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原
據(jù)芬蘭科研人員對700 名志愿者進行的14 種情緒對個體生理變化影響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人們在不同情緒控制下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溫度也出現(xiàn)相應變化。例如,人在憤怒狀態(tài)下,上半身溫度會升高,與下半身的低溫形成鮮明對比,其熱成像圖如同我們所講的“怒火中燒”一般;悲傷時,人的四肢呈現(xiàn)低溫,猶如“四肢冰冷”所形容的那樣;感到幸福時,熱成像圖則顯示出全身洋溢著溫暖;等等。也就是說,當我們產(chǎn)生各種情緒時,最先感知到的便是人的身體。有數(shù)據(jù)顯示,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而這也正是導致各種病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中醫(yī)學中有“七情”“五志”之說,該理論認為,劇烈的情緒變化會影響人的氣血運行,“百病生于氣”,情志不暢會導致氣滯,氣滯便會傷身。例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醫(yī)學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胃潰瘍、高血壓、乳腺癌等疾病都與人的情緒息息相關??梢姡榫w會“作用于”人的身體,身體只是幫助人們暫存著情緒,而生病是提醒我們要關注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種方式。那么,面對負性情緒,戰(zhàn)友們該如何化解呢?
情緒千姿百態(tài),它們?nèi)缛粘鋈章鋾r而涌動、時而消退,在內(nèi)心掀起陣陣波瀾。情緒的多變性和復雜性總令我們困惑不已:我為什么會突然沮喪?我該怎么調整?基于這些困惑,我們開始意識到感知情緒的重要性,情緒也需要被看見、被關注、被聆聽?!翱匆娗榫w”是表達情緒、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是將情緒引導到正確軌道上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自我成長和建立健康、穩(wěn)定人際關系的基石。否則,情緒垃圾的累積可能會導致人們出現(xiàn)沖動行為,影響人格的發(fā)展,使人變得多疑敏感、心胸狹隘等。關照情緒時,要求我們能夠清晰地意識到當下的自己有著什么樣的情緒體驗?有什么想法?它給我們的身體和行為帶來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背后的現(xiàn)實基礎是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問,理解情緒所要傳遞的訊號和意義價值,找尋變化之內(nèi)在根源,使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更有掌控感。例如,戰(zhàn)士小王最近一段時期經(jīng)常焦慮失眠,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從小王的主動求助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對自己的狀態(tài)有著敏銳的感知力:能意識到自己有焦慮狀態(tài)、有失眠癥狀、產(chǎn)生了人際關系方面緊張的影響、有改變現(xiàn)狀的積極性。沿著這些線索繼續(xù)深挖原因,得知小王是因為訓練強度超負荷所導致的情緒不良。有了這些基礎,心理咨詢師接下來的建議便會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戰(zhàn)友們也可以通過寫日記、情緒記錄表、書法、繪畫等方式來注意自己的情緒起伏和情緒周期,以達到提醒、覺知自身的目的。
情緒是一種能量,那些未被看見的情緒既不能被忽視,也不會憑空消失。如果一個人長期壓制自己的情緒,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這些未被滿足的情緒和意愿只是被隱藏起來,不在顯意識層出現(xiàn),但它們卻在潛意識里暗流涌動,在心底形成“情結”。我們常說“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這只是說事情,但當時的情緒、情感的影響卻還在。精神分析學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曾講:“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fā)出來?!币虼?,學會表達情緒尤為重要。嬰兒時期我們通過啼哭向父母傳遞自己不舒服的信號來得到關注,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情緒的合理宣泄、釋放和表達來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為淤積的情緒提供流動空間。戰(zhàn)友們可以通過運動法,例如跑步、爬山、打籃球、踢足球等方式化解情緒,同時運動還能增加我們個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日光法,通過賞花草、觀山水、曬太陽等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回歸內(nèi)心的平靜,使心態(tài)變得平和愉悅、心胸開闊;傾訴法,可以選擇自我傾聽或向他人傾訴的方式,傾訴的過程既是平復情緒的過程,也是捋清思路的過程,或許在一番傾訴后我們便找到了問題解決的辦法。
人們通常認為“情緒化”是不好的,因為它代表著一個人被情緒左右,是不成熟的標志。因此,為了避免“情緒化”,我們總是與之對抗,想要控制它、駕馭它、掌握它,但殊不知,情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隨我們的身體共存亡。想想情緒為什么會產(chǎn)生呢?沒錯,因為我們感受到了“威脅”和不適,我們的心理防御機制響起了“警報”,而這不是恰恰說明了情緒才是最理解我們的嗎?事實上,情緒要比我們的理智更為敏銳。讓我們再回到剛才小王的例子中,他有著焦慮情緒和失眠狀態(tài),失眠是因焦慮而產(chǎn)生的器質性變化,焦慮的根源是訓練超負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是小王的自我掌握力和預期目標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差距,導致了他的失衡狀態(tài)和挫敗感。由此看出,身體和情緒都在向小王傳遞著“注意我”“看看我”“關注我”的信號,提醒他要減壓,情緒是在幫助他啊!如果他不能意識到這個層面,把情緒放到了對立面,放在了“敵人”的位置,極力抵觸它的存在,想方設法地對抗它、克服它,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焦慮會變本加厲、成倍增加。而管理情緒的核心要義是既不排斥它的產(chǎn)生,也不居高臨下地想要去駕馭和控制,是把情緒看成“自己人”,把情緒當朋友,與之保持共存和平衡的狀態(tài)。同時,意識到它的出現(xiàn)是為了讓我們利用它所傳達的信號,改善自身潛在的問題,這才是我們破解情緒困擾的“密碼”。比如,上述例子中的小王捕捉到了情緒和身體的“警報”信號后,他便知道了要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主動尋求專業(yè)幫助。另外,他也可以向組織表達感受和訴求。一方面,察覺、表達本身就是釋放情緒和壓力的方式;另一方面,得到組織的理解也可以使他獲得積極的社會支持,從而降低焦慮感,以達到自身機體的平衡狀態(tài)。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情緒低落時人的行動力會變得遲緩、困難,思維偏向也容易是負向的,甚至是極端的。這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周期”,也被稱為“情緒生物節(jié)律”,是指情緒會經(jīng)歷高漲和低迷倦怠的交替循環(huán),一般為28天一個周期。因此,情緒的起起落落是正?,F(xiàn)象,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也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和處理。就像憤怒之時,有的人會失去理智,任由情緒掌控頭腦,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等情緒平復之后又懊惱不已。心理學家羅納德博士曾講:“暴風雨般的情緒,持續(xù)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fā)時摧毀一切,但過后卻風平浪靜。控制好這12 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彼猿蓴【驮谟谶@12秒的時間。好像城市里每天趕時間的上班族面臨早高峰的交通擁堵一樣,無論人們多么焦急、掙扎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等待交通一點點疏解開來。情緒也是如此,當產(chǎn)生了負面情緒時,不要急于否定它、對抗它,請與之保持一段距離,給情緒一點“消化”的時間,讓情緒平靜下來。只有情緒“出得來”,道理才能“進得去”,一切才會迎刃而解。如同那些焦慮的上班族按時抵達辦公室,坐在辦公桌前長舒一口氣,搖頭感嘆自己的慌張很可笑一般,我們也會在這12秒的時間里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