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郡
一、蘇軾成就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四川例證》)每一位走進三蘇祠的游客,都會首先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重要講話。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唯有兩姓一門三父子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曹氏三父子和蘇氏三父子兩家?!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田野”(王充《論衡》),蘇軾為人所知的貢獻,除在詩詞書畫等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外,還有在地方任職四十多年期間取得的系列不俗的政績:在杭州疏通運河,西湖筑堤;在潁州賑濟災民,解除水患;在徐州組織抗洪,維護治安;在密州滅蝗祈雨,建立慈善機構(gòu),收養(yǎng)棄嬰;在儋州鑿東坡井,宣傳文教;等等。
二、蘇軾地方政績的分析
(一)家庭文化的熏陶
蘇軾自幼天資聰慧,11歲時讀《后漢書》的《范滂傳》,就被一身正氣、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的范滂深深感動,陡然問母親道:“兒若要做范滂,你許我嗎?”“你能做范滂,難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嗎!”蘇軾母親程夫人凜然答他。在如此家風的熏陶之下,蘇軾從此愈加刻苦讀書,暗暗下定了建功立業(yè)的壯志。
(二)一舉成名
公元1057年,蘇軾和弟弟蘇轍跟隨父親蘇洵來到汴梁城參加科舉,其考試時所寫的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得到當時文壇泰斗歐陽修的高度肯定。據(jù)說,要不是歐陽修為避嫌好友曾鞏,蘇軾的文章可評頭等一名,因此科舉考試中蘇軾兄弟“暴得大名”,甚至北宋仁宗皇帝在看完他們的卷子之后,對妻子曹皇后說道:“吾今為吾子孫得天平宰相兩人?!币惠呑訉以嚥恢械奶K洵,回顧自己科舉的困難歷程,再看看兩個孩子的出色表現(xiàn),感慨萬千:“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奮厲有當世志”,讓我們懷著對“賢守”蘇軾的仰慕之情,共同穿越歲月的長河,挖掘其精神富礦,汲取其奮進力量,共同砥礪前行。
(三)經(jīng)時濟世的政治抱負與作為
蘇軾雖才華閃爍古今,為官仕途卻頗為坎坷。但無論他為官哪方,總能造福當?shù)?。每到一處地方便盡力為百姓做事,絕不尸位素餐。密州滅蝗,徐州抗洪,杭州、潁州賑濟災民,修繕西湖,揚州停辦擾民的萬花會等。1074年,蘇軾密州上任,旱災、蝗災一起來,他一邊上述朝廷,請求豁免秋稅,一邊親自下田,帶領(lǐng)民眾投入滅蝗戰(zhàn)斗?!皬膩砘群当叵噘Y,此事吾聞老農(nóng)語?!保ā洞雾嵳聜鞯老灿辍罚┰诰葹倪^程中,他與百姓打成一片,認真地向他們學習,研究出滅蝗抗旱的辦法。當?shù)乩限r(nóng)說,蝗蟲遺子于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他鼓勵大家用火燒法和掘田取卵法消滅蝗蟲,并以工代賑,“得米濟饑還小補”(《次韻章道傳喜雨》),一舉兩得。最終取得積極的效果:“縣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畝,更看蠶婦女過初眠?!保ā洞雾嵳聜鞯老灿辍罚┰娭刑K軾自注:“蠶一眠則蝗不復生矣?!痹偃纾K軾到徐州抗洪初期一籌莫展,他找到當?shù)匾晃挥薪?jīng)驗的老人,詢問抗洪之法,老人告訴他,徐州城并非逢水必破,過去有一次曾經(jīng)在城外筑起兩道堤壩,一道從小市門外,絕壕而南,另一道從新墻之外絕壕而西,保住了徐州城……1091年,他上任潁州,那里不僅有水災、旱災和盜賊,居然還有雪災,生活不止一遍一遍地考驗他,但他依靠人民,興修水利,捕捉盜賊,接連上書朝廷,請求免除災民賦稅,發(fā)放救濟錢糧……他是依靠人民的實干家,是真工匠。正是憑著這股忠于職守、問計于民、關(guān)心民疾的情懷為地方執(zhí)政者樹立了為人、為政的標桿。
(四)蘇軾地方治理的功勞
余秋雨曾經(jīng)在《蘇東坡突圍》中寫道:“黃州成就了蘇軾,而蘇軾也成就了黃州?!焙糜褟垜衙裨邳S州江邊建了一座亭,別人興味索然,他卻興之所向,把酒言歡,于是又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的詩句流傳至今。林語堂先生在他的《蘇東坡傳》里評價蘇軾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巨儒政治家。蘇軾一生坎坷,但無論是身處清風朗月的坦途,還是置身波濤洶涌的逆境,他都恪守仁民愛物和民胞物與的政治理念、為民請命的價值操守、兩袖清風的道德底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他的話說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每個人眼中的蘇軾都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正如林語堂先生在他的《蘇東坡傳》的序言中所說的那樣,蘇軾心存浩氣,熱愛生命,生機盎然,方笑看人生。他是美食家、釀酒師、教育家、佛學家,甚至是生活中的幽默者,這些獨特的品質(zhì),讓每一個喜歡他的讀者視他為精神食糧,也因為他的豁達,讓人懂得了只有寬恕他人,才能饒恕自己。蘇軾一生漂泊不定、宦海風波險惡,一生歷經(jīng)五朝,夾于新舊兩黨之爭,得意時少,失意時多,無論身在何處,他都努力心境合一,努力做好一個心里沒有負擔的快樂之人,心中充滿陽光,不再畏懼生活的黑暗。也正因如此,即使身處天涯海角,他也能傳道、授業(yè)、解惑,為黎族的孩子啟蒙,并且為儋州培養(yǎng)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進士。
(五)蘇軾與王安石
蘇軾與王安石同為影響歷史的巨人,才華橫溢,有主見,有擔當,他們是政治上的對手,又是文壇上的知音。早在1061年蘇軾兄弟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試中大放異彩的時候,時任知制誥的王安石就不以為然,后來年輕的蘇軾堅決地站在王安石變法的對立面,最終演變成兩人的恩怨和憎恨。然而,在蘇軾因“烏臺詩案”即將遭遇殺身之禍最危險的時候,王安石決絕地站了出來,大聲疾呼:“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王安石何嘗不是一位“致君堯舜”的英雄,他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飛來峰》)的極大政治勇氣開動變法,只是后來由于“求治太急”“進人太銳”,使一些小人混進變法的隊伍,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少安”(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失去了改革的初衷,這也是一直身在百姓中的蘇軾反對變法的根本原因。時間如長江的流水,逝者如斯,1084年,蘇軾路過金陵拜訪王安石,當年意氣風發(fā)、壁立千仞的改革先鋒也變成了“騎驢病叟”,千絲萬語、水火不容已如滔滔江水東逝去,他們同游蔣山、秦淮河,飲酒賦詩,唱和題字“江山之勝,傾想平生”,真的到了“騎驢渺渺入荒坡,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蘇軾《次荊公韻四絕》),相逢一笑泯恩仇,演繹人生的悲歡離合。
(六)工匠精神的底色
時至今日,我們大力倡導的大國工匠、勞動模范、優(yōu)秀勞動者等等一切無不彰顯著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和人民群眾主體性的人民性。蘇軾被貶儋州期間,黎族漢族不團結(jié),黎族百姓被歧視,為此,蘇軾寫了《和陶勸農(nóng)六首》,以此提倡民族平等,倡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當?shù)匕傩找矡釔厶K軾,雖然海南米貴如珠,但到過節(jié)的時候,鄰里們都會與他一起分享自家的酒肉,“白頭穿林要藤帽,赤腳渡水須花縵。不愁故人驚絕倒,但使俚俗相恬安”,與百姓打成一片,心心相融。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人民,在這方面蘇軾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不分朝野,他始終扎根人民、積極作為,保持工匠精神的底色,歷經(jīng)千年而不倒,甚至更加光彩照人,這都是人民的力量。杭州、潁州、定州……“東坡處處筑蘇堤”,一道道堤壩,一片片人心,光照日月。
三、再談工匠精神
蘇軾用“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的安然,尋去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通過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地,都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人民,才能在逆境中不被打垮,笑著面對生活,活出不一樣的人生,這是工匠精神內(nèi)化的根本,是人類社會永不褪色的精神之本。
蘇軾被稱為一代能吏,在行政之中處處表現(xiàn)出過人的執(zhí)行力,一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做事,絕不玩忽職守。在與好友王鞏的詩中寫道:“某未嘗求事,但事來,即不以大小為之。在杭所施,亦何足道,但無所愧怍而已?!保ā短K軾集》)二是做事有章法、賞罰分明。如蘇軾在治理河北盜賊時的思路就很明確,一方面著力解決老百姓的生存問題—消除盜賊賴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嚴明法紀、信賞必罰。將治標和治本結(jié)合,一個干練、豁達、威嚴的能吏清晰地站在我們面前。三是在“大我”和“超我”兩個方面的飛躍?!按笪摇薄灰詡€人進退為介懷,而始終心懷天下,愛民如初,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俺摇薄獙€人的喜怒哀怨升華為超然、灑脫的情懷。將仕途的抑郁轉(zhuǎn)為創(chuàng)作和愛民的新動力,始終在努力耕耘,不因外物羈絆太久,內(nèi)心的寧靜、一心為民的責任,再結(jié)合始終不放棄的努力。以天下蒼生為念,不以個人政治得失為介,這樣的政治氣度、民生情懷、人道關(guān)懷,不正是工匠精神底色的要求嗎?
李強總理說過,“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我們黨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決策的科學性、強大的執(zhí)行力正是取得治理成效的關(guān)鍵因素?!盁o所愧怍”的初心、實事求是的作風,扎根基層,向人民學習的態(tài)度,應對當今的執(zhí)政者有更多的啟示意義。
日月輪回,蒼天見證,蘇軾的這種勤于職守、為民請命的干事?lián)數(shù)墓そ尘癫坏哂袣v史價值,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滿身帶著“心在最高處,根在最深處”的工匠精神底色的蘇軾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即使千年時光,歲月悠悠,他仍然光芒萬丈,繼續(xù)照亮前行的路。只要我們與蘇軾一樣“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無論眼前如何困難,只要扎根人民,勇敢地和人民站在一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明天的中國必將更加絢麗多彩。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大國工匠? 能工巧匠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與探索”(項目編號20SKSZ11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