就把植樹人驚到了:“等著乘涼?!?/p>
這幅畫看上去很簡單,但仔細思考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想不勞而獲的“乘涼人”。
我就碰到過這樣一個“乘涼人”,他就是我的同學小張。小張平常比較懶,每次班級勞動他都不愿出力,躲在教室里玩也就算了,可偏偏還要把別人的勞動成果想方設法地據(jù)為己有。
記得有一次,班里要大掃除。就在大家你擦黑板我掃地,干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有一個人在偷懶。”聽到小麗的喊聲,所有人都朝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第四排靠窗的座位上,那個蹺著二郎腿,一邊不停往嘴里塞零食,一邊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面前的漫畫書不時打哈欠的人是誰?又是小張!小王上前一步,“關切”地問道:“你不舒服嗎?”
“沒有呀……”小張說完,小王立馬變了臉,低沉著聲音怒吼起來:“那你憑什么不勞動?”見小王青筋暴起,眼里的火仿佛要噴出來,小張脖子一縮,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抓起拖把,加入大掃除的隊伍——可即便是加入了,他也只是裝模作樣地東拉拉、西甩甩。
過了一會兒,老師來檢查打掃進度了。一進教室,她就一一詢問每個人打掃衛(wèi)生的情況。輪到小張時,老師問:“你做了些什么?”小張先是一愣,繼而眼珠子轉(zhuǎn)了兩下,在咽了兩次口水后,回答道:“我……我倒了3包垃圾,還……還掃了地、擦了桌子……”見他不但說謊,還盜取他人的勞動成果,身旁的小李聽不下去了,拍了一下桌子,打斷了他:“你說謊,你根本沒倒3包垃圾,只倒了1包!”小王更氣,指著小張的鼻子大叫道:“桌子明明是我擦的,怎么變成你擦的了?”其他人也你一言我一語地揭發(fā)小張的“罪行”。
同學們越說越激動,老師越聽臉越黑,小張則越聽心越虛,直冒冷汗,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見他連認錯都不干脆,老師氣得聲音都有些顫抖:“你偷懶也就算了,竟然還撒謊!這個星期班里的衛(wèi)生你全包了!”“不要??!”聽到老師的這個決定,小張痛苦地發(fā)出了一聲悲鳴……
“不勞”本身已經(jīng)不對了,還想有所“獲”,就更不應該了。如果你也想像小張這樣做,那么請事先做好受別人唾棄,接受被懲罰的心理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