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媽媽
我們這代人有個通?。涸缒昝γβ德?,全身心撲在工作、家庭上,很少想自己應(yīng)該怎么活;退休后空閑時間多了,突然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兩年前,在女兒的建議下,我在老年大學報了名。
小時候我只讀到高中就出來工作了,大學在我眼里是一個很神圣的地方。好多年前我就想找機會彌補遺憾,這回總算是在女兒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
在我們這兒,老年大學的入學名額非常搶手。確定好課程后,要在網(wǎng)上搖號。為了提高報名的成功率,我選了相對冷門的詩詞鑒賞和越劇班。
就這樣,我第一次就順利地報上了名。到了9月開學,女兒陪我到現(xiàn)場,全程領(lǐng)著我報到、繳費,后來連上下學的接送任務(wù)她也包攬下來。
我感覺好像母女的身份對調(diào)了:以前是我陪她去學校,現(xiàn)在是她送我去上課,還經(jīng)常督促我要好好學習。
我所在的班級,出勤率從來沒有達到百分之百。
一個班60來個人,每回點名總?cè)?0來個人。請假的理由五花八門,比如下雨了,出門旅游去了,要在家?guī)O子……
班主任是個30多歲的姑娘,面對一群比她大好幾輪的學生,她只是溫和地提醒:“別人想報名都報不上,你們都報上了,還不來上課?。 ?/p>
在老年大學,上課吃零食不算什么,還有人明目張膽地在桌上擺上茶具,邊聽課邊泡茶喝;也有同學每次來雙手都不閑著,一直在織毛衣,從上課織到下課,從夏天織到冬天。
五一過后,下午2點開始上課,經(jīng)常課上到一半,打呼聲就此起彼伏,因為天熱容易犯困。
每次上課發(fā)現(xiàn)有什么好玩的事,我都會馬上給女兒發(fā)消息,她就提醒我上課少玩手機。
老年大學更像興趣班,來這里后,我發(fā)現(xiàn)上學是一件很輕松的事。到了這個年紀,學習就是圖個愉快。
除此之外,上課對自己也是一種有益的約束。比如上詩詞鑒賞課,我會提前背背古詩。這樣一來,人就不會只顧著些家長里短的瑣事,就有機會接觸更多新鮮的事物。
來到老年大學后,我經(jīng)常能聽到同齡人的夸獎:“你看著真年輕、身材真好??!”我承認,那一刻,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我平日里不怎么打扮,所以我猜想,可能是化了妝才顯得年輕,所以就更愿意多花時間在打扮上。上課我寧可遲到一會兒,也要打扮得靚麗一些。
我習慣上課坐在后排,這樣既可以悄悄觀察上課的人,也方便偷偷溜走。
我有時候“早退”,也是有原因的。
越劇班的老師偶爾會要求我們上臺表演。我唱得不好,沒有自信,所以每次都會找機會偷偷溜走,以逃過上臺表演的尷尬時刻。
說起來,報越劇班是一場誤會。
報越劇班之前,我以為這是戲曲賞析課,進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彈唱、表演樣樣不落。比如學一個片段,老師在臺上伴奏,我們要在臺下唱,還要配上各種動作。
這門課有一定的門檻。一些老學員有底子,愿意上臺亮相,但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毫無唱戲和表演的基礎(chǔ)。盡管我從小愛聽戲,但從沒開口唱過,更不敢上臺“丟人現(xiàn)眼”。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因為跟不上,心里著急;越急就越學不好,慢慢地就失去了興趣。
遇到感興趣的課,我是從來不逃課的。比如我喜歡的詩詞鑒賞課,每一節(jié)課我都好像聽不夠。老師從《詩經(jīng)》起源講起,每學一首新的詩詞,都會穿插進去一些小故事,補充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一來講課更生動,學生也更好理解。
小時候我上課提不起興趣,沒有好好學,現(xiàn)在想來其實是有點后悔的。不管怎樣,多學點東西總沒壞處,可惜那時候小,不懂這個道理。
再走一回學生路,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我?guī)еd趣投入學習中時,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反而覺得心情愉悅、精神百倍。
上了老年大學,最明顯的變化是,我身邊的朋友變多了。
上學之后,有機會認識更多同齡人,我有了不少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其中有的甚至成了我的長期伙伴,這帶給我以前待在家時收獲不到的快樂。
在詩詞鑒賞班同學的介紹下,我還加入了街道辦的合唱團。這又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前讀書時上過音樂課,但沒系統(tǒng)學習過樂理知識,現(xiàn)在我才知道,原來音樂課這么有趣。
合唱團教唱歌的老師年紀只有30多歲,很有耐心。合唱團里的老年人大多沒什么基礎(chǔ),忘性也大。進入合唱團快一年了,我們才學完兩首歌,分別是《同一首歌》和《祖國不會忘記》。
前段時間,我們代表街道參加演出。一群人聚在一起,化妝、排練、上臺演唱??吹酱蠹叶己荛_心自在,我也慢慢放松了下來。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臺表演。在這之后,我感覺自己膽子變大了,人也更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