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司
琉璃的美是永恒的,哪怕時光變遷,哪怕滄海桑田,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精致、細膩、含蓄的充分體現(xiàn),是思想情感與藝術(shù)的融合,積淀歷史的華麗……
古建筑專家林徽因說:“本來輪廓已極優(yōu)美的屋宇,再加上琉璃色彩的宏麗,那建筑的冠冕便幾乎無瑕疵可指?!?/p>
皇家琉璃藝術(shù)館坐落在北京門頭溝琉璃渠村,這里有千年琉璃燒制技藝,故宮三大殿、龍脊神獸、九龍壁等,北京城里皇家建筑所用的琉璃,全部來自這個村。
從“琉璃廠商宅院”到
皇家琉璃藝術(shù)館
馬可·波羅在游記中寫道:“頂上之瓦皆紅黃綠藍及其他顏色,上涂以釉,光輝燦爛,白色猶如水晶,藍綠則如各種寶石,致使遠處也可見此宮之光輝?!蔽闹械狞S金屋頂,就是琉璃。
皇權(quán)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在琉璃的使用上一直受到嚴格的控制?!睹髀伞分幸?guī)定“凡官民房舍車服器物之類,各有等第”。洪武九年曾“定親王宮殿、門廡及城門樓,皆輔以琉璃瓦”。清承明制,如《欽定工部則例》重申:“官民房屋、墻垣不許擅自用琉璃瓦、城磚,如違,嚴行治罪,其該管官一并議處”。只有皇宮、王府、壇廟等宮殿建筑才能使用琉璃瓦,郡王以下府第不得使用。
琉璃渠村內(nèi)的百米琉璃文化墻,盡端是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琉璃制品廠,其前身就是琉璃渠村古老的“琉璃窯廠”。
過三宮閣,道旁的高房大院即“琉璃渠廠商宅院”,曾是“清工部琉璃窯廠辦事公所”。
皇家琉璃藝術(shù)館是清代工部琉璃窯廠辦事公所舊址,如今是一座皇家琉璃藝術(shù)館。為清代工部設(shè)立的督燒機構(gòu),乾隆時期將皇家琉璃窯場遷到此村,北京城內(nèi)重要建筑的琉璃構(gòu)建均在此燒制。
該公所為工部督造官之公署宅第。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占地約850平方米。為北京傳統(tǒng)宅院形式,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此院原為清朝時期琉璃廠主人趙春宜及支系的住宅,歷經(jīng)“琉璃趙家”?文、春、榮、學四代人在此居住,隨著當時京城大規(guī)模修建園林所需而漸趨興旺。
2011年,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審核的時候,入圍的清工部琉璃窯廠辦事公所位于門頭溝區(qū)龍泉鎮(zhèn)琉璃渠村,當時申報的名稱是“琉璃廠商宅院”。
當時專家表示,乾隆時期將皇家琉璃窯場遷到此地。北京城內(nèi)重要建筑的琉璃構(gòu)件均在此燒制,該公所為工部督造官之公署宅第?!笆乔宕げ吭O(shè)立的督燒機構(gòu),而非燒制機構(gòu)。因此稱為辦事公所更為恰當,作為北京傳統(tǒng)宅院形式,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敝饕氊熓钦瓶乇O(jiān)制琉璃瓦件,督令窯戶燒造。窯戶燒造瓦件要保質(zhì)保量,定限三個月燒成交付,成品每件鐫刻燒制日期,窯廠必須永久保存樣品一份備查。
“琉璃窯”實際上不是窯廠,是官署名。初設(shè)于清順治年間,所屬清朝工部營繕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屬民政部營繕司。辦公地點最初在和平門外,后移于琉璃渠村。
由“琉璃趙家”官居三品的趙邦慶主持燒造。京城的重要建筑,故宮、皇陵、園林使用的琉璃飾件,絕大部分產(chǎn)于琉璃渠窯。同治、光緒年間,趙氏第十六代傳人趙春宜主持窯場事務,受封五品藍頂子。窯場直屬工部,延續(xù)著趙家的“皇商”身份,建起了這座廠商宅院。
說起皇家琉璃的歷史,繞不過去“琉璃趙家”。據(jù)歷史考證,我國琉璃瓦最初的產(chǎn)地在山西,存在多家窯火,其中陽城的琉璃瓦燒造歷史最早,始于金,元代達到鼎盛。山西是琉璃的主產(chǎn)地,工藝質(zhì)量,型式色澤,均為全國之首。為歷史上許多重要建筑所采用。趙家祖籍山西榆次縣南小趙村,世代從事琉璃燒造,人稱“琉璃趙”。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興建元大都,趙家祖先應召來到大都,遷來匠人,在今天的和平門外琉璃廠附近開設(shè)琉璃窯場,開始為元朝的皇家燒造琉璃制品。同時作為元初四個窯場之一的門頭溝琉璃局也開窯點火,自此,此處窯火相承歷經(jīng)七百余年。
琉璃,有個美麗的傳說
關(guān)于琉璃有個美麗的傳說。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93年,越國的范蠡鑄劍時發(fā)現(xiàn)漂亮的燒結(jié)物,便將其與劍一同獻給越王。越王念范蠡鑄劍之功,將燒結(jié)物命名為“蠡”賜還。隨后,范蠡遍訪能工巧匠將“蠡”制成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同年越國大敗于吳國,西施被迫去吳國和親,臨別時,將“蠡”送還。傳說西施的眼淚滴在“蠡”上,天地感應日月為動,西施的淚水流動留在“蠡”上,后人稱之為“流蠡”,“琉璃”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我國最早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是在南北朝時期。琉璃瓦具體什么時候有的,說不清楚。據(jù)最新考古學發(fā)現(xiàn),可能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
自北魏之后,唐宋時,琉璃構(gòu)件用于重要宮殿。明清時,不僅皇家的宮殿使用,道觀佛寺也開始用起了琉璃瓦。
琉璃瓦的顏色在古代是一種身份等級的象征,黃、金、朱,用于皇家宮殿、佛寺道觀、孔廟;青、綠用于王爺府?。缓?、灰——用于尋常百姓人家,不可越制使用。
隨著琉璃工藝的不斷發(fā)展,釉色也大為豐富起來。琉璃的釉色有黃、綠、紫紅、紫、赭、醬、棕、黑、藍、大青、白、孔雀綠、桃紅、寶石藍、水晶等色。
在古代,顏色也是等級的象征,藍、黃、綠三色琉璃,分別代表天、皇、民。琉璃的顏色經(jīng)常被用來表達某種思想,暗含一些哲理。如五色合于五方之說,黃色因居中央,故是皇權(quán)的象征?;蕦m、皇室、壇廟均以黃色為主調(diào)。皇家園林用黃色、綠色、黃心綠剪邊或雜色。親王、世子、郡王府用綠色或布瓦心綠剪邊。宮門可用黑色綠剪邊。城門可用黑色綠剪邊或布瓦心綠剪邊,一般官員和百姓是嚴禁使用的。
導游給我們介紹,琉璃渠村曾叫劉李村,地下盛產(chǎn)煤炭,遍地烏金。后來發(fā)現(xiàn)了坩子土,成分是一種黑色頁巖,燒制后變成白色,是燒制琉璃最好的原材料。于是開始在當?shù)亟◤S燒制,成為元明清三代官窯,千百年來窯火不熄。
從元初起,朝廷即在此設(shè)琉璃局監(jiān)管琉璃燒制。明《宛署雜記》中記載:“三家店過渾河板橋,約二里許曰琉璃局?!鼻迩《辏?681年)北京城內(nèi)和平門外的琉璃廠遷至琉璃渠村,建“官管民辦”的琉璃窯廠。
琉璃制作,先燒坯子,再刷釉燒制。燒坯1200度,燒釉面900度。燒窯燃料最早燒硬雜木,后燒煤……
清代乾隆年間大興土木,琉璃需求激增。為了擴大產(chǎn)量,也為了避免城市污染,乾隆皇帝下令將琉璃廠從城里遷至京西的琉璃渠村。這里原材料供應充足,臨永定河水源充足,離門頭溝的煤礦不遠燃料充足,實是建窯燒琉璃的絕佳位置。
華美的琉璃藝術(shù),蘊涵著工匠師們的智慧和心血。它的制作復雜,工序繁多,就普通的琉璃講,就有選料、風化曬料、入倉均化、攪拌、粉碎、陳腐、擠瓦、修飾、干燥、素燒、掛色、釉燒等20多道工序,而且多數(shù)工序都屬強勞動工種,都需付出繁重的體力。
此外是做件活,如瑞獸,還要精細的制圖、制模、印胚等工序。因工藝性比較強,難度大,要達到平、方、圓、直,扣、鏟、捏、畫,工序就更加復雜了。
建筑大師梁思成曾經(jīng)說:“琉璃瓦顯然代表中國藝術(shù)的特征”。琉璃的美是永恒的,哪怕時光變遷,哪怕滄海桑田,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精致、細膩、含蓄的充分體現(xiàn),是思想情感與藝術(shù)的融合,積淀歷史的華麗……琉璃之美都會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