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 陳琛
文冠果因其果皮在開裂前三瓣、四瓣的外形酷似古代文官的帽子而得名,此外還有崖木瓜、文官花、長壽果等別名,并有“東方神樹”“北方菩提”“樹上的油庫”等美譽。文冠果是中國特有的樹種,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厚重的文化,深受人們喜愛。民間常將其作為吉祥樹種植于庭院,并有“文冠當庭,金榜題名”“文冠入院,高中狀元”等吉祥諺語,代表著讀書人登科及第的美好愿望。藏、蒙佛教界將文冠果視為神樹,素有“南有菩提樹,北有文冠果”之稱,廟宇中還會用文冠果油點長明燈,以示佛光普照,神道長明。因此,每建一處新的寺廟,僧人都要將文冠果種植于廟宇前后,在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等地的一些藏、蒙佛廟中,仍有許多樹齡較大的文冠果古樹。
文冠果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植物,起源于侏羅紀到白堊紀晚期,已在地球上生存了6500萬年。 如今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qū),西至寧夏、甘肅,東北至遼寧,北至內蒙古,南至河南,以內蒙古、陜西、甘肅一帶較為集中。
形態(tài)特征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為無患子科文冠果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小葉4~8對,披針形或近卵形,兩側稍不對稱,邊緣有銳利鋸齒;花序先葉抽出或與葉同時抽出,兩性花的花序頂生,雄花序腋生;花瓣白色,基部紫紅色或黃色,有清晰的脈紋。蒴果多為球形,長達6厘米,種子1.8厘米,黑褐色有光澤?;ㄆ跒?~5月,7~8月果實成熟。
主要用途
文冠果具有根系龐大、主根發(fā)達、皮層肥厚、葉片狹小、樹皮厚的特性,具有強大的水分和養(yǎng)分吸收能力,而水分消耗量卻相對較低。因此,文冠果對干旱、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有著較強的適應性,是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和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
文冠果為單種屬植物,該屬僅文冠果一個種,但有著豐富的園藝種。其樹姿婀娜,葉型優(yōu)美,花色瑰麗,花期晚且長,近年來,開始作為新型觀賞樹木栽培。文冠果花期4月至5月中下旬,恰好處于春季桃、杏、李落花后的空檔期,開花時間可持續(xù)12~25天。文冠果花序為總狀花序,花量極大,花開時猶如瀑布傾瀉,花朵妙曼多姿,花型有單瓣、重瓣之分。一般文冠果花開時顏色漸變,初始花瓣基部為黃綠色,繼而變成淺紅色,后期為紅色至紫紅色。在這個過程中,花瓣的裂片也隨之變色。花朵盛開時,花瓣卷曲狀態(tài)各異,色彩紛呈,猶如一場視覺的盛宴。文冠果以其獨特的花期、豐富的花型、漸變的花色,成為北方園林造景、城市綠化不可多得的優(yōu)良樹種。
除觀賞外,文冠果還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其種子可食,風味似板栗。種仁含脂肪57.18%、蛋白質29.69%、淀粉9.04%、灰分2.65%,營養(yǎng)價值很高。有軟化血管、降血脂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長期食用對人體極為有利。文冠果油是一種含有神經酸(3%~5%)的食用植物油,可以治療老年癡呆、促進嬰幼兒大腦的發(fā)育,具有很高的保健和醫(yī)藥價值。
文冠果生命力頑強,生長于黃土溝壑、戈壁灘、風沙地,扎根于貧瘠的土壤中,傲視蒼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生態(tài)價值和應用價值,而且其悠遠的歷史和文化傳承著人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具有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