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清 揚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種植極品品種,就像娶一個絕色美女當老婆,你要給她最好的生活條件,住大別墅,穿名貴衣服,用名牌化妝品,養(yǎng)尊處優(yōu),這樣她才會光彩照人;如果你讓她天天陪著你在田里干活,不出3 年,她就像黃臉婆一個,還不如普通農村婦女來得身強力壯。
“太秋”甜柿就是這樣一個極品品種。
我第一次嘗到“太秋”甜柿是在2016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樂縣的柿子種植大戶廖桂泉(平樂縣金正豐農業(y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已故)寄給我的。品嘗之后我當即給他回復了一句話——“一個足以秒殺所有柿子的極品品種?!?/p>
但這么多年過去,“太秋”甜柿并沒有像“紅美人”柑桔、“妮娜皇后”葡萄等極品品種一樣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門水果,甚至很少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究竟是什么原因埋沒了這個品種?種植“太秋”的效益究竟怎么樣?有哪些技術難點?還能不能發(fā)展?本專題匯集了近5 年來我走訪的典型案例,從不同的角度來解答這些問題。
廖桂泉2018 年做了一款非常高大上的包裝盒,每盒放8 個“太秋”甜柿,售價268 元/盒。包裝盒上還寫著我第一次嘗了他寄給我這個品種時給的評價:一個足以秒殺所有柿子的極品品種。
▲廖桂泉在查看“太秋”甜柿的著果情況
的確,這個來自日本的甜柿品種,不光能在柿子界唯我獨尊,就連在整個水果界也算得上是一個極品水果——口感細、嫩、脆、甜,驚艷絕倫。在2018 年iFresh 亞洲果蔬產(chǎn)業(yè)博覽會上,廖桂泉帶去的“太秋”甜柿還入選“2018 年度中國最受關注的水果品種十強”,這讓他更是喜出望外。
“為什么品質這么好的一個品種,卻一直沒有大面積發(fā)展?”我潑了他一盆冷水。
“‘太秋’ 是1996 年從日本引到國內的,到2015 年才過品種保護期,所以到2016 年才敢在市面上正式推廣,以前都是偷偷摸摸地種,我們還給它起了個別名叫‘大秋’。另外,‘太秋’是‘富有’的后代,與國內常用的柿子砧木存在不親和問題,我們一直到2014 年才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了。”在廖桂泉的育苗基地,他指著一片長勢中庸、葉片較小的野柿子苗跟我說:“這種是我們從山上采集的7 種野柿子中篩選出來的親和性最好的品種,如果用其他品種做砧木,要么當年的成活率就很低,要么兩三年后樹勢衰弱,甚至死亡?!?/p>
“那你這幾年一共推廣了多少面積或者多少株苗?”我詢問道。
“賣出去的苗子按面積計算大概有2 000 多畝(1 畝約合667 m2,15 畝即1 萬m2為1 hm2?!幷撸?020 年各地種下的小苗都會陸續(xù)掛果。”廖桂泉說:“現(xiàn)在全國投產(chǎn)園尚不足5 000 畝,發(fā)展最快的是山西臨猗,那里原來就是‘陽豐’的產(chǎn)區(qū),現(xiàn)在在更換品種?!?/p>
“在北方種植有什么問題嗎?”廖桂泉的基地在廣西平樂,與山西臨猗相距上千公里,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
“-15 ℃是極限低溫?;驹诤颖焙蜕綎|南部,這是一條分界線?!绷喂鹑f。
“能過黃河嗎?”我腦海中畫不出河北和山東南部這條分界線,但是對祖國的母親河——黃河印象深刻,“突尼斯”軟籽石榴就過不了黃河。
“能過?!绷喂鹑浅?隙ǖ卣f:“山西臨猗就在黃河以北,那個地方從2003 年開始就發(fā)展‘陽豐’,到現(xiàn)在大概有六七萬畝面積了,種出來的品質很好?!?/p>
“是不是可以種甜柿的地方都可以種 ‘太秋’?”我找到更簡單的區(qū)域劃分方法。
“對!都可以種,因為-15 ℃是甜柿的極限溫度?!绷喂鹑俅螐娬{道。
“如果低于-15 ℃的極限溫度,是不是可以種在溫室大棚里?”我笑著問道。
“可以??!” 廖桂泉毫不猶豫地回答道:“2018 年3 月20 日已經(jīng)在大連試種了,大樹移栽,帶土球過去的,種了2 個棚,當年就掛上果了,品質很好?!?/p>
“在溫室里不需要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嗎?”我刨根問底地問道。
“都不用,這個品種專家原來說需要人工授粉的,但經(jīng)過我們這十幾年來的種植,證明是不用人工授粉的。”廖桂泉說。
“那南方種植主要存在哪些問題?”我再回到眼前的種植環(huán)境。
“南方雨水多,果面容易出現(xiàn)黑斑和裂紋,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地面覆膜、果實套袋等措施,就可以減少黑斑和裂紋。有條件的最好采用避雨栽培,就像栽葡萄那樣的簡易避雨設施,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成本也不太高?!绷喂鹑f。
“大家普遍反映這個品種栽植成活率不高,這如何解決?”2016 年,廖桂泉曾寄給我4 株“太秋”苗,路上運了幾天,在家里又放了幾天,結果定植后只成活了1 株,以至于這兩年別人咨詢我是否可以發(fā)展“太秋”甜柿時,我都回答要慎重。
種都種不活,品質再好也是枉然。
“對,緩苗期很長。”廖桂泉答非所問。
“緩苗還好,主要是死亡率很高?!?018 年我就這個問題還特意去了一趟浙江富陽,咨詢中國林業(yè)科學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柿子專家龔榜初和當?shù)亍疤铩碧鹗练N植戶,答案是柿子的移栽成活率都不高,最好先種砧木苗,一年后再行嫁接,可保成活率。
“這也是一個方法,我們針對大的客戶會這么做。在廣東懷集有100 畝的基地我們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幫助他們建園的,成活率很高?!绷喂鹑f:“柿子移栽成活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它的主根發(fā)達、須根不發(fā)達,所以在種植前應先行催根,等須根萌動后再行定植,這是關鍵。如果有個別苗木沒有成活,我們就用營養(yǎng)缽苗補上,可以保證100%的成活率,而且生長整齊?!?/p>
“你們在做營養(yǎng)缽育苗?”我2017 年來平樂時還沒有聽廖桂泉提及用營養(yǎng)缽育苗。
“對,2018 年我新弄了一塊60 畝的育苗基地。我們看到廣西柑桔營養(yǎng)缽苗比裸根苗貴一倍,而且很多人還是喜歡買營養(yǎng)缽苗,因為長得快,所以我們也嘗試用營養(yǎng)缽培育‘太秋’苗,解決移栽成活率低的問題。今年(2018 年)共育了9萬缽,年初的時候嫁接了6 萬缽,已經(jīng)在陸續(xù)出圃。明年(2019 年)計劃培育15 萬~20 萬株營養(yǎng)缽苗?!?/p>
“這個育苗成本比常規(guī)育苗要高多少?”我又問道。
“要高6~7 元/株。因為營養(yǎng)缽、培養(yǎng)基都是買來的,還有人工成本也特別高?!?/p>
廖桂泉的營養(yǎng)缽苗售價是50 元/株,比普通苗貴20 元/株。因為需要專車運輸,還要加上2~3 元/株的運費。
“太秋”幼樹上出現(xiàn)的砧穗嫁接不親和現(xiàn)象▲
▲廖桂泉的“太秋”容器苗
但不管成本提高多少,對“太秋”來說,營養(yǎng)缽育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這個極品品種的規(guī)?;茝V奠定了基礎。
2019 年“花果飄香五周年論壇”舉辦之際,徐云林(浙江省海寧市黃灣鎮(zhèn)云之林家庭農場法人)帶來了兩箱“太秋”,一箱給大家品嘗,一箱送給我:超大個,細嫩多汁,口感絕佳。我關注這個極品甜柿已有數(shù)年,在廣西桂林、浙江富陽和陜西楊凌都品嘗過,但徐云林的“太秋”無論外觀還是內質都是出類拔萃的,讓我印象深刻。
2020 年9 月1 日,我便到海寧一探究竟。徐云林的甜柿園位于杭州灣北側,園子不大,只有10 畝,依山而建;山上是徐云林種的楊梅,大致也有10 畝面積。門口豎一宣傳牌,上書:云之林家庭農場。
“你再晚來半個月就可以嘗到‘太秋’了?!毙煸屏种钢車氖翗湔f。
有碩果累累的成年樹,也有初掛果的幼樹,分片種植,很整齊。接觸“太秋”這么多年,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一個像模像樣的“太秋”種植園,不由心生贊嘆:“真不錯!”
“你要自己種得好才能推廣?!毙煸屏种毖圆恢M地介紹自己的重點是苗木。1984 年進入林果行業(yè),種過楊梅、柑桔、梨、桃等果樹,2007 年從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引種“太秋”甜柿,“買了300 株苗試種,一直到2013年才上市?!?/p>
“為什么到第7 年才上市?”我疑問道,眼前這片2017 年種植的幼樹都已經(jīng)開始掛果了。
“因為那個時候種的都是裸根苗,緩苗期很長,定植后第3 年還是一棵小苗,到第5 年才陸陸續(xù)續(xù)掛果。”徐云林解釋道。
“那時候的成活率有多少?”我想起“太秋”甜柿的一個致命傷。
“不到50%。”徐云林解釋道:“因為柿樹含有丹寧,如果是裸根苗,根系受傷后就不容易愈合,所以成活率低,緩苗期長。”
“這里有兩個因素?!蔽依砹讼滤悸?,再問道:“一個是你剛才說的柿子根系的問題,另外一個是砧木的親和力問題,你覺得哪個問題更大?”
“現(xiàn)在只要砧木是親和的苗木,帶土球,或者帶營養(yǎng)缽,大部分苗種下去是沒有問題的。但也存在少量不行的,這跟嫁接口的愈合情況有關,也是因為柿樹含有丹寧,嫁接口容易產(chǎn)生隔閡,外邊看上去是愈合了,但中間部分可能沒有完全愈合,它有空隙,就會影響植株的生長。”
看來丹寧(又稱鞣酸類物質)是“背鍋俠”,包括吃柿子容易得結石也是它的罪過。
“這個比例有多少?”我追問道。
“我2017 年種的,當年的成活率可以達到90%,但還是有20%的樹苗不死也不長?!比钣澜。ê幨性ㄦ?zhèn)牛頭山家庭農場負責人)也種了10畝“太秋”,一部分苗是從徐云林這里買的:“從他這里拿的苗要好一點,但也有差不多10%的苗子長不好或者死掉?!?/p>
這已經(jīng)是很好的成活率了。從其他引種者的反饋看,成活率一般也只有徐云林最初種“太秋”時說的50%。這就是“太秋”盡管品質超群,但一直沒有規(guī)模發(fā)展的第一瓶頸。
“像我這批3 年生的樹,是4 月17 日種植的,帶土球移栽,定植之后蓋防草布保濕,5 畝地只死掉2 株?!毙煸屏种钢矍斑@片初掛果的幼樹說。
第一是要帶土球,第二是要做好保濕,這是提高“太秋”種植成活率的兩大關鍵。
“‘太秋’最好吃的時間在什么時候?”我又想起論壇上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口感。
“10 月中旬到11 月上旬。”徐云林介紹道:“‘太秋’的銷售期可以長達3 個月,從9 月初開始,到12 月初結束。前期糖度一般在13%左右,口感脆爽,適合年輕人;后期糖度可以達到20%,口感酥脆,適合老年人?!?/p>
“為什么你的‘太秋’個頭比別人的大,而且肉質更細嫩?”我問其中原因。
“我這片地原來是水稻田,不缺水,所以長得大。如果種在山上,果實要小一點,因為果實生長發(fā)育的時候容易缺水。”徐云林說:“相對來說,種在平原方便管理,產(chǎn)量更高,但是地下水位必須控制在50 cm 以下?!?/p>
“整形修剪方面有講究嗎?”我看了看周邊的植株,沒看出具體的樹形,但結構勻稱,通風透光都很好。
“他比我講究?!毙煸屏种钢钣澜≌f:“他做三主枝開心形,種下去留3 根枝條。我種下去50 cm 定干后就不去管它了,第一年隨便它長;如果長勢不好,冬季修剪時我就全部留10 cm短截,再長出來就強了?!?/p>
“前期多留枝葉,不要去考慮樹形問題?!蔽铱偨Y道。這種先亂后治的方法在其他果樹上也經(jīng)常使用。
“對,開心形整形的最大問題是枝條少,前期產(chǎn)量低。柿樹一般只抽一次春梢,很少有夏梢和秋梢,所以它不會郁閉,太密的可以剪掉一點。” 徐云林詳細講解道:“成年樹每株選留30個粗壯的枝條作為結果母枝適當短截,因為柿樹的枝條上部是混合芽,下部是葉芽,所以不能短截得太厲害,不然第二年長出來的都是生長枝了。一般粗壯的長枝條可以剪掉1/4~1/3,短枝條剪掉5~10 cm 就可以了。第二年萌發(fā)的結果枝,如果長勢旺可以留2 個果,長勢弱的只留1 個果。像我這種四五年生的樹一般要求株產(chǎn)在25 kg 左右,單果重在350 g 左右?!?/p>
“留強不留弱?!蔽掖笾侣牫隽恕疤铩碧鹗恋男藜粢I。
“小枝條到明年是開雄花的,粗壯的枝條是開雌花的。剪掉小枝條可以減少養(yǎng)分流失,但也帶來一個缺點,容易造成內膛光禿,葉面積太少,所以也不能全部剪掉?!?/p>
徐云林接著介紹,種植“太秋”的重點是防治炭疽病。萌芽前要噴施一次石硫合劑;謝花后每半個月要噴一次殺菌劑(咪鮮胺、世高、多抗毒素等),如果雨水多、濕度大,最好7~10 天噴一次,直到出梅。冬天一株樹施半袋或一袋有機肥(35~40 kg),外加0.25~0.5 kg 復合肥;生長季每兩個月撒施0.25 kg 復合肥,一年4~5 次。沒有滴灌,也不開溝。
“提高品質的訣竅就是多施有機肥?!毙煸屏终f。
“你們有沒有興趣去種‘太秋’?”我問前來參觀的陳孫良和陳燕(海鹽縣澉浦鎮(zhèn)仙桃緣農場法人)父女倆,他們種了幾十畝的桃園,2019 年在浙江農業(yè)之最——桃擂臺賽上一舉拿下最高糖度和綜合品質雙料冠軍。
“今年已經(jīng)種了七八畝。我覺得柿樹在管理方面比桃樹簡單,用工量要少,再一個掛果期長,不像桃子掛樹時間短,銷售壓力大?!标悓O良的理由跟阮永健如出一轍。
阮永健3 年前種了一片葡萄園,盡管葡萄掙錢快,但葡萄的用工問題仍然讓他不堪重負,所以縮減面積,改種管理簡單、用工省的柑桔和柿子。
“但是‘太秋’也有它的風險,比如市場開拓?!蔽姨岬较M者對柿子的忌諱。
“這個還是要靠宣傳的?!标愌嗾f:“只要讓大家認識到它確實好吃,銷售問題肯定不大?!?/p>
“如果你心態(tài)平一點,賣好蘋果那樣的價格是很好賣的,但如果想賣高價,你就要精細化管理,提高品質,再把包裝做得精美些,賣給有錢人。”徐云林這幾年銷售下來頗有心得,他的售價是60 元/kg,都在當?shù)劁N售。
“你覺得這個品種適合哪種類型的種植者?”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太秋”似乎不適合普通農民種植,他們會面臨種出來賣不掉的尷尬。
“我跟我老婆的想法就不一樣,她想搞柑桔苗,我就不想搞柑桔苗?!毙煸屏诸惐鹊溃骸耙驗楦探勖绲匿N售對象就是普通農民,買的都是幾十株上百株,一單也就幾百元到幾千元上下;我搞柿子苗,服務對象是農場主,是老板,少買點也有幾千元,多買點就是幾萬元。這是檔次問題?!?/p>
“如果把他們3 個人都當成你的客戶,你覺得誰最適合種‘太秋’?”我再問得具體些。
徐云林指了指陳燕,說:“還是年輕人最合適?!?/p>
因為,“種不是關鍵,銷才是關鍵。”
▲介紹自己種植理念的徐建康
徐建康(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希藝家庭農場負責人)是上過中央電視臺《致富經(jīng)》欄目的人。他的手機里還保存著那段時長25 分鐘的視頻,視頻的標題叫《“懶”著管,多掙錢》。他的“太秋”甜柿園也確實按照“懶著管”的理念管理的,種植密度大,行距4 m,株距1.5 m,樹冠直立向上,內膛光禿,葉片稀疏,樹上幾乎看不到果子。
“能多掙錢嗎?”我萬分好奇地問道。
還沒等徐建康回答,準備接班的徐冬曉(徐建康的兒子)忙解釋道:“我前幾天剛清園。今年(2022 年)是前期雨水太多,后期高溫干旱,所以產(chǎn)量很低?!?/p>
“明年(2023 年)就高產(chǎn)了?!毙旖道聵渲Γ钢l頂端幾個胖嘟嘟的花芽對我說:“這些明年都可以結柿子,我不要結太多,一株樹20 kg 就夠了?!?/p>
我將信將疑,眼前的這片已經(jīng)成年的柿子樹似乎不具備豐產(chǎn)的基礎,落葉早,殘留的葉片也缺乏光澤,看起來病懨懨的,跟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太秋”長勢迥然不同。旁邊園子的幼年樹更“慘”,才9 月份葉片就已經(jīng)全部掉光,提前2 個多月進入了“休眠期”。
“你的‘懶著管’種植理念是怎么形成的?”我還是挺好奇他是憑什么上了《致富經(jīng)》欄目。
“現(xiàn)在衢州公路兩側的樟樹、草皮都是我的?!币呀?jīng)年近七旬的徐建康詳細介紹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史——從小在農村長大,當過村主任,外出學習園林綠化,1999 年回來承包這片農場?!拔耶敃r買種子種了幾萬棵樟樹,種在那里,不澆水,也不施肥,更不打藥,10 年后就可以賣了,等于是坐在這里收錢。現(xiàn)在你看到的那么粗的樟樹都是以前種的……”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在果園中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徐建康是沿用了綠化苗木的管理模式。包括“太秋”1.5 m 的株距,他是打算邊種邊賣,最后挖2 株留1 株,把株距變成4.5 m。
“如果我賣掉中間2 株樹,前期所有的成本不就都拿回來了?這跟母雞下蛋是同樣一個道理?!毙旖档靡獾卣f。
徐建康種植“太秋”源于20 年前徐冬曉從別人那里拿回來的2 個芽。
“我兒子跟我說,這個柿子可以生吃,而且很好吃,我就嫁接在一株本地野柿子苗上,2 個芽活了1 個。因為長在樹陰下,植株很瘦弱,已記不清是第4 年還是第5 年才掛果?!毙旖祷貞浀溃骸拔疫@個人好奇心還是蠻強的,掛果第一年,紐扣大小的自然落果我也撿起來嘗,有一點點澀味,但不是很澀;等果子長大還沒留到現(xiàn)在這個熟度的時候,我就摘下來和朋友一起嘗,比蘋果好吃。從那一年開始,我就有想法了?!?/p>
已經(jīng)做了十幾年綠化苗木的徐建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育苗,擴大種植。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太秋”甜柿并不像樟樹或桂花樹那般隨意,光挑選砧木就耗費了5 年時間,蘭溪柿、君遷子、小果柿、油柿、廣西大核……最后還是在最初嫁接成活的那株野柿子上找到最合適的砧木。然后開始邊育苗邊發(fā)展,每年種植的數(shù)量不多,也就10 畝地左右。一直到現(xiàn)在,才發(fā)展到100 畝左右。
5 年前,最早種植的“太秋”開始投產(chǎn),定價50 元/kg,半送半賣。2021 年賣得最多,投產(chǎn)的30 多畝地賣了20 多萬元。
“去年(2021 年)著果很好,你看到的那些大樹有的掛了50 kg,所以導致今年(2022 年)沒多少產(chǎn)量?!毙旖到忉尩馈?/p>
“今年(2022 年)是小年?!蔽蚁肫鸸麡鋫鹘y(tǒng)種植常見的大小年現(xiàn)象。
“對,大小年?!毙旖嫡f:“他(指徐冬曉)去年(2021 年)說每株樹要用一袋羊糞,我說你算過沒有,一袋羊糞12 元,4 000 株樹差不多要5萬元,今年(2022 年)結的果子可能還不夠肥料錢。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講究一個‘穩(wěn)’字,搞農業(yè)不要去大投入,要量力而行。他像‘闊少’一樣,想把噴滴灌都裝起來,農藥都用高端的,我是不允許的?!?/p>
“我覺得滴灌和防鳥網(wǎng)還是要裝的,因為我們現(xiàn)在是靠天吃飯,太不穩(wěn)定了。” 徐冬曉抱怨道。
“像今年(2022 年)這么干旱,你裝了噴滴灌不是一年就回本了?”我?guī)托於瑫哉f話,畢竟果樹與樟樹不一樣,而且“太秋”又是特別難伺候的品種。
“我不是不想投這個錢,是說目前不投,沒到豐產(chǎn)期沒這個必要?!毙旖到忉尩溃骸案戕r業(yè)如果沒有效益,你做得再好也是空的。前期你只要把這棵樹養(yǎng)活,等到一定樹齡再去找產(chǎn)量,找品質。先把根引出來,把樹養(yǎng)起來,你別看它現(xiàn)在瘦巴巴的,肥一追上去,上半年就很好了,很漂亮的?!?/p>
密植且粗放管理的“太秋”甜柿園▲
▲“太秋”種植理念不盡相同的徐建康父子倆
“你一年用幾次肥、幾次藥?”我看眼前的樹就感覺缺肥缺藥,過于粗放。
“每年3 次藥、3 次肥。第3 次肥還要看情況用?!毙旖嫡f:“藥肥用多了絕對影響口感,你可以拿我的‘太秋’和別人的‘太秋’比比看,絕對不一樣。”
“3 次藥就夠了?炭疽病能控得???”我疑惑地問道。
我嘗過最好吃的“太秋”是海寧云之林家庭農場的果子,徐云林告訴我,種植“太秋”最大的難點是防治炭疽病,謝花后每隔7~10 天要用一次殺菌劑,直到出梅。
“你讓它發(fā)病也沒事。”徐建康反其道而行之:“你用藥越勤快,樹體的抗逆性越差;越自然生長,抗逆性越好。我們現(xiàn)在有個辦法是樹上的傷口越少越好,傷口多了,炭疽病會鉆到樹心里去,所以大的傷口一定要用涂抹劑涂過?!?/p>
“種樹就像培養(yǎng)孩子一樣,你不一定要富養(yǎng),要窮養(yǎng)一點?!毙旖祵π於瑫哉f。
“你怎么看你老爸的產(chǎn)業(yè)?”我問徐冬曉。他目前還在汽校工作,不算正式編制。從他關注我的“花果飄香”公眾號的熱度來看,大概率是要回來接班的。
“現(xiàn)在做哪一行都難,農業(yè)也難?!毙於瑫試@了一口氣說:“像我老爸,前期是掙到錢了,但現(xiàn)在也沒有,這兩年做綠化苗木也難。”
“你看好‘太秋’這個品種嗎?”我追問道。
時過境遷,雖然徐建康當年種的樟樹仍然可以坐等收錢,但愿意付錢的人越來越少?,F(xiàn)在農場中唯一可能出圈的就是“太秋”,而且面積不小。
“品種是看好,現(xiàn)在主要是沒量?!毙於瑫哉f:“像杭州的客商說,他不要漂亮的果,也不要大果,只要口感好,他都銷得掉。”
“他們現(xiàn)在出什么價格?”我詢問道。
“批發(fā)價30~36 元/kg?!?徐冬曉說:“明年(2023 年)另外60 多畝也開始投產(chǎn)了,等全部進入豐產(chǎn)期后,100 畝果園的總產(chǎn)量大概在10萬kg 以上,畝產(chǎn)1 000 kg 沒問題?!?/p>
陳榮(左)向胡志藝介紹自己的種植理念▲
“理論產(chǎn)值3 萬元/畝?!蔽倚χf。但凡用數(shù)學算出來的農業(yè)效益都算得上“暴富”。
“還要看天氣,那是在風調雨順的前提下?!毙於瑫砸残α诵?,他聽得出我話中有話:“所以我的想法與我爸有些不一樣,像滴灌、防鳥網(wǎng)這些基本設施還是要有的。然后分兩塊,在高海拔的地方搞一小部分精品,打打名氣;大部分還是搞產(chǎn)量,中等的個頭,中等的價格,口感一定要好。所以,我們現(xiàn)在的瓶頸不在銷售,而是在技術?!?/p>
“你覺得你老爸的技術還不過關?”我問道。
“不是他,是我的技術不過關?!毙於瑫詫擂蔚貞?。
“那你覺得你老爸的技術過關了嗎?”我不識趣地詰問道。
“技術這一塊他是過關了,就是管理這塊還有些欠缺。”徐冬曉說了心里話。
“種‘太秋’現(xiàn)在在技術上應該沒問題了,種活了,能結果了,而且能結出好果就是成功?!毙旖底孕诺卣f:“所以我們一直到2021 年才開始少量賣苗,如果自己都沒種好,干嘛去害別人!”
這倒是難能可貴!我也不再糾結于“懶著管”能否“多掙錢”的可能性。
陳榮(浙江江山恒昇生態(tài)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法人)的主業(yè)是環(huán)保,主要從事工業(yè)廢水處理?;诩亦l(xiāng)情節(jié)和政府號召,2013 年在浙江江山承包了1 000 畝土地,辦了一個食用菌廠,種了400 畝“太秋”甜柿。眼下正是豐收季節(jié),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果實,在田間進行預分選,然后運回庫房再行分選包裝。
跟徐建康“懶著管”和“省著用”的理念剛好相反,陳榮非常強調“可控性”和“執(zhí)行力”,所以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植株非常健壯,樹姿開張,葉片濃綠且厚實,果實大而均勻,并沒有徐建康所擔心的過多干預所造成的口感問題,起碼我嘗不出來。
雨露空間的胡志藝和沈曉東也沒嘗出差別來,反而對陳榮的果子稱贊有加,他們只是對采摘的成熟度提出要求,在現(xiàn)場一番比對、確定標準之后,這筆生意馬上談成,第二天開始發(fā)貨。
“你從工業(yè)轉投農業(yè),第一個瓶頸應該是技術,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的?”我先問道。陳榮學的是精細化工,浙江工業(yè)大學畢業(yè)。
“找專家嘛?!标悩s說。
“找龔老師?”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林業(yè)科學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的柿子專家龔榜初。在金華,徐建康已經(jīng)告訴過我,陳榮的“太秋”苗是龔榜初提供的。
“最早肯定是找龔老師,后來發(fā)現(xiàn)不行,因為他給我的技術方案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标悩s實事求是地說:“后來就在富陽找原來種過‘太秋’的農民,再加上江山本地的土專家,我們這里種獼猴桃的人很多,有些問題跟他們交流?!?/p>
“農民專家管用嗎?會不會出問題?”我對這兩個專家群體都比較熟悉,所以知道其局限性。
“大方向沒什么錯?!标悩s頓了頓,想起一件事:“2020 年9 月采果期一直下雨,連續(xù)下了1個月,果面就開始發(fā)黑。當時技術員也傻眼了,因為從來沒碰到過這個問題,不知道是什么病。開始以為是黑斑病,后來我們把這個柿子寄給林科院檢測,最后的結論是炭疽病。從那個時候起,我明白農民專家是憑經(jīng)驗,我們需要經(jīng)驗,但有些東西還必須依靠科學。”
“這之間怎么去平衡呢?”我追問道。這對老板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偏聽偏信都會出問題。
“科研院校的專家在理論研究上是沒有問題的,相當于讓你長了一雙眼睛,可以幫我們判斷分析,但如果依賴他們來指導實際生產(chǎn)是很難的,因為他們缺乏實踐經(jīng)驗;農民專家相當于給你一雙手,他們知道具體怎么做……”
“具體到炭疽病這個事情上,科研院校的專家讓你準確知道這是什么病,但具體用藥還得靠農民專家。”我在這個問題上也深有體會。大概10 年前,我曾就生產(chǎn)上遇到的梨樹病蟲害問題咨詢過國家某果樹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病蟲害崗位的大專家,結果給出的答案差點讓我驚掉下巴。
“對!我們還要結合地里的具體情況,最終形成自己的一套技術方案?!标悩s說。
“到目前為止,你給這個基地在技術上打多少分?”我笑著問道。
“估計還不能及格?!标悩s說。
▲管理相對規(guī)范的“太秋”甜柿園
工人們在田間進行預分選▲
“還不能及格?”這個答案讓我感到有點意外。因為對比徐建康的柿子園,這里的園相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即便謙虛,也不至于不及格。“目前還存在什么問題?”我繼續(xù)問道。
“因為我們還不具備掌控力?!标悩s解釋道:“今年(2022 年)花期的時候我們還碰到一個新問題,也是天天下雨,花瓣黏在幼果上,導致灰霉病爆發(fā),落果很厲害,不然今年的產(chǎn)量會更高。”
“農業(yè)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蔽腋袊@道。不由又想起自己在農業(yè)推廣部門待了20 余年的經(jīng)歷,越到后面越覺得搞技術沒前途,因為你管不了老天爺?shù)娜涡浴?/p>
“在管理方面你給基地打多少分?”我接著問資本投資農業(yè)另一個瓶頸問題。
“現(xiàn)在勉強及格。”陳榮在管理上的自我評分比技術分略高一點。
在建園之初,陳榮聘請了當?shù)匾晃煌诵莸拇逯攬鲩L,因為責任心不夠,又叫自己的老父親來管理。管了3 年,等到2019 年“太秋”正式開始投產(chǎn)時,陳榮又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因為之前種過柑桔的老父親也有“懶著管”和“省著用”的傳統(tǒng)思維,對技術員提出的施肥用藥方案能省就省,最后導致早期落葉嚴重。
更讓陳榮不可接受的是,在開會檢討問題的時候,老父親拋下一句“你們懂個屁”就揚長而去,留下陳榮和技術員在風中凌亂。
用“外人”,責任心不夠;用“長輩”,執(zhí)行力不行。左右為難的陳榮最后找到從來沒接觸過農業(yè)的表弟,唯一的要求——必須執(zhí)行到位,技術員說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要親力親為。這才有了陳榮口中的勉強及格。
“有什么方面可以提升呢?”我追問道。如果按照我在現(xiàn)場的評分,無論技術還是管理,70~80 分肯定會給的,這是我在國內見到的惟一一個像模像樣的“太秋”規(guī)模種植園。
“主要還是人員管理的問題?!标悩s說:“我們現(xiàn)在用工最大的是割草和打藥。按照工業(yè)的做法,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采用包干或計件的方式,像割草這種工作完全可以采取承包的方法,但我的表弟總是顧慮重重,在管理上缺少創(chuàng)新性,沒有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所以我只給60分,勉強及格?!?/p>
▲黃淮父子三人在查看“太秋”采收質量
“這個為什么會落實不了?”我曾經(jīng)在江西贛州見過單項農事作業(yè)采用承包的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他的想法比較多,一方面是擔心工人不愿干,另一方面是工價不好定。這塊明年(2023 年)我還是要跟他落實一下?!标悩s接著分析道:“比如原來割草需要10 個人,割4 個月,一個月工資3 000 元,那就3 萬元。我用相同的錢,采用承包的方式,可能5 個人就夠了,人員少了,對管理來說肯定是好的。但打藥咱們不敢承包,一旦承包他就不給你認真打了。我們現(xiàn)在采用的方式是加錢,原來100 元/天,加到120~130 元/天,讓他打藥的時間長一點。原來打一次藥要6 天,現(xiàn)在變成4 天半了。”
“我現(xiàn)在最大的焦慮就是找不到人干活?!标悩s嘆息道。
“你怎么看農業(yè)上這么多不可控的因素?工業(yè)上也存在嗎?”我把技術和管理上的問題都歸結為不可控的因素,一個是天氣不可控,一個是人心不可控。
“也有,但相對來說工業(yè)上沒有這么難?!标悩s說:“工業(yè)上你只要肯花錢,最終都能做到可控;但農業(yè)上有時候會無能為力,老天爺要下雨、要刮風,或者來場凍害、干旱,我們都無能為力,除非搞設施農業(yè)?!?/p>
“有沒有想過把‘太秋’種在大棚里?”我想起徐云林的觀點:如果把“太秋”甜柿當作“陽光玫瑰”葡萄一樣管,肯定管得好。
“如果在平地種植,我肯定往那個方向去了?!标悩s說:“而且我們整個種植思路就完全不一樣了,對養(yǎng)地就沒這么用心,通過大棚設施來控制植物的生長,但這樣種出來的東西不是我們心里想要的東西,這不是大自然真正的產(chǎn)品?!?/p>
“為什么你一個學化工搞工業(yè)的,心里也有這種天然的才是健康的、生態(tài)的理念?”我頗感困惑:“其實無論是營養(yǎng)成分還是農藥殘留,大棚和露地種植的產(chǎn)品在本質上是沒有區(qū)別的?!?/p>
“也許跟我們潛意識中5 000 年的農耕文化有關吧!”陳榮也說不出具體原因,只是笑了笑,接著原來的話題說:“我們種的是山地,不可能走設施化的方向,現(xiàn)在唯一可做的是,通過多施有機肥(菌渣和羊糞)和生草栽培,把土壤變得相對可控,把植株培養(yǎng)得強壯些,在防病過程中會占據(jù)一些主動權。通過‘地下養(yǎng)’和‘地上防’,雖然做不到像大棚那種90%以上的可控,但70%~80%的可控我認為是可以做到的?!?/p>
這也是他為什么非要讓擅長土地調養(yǎng)的許濤(杰士農科浙江事業(yè)部負責人)當天趕過來的原因。
我在2017 年就嘗過黃淮家的“太秋”。正在某水果供應鏈公司當電商總監(jiān)的他,沒有告訴我是什么品種,寄來的包裝盒上寫著“蘋果柿”。我一看這3 個字就猜出來了,能把蘋果和柿子關聯(lián)在一起的只有“太秋”這個品種。
那一年他躊躇滿志,因為家里800 株 “太秋”賣了50 多萬元,正準備將已經(jīng)挖掉的甜柿園重新種上“太秋”,并約了我第二年去他家看看,想通過“花果飄香”平臺進行推廣。但等我第二年秋天再聯(lián)系他時,黃淮告訴我,今年不用來了,全軍覆沒。所以2022 年9 月26 日路過福建永安時,我是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聯(lián)系他,不知道2022 年他的“太秋”表現(xiàn)是好是壞。
“今年(2022 年)應該是賣相最好的一年,就是個頭小點?!秉S淮在電話那頭告訴我。聽說我要去,他連忙從福州趕回老家。他剛從原來的公司辭職,那會兒正忙著籌建自己的新公司。
“這個品種太不穩(wěn)定了?!秉S淮抱怨道。
我眼前那片甜柿園初建于2002 年,黃淮的父母種下6 000 株“富有”和“次郎”,雖然產(chǎn)量不錯,但銷售困難,市場價只有6 元/kg 多。2008 年嫁接了幾根“太秋”枝條,2010 年黃淮嘗到果實之后,立馬建議父母改接,這才有了2017 年的躊躇滿志。
那一年,準備回來大干一場的黃淮和弟弟一起又種下3 000 株“太秋”。
▲果面出現(xiàn)黑斑的“太秋”甜柿
果面出現(xiàn)裂紋的“太秋”甜柿▲
“2018 年從7 月21 日一直到8 月22 日連續(xù)下了一個月的雨,果子全部黑斑,結果顆粒無收。”黃淮說:“當時我們考慮是否因為套的紙袋出了問題,所以2019 年花了30 萬元按照江西種臍橙的方式搭了一部分網(wǎng)室,不套袋,表現(xiàn)可以,這一年又賺了一點錢;本想等第二年再賣一年就全部搭網(wǎng),結果2020 年網(wǎng)室里面顆粒無收,一個果都沒有……”
“什么原因?”我居然在他的描述中聽出驚悚片的感覺。
“后來問來問去,說是要放蜜蜂授粉,所以去年(2021 年)趕緊把蜜蜂放進去,又掛果了,覺得網(wǎng)室栽培可能會成功;今年(2022 年)蜜蜂也放進去了,又是顆粒無收,里面一個果都沒有,真是奇了怪了!今年冬天可能要把網(wǎng)子全部割掉?!秉S淮無奈地說。
▲工人們正在車間分選包裝
“這個品種有沒有大小年現(xiàn)象?”我也解釋不了“一年有收,一年沒收”的原因所在,想起前幾天在金華希藝家庭農場時,徐建康也介紹過去年(2021 年)產(chǎn)量高、今年(2022 年)產(chǎn)量低的現(xiàn)象。
“沒有大小年?!秉S淮指了指網(wǎng)室外的柿子樹:“今年(2022 年)我弟弟進行了矮化修剪,剪得很重,果子少了,只套了18 萬個果袋,比去年少了8 萬個。剛好今年碰到干旱,幾個月不下雨,如果像往年一樣修剪,果個就小了?!?/p>
“‘太秋’到豐產(chǎn)期的畝產(chǎn)量能達到多少?”我好奇這個問題,前面看到的幾個果園要么是初結果樹,要么參差不齊,都沒有代表性。
“我們就按去年(2021 年)的產(chǎn)量算?!秉S淮核算道:“去年一共套了26 萬個果袋,商品果大概賣了17 萬~18 萬個,算5 萬kg 的商品果產(chǎn)量;按2 000 株豐產(chǎn)樹算,50 株/畝,40 畝地5萬kg,畝產(chǎn)量1 000 kg 以上?!?/p>
“那還可以??!”我也不知道他算的是對還是錯,反正前面幾個種“太秋”的園主所期望的畝產(chǎn)量也是這個數(shù)。
“如果按1 000 kg/畝算還是可以的。但實際上的差別會很大,像今年(2022 年)我們的小樹也投產(chǎn)了,加起來有四五千株投產(chǎn)樹,算下來一株樹才十幾斤的產(chǎn)量?!秉S淮苦笑道。
“反正很不穩(wěn)定?!蔽掖笾履艽_定這個品種的另一個標簽。
“從貿易的角度你怎么看這個單品?”我換了一個黃淮更擅長的角度。
“也一樣,今年果面漂亮可以操作,明年有黑斑就沒法操作?!秉S淮說:“像2018 年,我第一批貨發(fā)過去,代理就說不要發(fā)了,因為他打開盒子一看,果子黑乎乎的,一點食欲都沒有?!?/p>
“果面這一關一定要過。”我心里想的其實是性價比的問題,因為柿子在大家印象中就是一種很便宜的水果,就像大家都認為柿子很容易種一樣。“你現(xiàn)在賣什么價?”我問具體的價格。
“2 kg 裝,100 元/盒到他店里,包括紙箱和運費?!秉S淮說:“他們的零售價一般在120~130元/盒,我見過有微商賣148 元/盒?!?/p>
“從銷售端來講,這個單品的市場能不能做大?”我接著問道。
“做不大,因為太不穩(wěn)定了?!秉S淮說:“唯一可能做大的是果切市場。剛開始幾年我們是在景區(qū)里擺攤賣的,因為花斑果很多,我們就一盒一盒先切好。‘太秋’的優(yōu)點是抗氧化,果子切開之后不會變色。頭天晚上切好,第二天搬到景區(qū)里賣,游客走過來,先讓他們免費品嘗,一嘗,好吃嘛!他就會買。那時沒疫情,游客特別多,一天能賣1 000 多盒,10 元/盒,相當于10 元一個果?!?/p>
“果切可以把花斑果消化掉?!蔽乙灿X得這是一個好出路。
“對,所以我覺得能破‘太秋’局的只能是做成果切,像海南的小菠蘿一樣?!秉S淮說:“走果切市場,定價肯定要下來,不能賣這么高的價格,但價格下來種植端就沒有多少效益了,因為產(chǎn)量很低?!?/p>
“周邊有沒有發(fā)展起來?”我們過來的時候,看見路邊很多粗大的柿子樹,掛滿了黃燦燦的果子,都是些老的澀柿品種,當?shù)厝私小八痢薄?/p>
“沒有發(fā)展,沒人愿意種?!秉S淮搖了搖頭說:“但凡我們家的‘太秋’效益好一點,周邊早就發(fā)展起來了。人家經(jīng)常過來看,發(fā)現(xiàn)這種黑乎乎的果子放了一桌子,誰敢種啊!特別是2018年,果子掛在樹上全部爛掉了,大家都害怕。”
“如果都像2017 年一樣,連續(xù)3 年,這個品種說不定就發(fā)展起來了?!蔽腋袊@道。
對普遍求穩(wěn)的農民來說,每一個新品種的發(fā)展都需要3 年的觀望期,就像現(xiàn)在當紅的“陽光玫瑰”葡萄,我在2018 年寫“五畝換大奔”案例時,大家都在觀望,直到2021 年才進入瘋狂發(fā)展期,苗木價格從3~4 元/株一路漲到20 元/株。
“對??!我2017 年還育了2 萬株苗,自己種了七八千株,賣了1 萬多株;2018 年那么一搞,自己都不敢去推了。”黃淮說。
“這么多年做下來你的綜合效益究竟怎么樣?”我追問道。
“你看那一片柑桔林。”黃淮指了指遠處山岙的一片桔園,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他們只有我們1/5 的土地,種的是普通的早熟蜜桔(溫州蜜柑),前天剛采完,4.40 元/kg,整樹下。人家每年穩(wěn)定地賣30 多萬元,而且很輕松,三四天就采完了?!比缓?,黃淮又指了指桌子上鋪滿的“太秋”甜柿,說:“我們是9 月1 日開始賣,至少要賣一個半月。今年(2022 年)頂天賣100 萬元,除去紙箱和運費20 多萬元,再加4 個工人的工錢十幾萬元,就去掉40 萬元;還有農藥和化肥的成本。如果種蜜桔,成本1.40 元/kg,賣4.40元/kg,而且柑桔畝產(chǎn)4 000 kg 很正常的,你算算,是不是種蜜桔效益更好?”
我頓時目瞪口呆,雖然一直不怎么看好“太秋”的發(fā)展前景,但萬萬沒想到它的種植效益還不如最普通的柑桔品種。良久,我才回過神來,弱弱地問道:“那你們打算怎么辦?”
“因為我們算是規(guī)模種植‘太秋’最早的一批,也摸索了這么多年,看看能不能在技術上做點突破,這幾年爭取再吃點紅利;如果接下來‘太秋’不值錢,產(chǎn)量也上不去,只能全部砍掉種蜜桔?!秉S淮分析道:“我們這里的蜜桔上市早,有時間差,如果等湖南、湖北的蜜桔都上來,你就賣不起價格了?!?/p>
這應該就是我這幾年把“優(yōu)勢產(chǎn)區(qū)” 放在“優(yōu)勢品種”之前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