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蔡璐,周楊平,白友為
六安市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安徽六安237000
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表明,慢性腎病已成為威脅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仍在不斷上升[1]。隨著病情不斷發(fā)展,慢性腎病最終可能會進展為終末期腎臟病。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通過彌散、對流、濾過等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毒素和多余水分,從而達(dá)到延長生存周期的目的。目前,我國90%以上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療[2]。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確保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長期透析的重要保障。臨床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永久性、半永久性和臨時性三種。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屬于永久性血管通路,是通過外科手術(shù)的方式將人體淺表靜脈與外周動脈吻合,使動脈血直接通過靜脈回流至心臟,動靜脈內(nèi)瘺成熟后可以穿刺,以供透析患者長期使用。由于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使用時間長、透析效果好,得到臨床醫(yī)師廣泛關(guān)注[3-4]。但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術(shù)后常發(fā)生內(nèi)瘺狹窄、血栓形成、感染等并發(fā)癥,對血管功能造成一定影響,不適合自身血管條件差的長期透析患者,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損害引起的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本研究探討了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在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應(yīng)用效果,旨在為臨床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提供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六安市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納入標(biāo)準(zhǔn):①符合慢性腎臟病五期診斷標(biāo)準(zhǔn);②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且治療時間超過6個月;③精神正常,治療依從性好。排除標(biāo)準(zhǔn):①合并急慢性感染、肝硬化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礙者;③透析前使用肝素抗凝劑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4~67(50.81 ± 10.19)歲,原發(fā)?。焊哐獕耗I損傷10例、糖尿病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5例,透析時間2~5(3.45 ± 0.87)年;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4~65(50.76 ± 10.23)歲,原發(fā)?。焊哐獕耗I損傷11例、糖尿病腎病1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5例,透析時間2~5(3.51 ± 0.93)年。兩組性別、年齡、原發(fā)病及透析時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設(shè)計遵循的程序符合《世界醫(yī)學(xué)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要求,并經(jīng)六安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審批批號:2022SF116)。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通過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颊呷⊙雠P位或坐位,手術(shù)側(cè)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術(shù)臺上。常規(guī)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于前臂橈側(cè)腕掌紋上兩橫指橈動脈與頭靜脈吻合建立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待動靜脈內(nèi)瘺成熟后采用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采用日本東麗TR-8000血液透析機及德朗16H透析器,透析用水為反滲水、透析液為碳酸氫鹽(22 mEq/L),血流量為200~300 mL/min,透析流量為500 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抗凝。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
對照組通過頸內(nèi)靜脈半永久導(dǎo)管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采用Seldinger穿刺法于患者右側(cè)頸內(nèi)靜脈穿刺,置入帶隧道帶滌綸套導(dǎo)管。術(shù)后胸部X線檢查顯示,導(dǎo)管尖端位置正確,導(dǎo)管功能優(yōu)良。術(shù)后第2天開始使用頸內(nèi)靜脈半永久導(dǎo)管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
1.3 觀察指標(biāo)
1.3.1 臨床療效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12個月,參照文獻(xiàn)[5]評估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或減輕,Scr降低≥30%;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或減輕,Scr降低≥10%~<30%;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減輕或加重,Scr降低<10%或升高。
1.3.2 血清炎癥因子 治療前及治療3、6、9、12個月,于透析前采集外周靜脈血3~5 mL,8 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留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炎癥因子TNF-α、CRP、IL-1。
1.3.3 血清脂蛋白相關(guān)磷脂酶A2(Lp-PLA2)、細(xì)胞間黏附因子1(ICAM-1)、β2微球蛋白(β2-MG)、鐵蛋白以及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和鈣磷乘積 治療前及治療3、6、9、12個月,于透析前采集外周靜脈血3~5 mL,8 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留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Lp-PLA2、ICAM-1、β2-MG,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鐵蛋白,采用電化學(xué)發(fā)光法檢測iPTH。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鈣和血磷,計算鈣磷乘積。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經(jīng)Kolmogorov-Smirnov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結(jié)果比較采用重復(fù)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或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12個月,觀察組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00%(38/40);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7.50%(31/4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075,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3個月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6個月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9個月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n TNF-α(pg/mL)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9個月治療12個月對照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9個月治療12個月CRP(mg/mL)IL-1(ng/mL)40 79.87 ± 4.03 63.81 ± 3.45*▽58.78 ± 3.61*#▽53.29 ± 3.28*#△▽48.81 ± 3.48*#△▲▽14.93 ± 0.37 9.09 ± 0.26*▽7.65 ± 0.32*#▽3.98 ± 0.28*#△▽1.46 ± 0.32*#△▲▽99.98 ± 8.03 86.38 ± 7.43*▽74.56 ± 6.81*#▽69.76 ± 6.92*#△▽63.19 ± 6.21*#△▲▽40 99.86 ± 7.68 89.23 ± 8.01*80.38 ± 8.11*#73.28 ± 8.04*#△72.24 ± 6.77*#△▲79.76 ± 4.57 66.76 ± 3.41*62.18 ± 3.76*#58.32 ± 3.65*#△52.16 ± 3.76*#△▲14.83 ± 0.35 9.73 ± 0.23*8.15 ± 0.29*#4.37 ± 0.32*#△3.78 ± 0.28*#△▲
2.3 兩組Lp-PLA2、ICAM-1、β2-MG、鐵蛋白、iPTH及鈣磷乘積比較 見表2、表3。
表2 兩組Lp-PLA2、ICAM-1、β2-MG比較()
表2 兩組Lp-PLA2、ICAM-1、β2-MG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3個月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6個月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9個月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n Lp-PLA2(μg/L)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9個月治療后12個月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9個月治療后12個月ICAM-1(μg/mL)β2-MG(mg/mL)40 1 127.39 ± 83.29 965.83 ± 76.18*▽813.81 ± 71.28*#▽628.91 ± 69.81*#△▽551.98 ± 23.16*#△▲▽512.13 ± 27.37 447.29 ± 23.22*▽401.18 ± 24.18*#▽341.28 ± 23.28*#△▽312.98 ± 32.18*#△▲▽27.46 ± 2.38 23.37 ± 2.01*▽20.08 ± 2.16*#▽17.19 ± 2.23*#△▽15.03 ± 2.11*#△▲▽40 27.09 ± 2.41 25.91 ± 1.97*▽23.08 ± 2.18*#20.91 ± 2.09*#△17.96 ± 2.06*#△▲1 125.56 ± 87.54 960.73 ± 73.29*876.19 ± 75.19*#697.19 ± 70.18*#△739.26 ± 22.19*#△▲510.09 ± 26.37 483.38 ± 25.28*431.28 ± 23.19*#418.17 ± 27.18*#△408.21 ± 30.91*#△▲
表3 兩組鐵蛋白、iPTH及鈣磷乘積比較()
表3 兩組鐵蛋白、iPTH及鈣磷乘積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3個月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6個月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9個月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n 鐵蛋白(ng/mL)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9個月治療后12個月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9個月治療后12個月iPTH 鈣磷乘積40 597.98 ± 15.24 530.38 ± 13.29*▽512.28 ± 18.29*#▽478.39 ± 15.37*#△▽443.28 ± 19.38*#△▲▽379.98 ± 10.37 348.18 ± 12.93*▽271.23 ± 13.76*#▽238.81 ± 13.29*#△▽218.76 ± 15.28*#△▲▽58.47 ± 4.08 50.91 ± 3.29*▽45.09 ± 3.32*#▽42.98 ± 3.09*#△▽39.08 ± 3.11*#△▲▽40 58.39 ± 4.13 54.78 ± 3.34*49.71 ± 3.76*#47.18 ± 3.65*#△44.39 ± 3.29*#△▲593.29 ± 17.37 559.34 ± 13.21*532.91 ± 25.19*#527.19 ± 15.09*#△479.87 ± 20.23*#△▲382.87 ± 11.32 356.87 ± 14.28*301.17 ± 16.92*#289.76 ± 14.09*#△252.18 ± 13.28*#△▲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成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左右,其中終末期腎臟病的患病率為0.05%~2.00%。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而血管通路則是血液透析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6]。因此,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確保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長期透析的重要保障。
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頸內(nèi)靜脈導(dǎo)管、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等。頸內(nèi)靜脈導(dǎo)管屬于半永久性血管通路,使用壽命較短,通暢率較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在臨床應(yīng)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屬于永久性血管通路,具有易穿刺、位置表淺、長期通暢率高、血流量充足等優(yōu)勢,是最理想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7-8]。陳文杰[9]研究指出,與帶隧道帶滌綸套導(dǎo)管比較,采用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能夠降低機體炎癥反應(yīng)程度,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12個月,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通過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會誘發(fā)機體內(nèi)TNF-α、CRP、IL-1等炎癥因子水平上升,使機體處于低炎癥反應(yīng)狀態(tài)。有研究認(rèn)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與透析效果及預(yù)后關(guān)系密切[10-11]。王震霓等[12]研究指出,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能夠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清除率,還能降低機體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臨床效果較好。王婭敏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可提高血管管路通暢率,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確保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順利完成透析,臨床效果較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及治療3、6、9、12個月,兩組血清TNF-α、CRP、IL-1水平均逐漸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TNF-α、CRP、IL-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提示通過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機體炎癥反應(yīng)程度。究其原因,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是由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血管吻合而成,不會刺激機體釋放炎癥因子,故機體內(nèi)炎癥因子水平較低。
有研究指出,Lp-PLA2是血管內(nèi)皮損傷的有效評價指標(biāo),可抑制氧化卵磷脂活性,促使其生成溶血卵磷脂,誘發(fā)血管炎癥反應(yīng)并損傷內(nèi)皮細(xì)胞,從而形成血栓,其水平升高會導(dǎo)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nèi)瘺失功[14-15]。ICAM-1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其水平能夠反映血管炎癥反應(yīng)和內(nèi)皮損傷程度[15]。有研究指出,β2-MG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機體各部位蓄積、沉著,可能會誘發(fā)透析相關(guān)性淀粉樣變,導(dǎo)致肌腱滑膜炎、破壞性骨關(guān)節(jié)病變等,從而加重病情[16]。血清鐵蛋白含量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鐵狀態(tài)、殘余腎功能、炎癥程度、高血壓等密切相關(guān)[17]。iPTH-維生素D軸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鈣磷代謝,正常情況下iPTH-維生素D軸穩(wěn)定,則鈣磷代謝正常;慢性腎臟疾病可誘發(fā)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影響鈣磷代謝,降低機體內(nèi)血鈣、維生素D水平,增加慢性腎臟病礦物質(zhì)和骨異常的發(fā)生。鈣磷乘積是評估鈣磷代謝紊亂的重要指標(biāo),其中磷經(jīng)腎臟排出,大部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無尿,則無法通過腎臟將磷排出,同時其會減少維生素D3含量,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降低血鈣水平,從而誘發(fā)低鈣高磷血癥[18]。低鈣高磷血癥可誘發(f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鈣磷代謝紊亂,血磷水平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1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及治療3、6、9、12個月,兩組血清Lp-PLA2、ICAM-1、β2-MG、鐵蛋白水平以及iPTH和鈣磷乘積均逐漸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Lp-PLA2、ICAM-1、β2-MG、鐵蛋白水平以及iPTH和鈣磷乘積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提示通過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能夠有效降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p-PLA2、ICAM-1、β2-MG、鐵蛋白水平以及iPTH和鈣磷乘積,預(yù)防血栓形成,改善鐵代謝和鈣磷代謝紊亂。
綜上所述,通過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能夠降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癥因子、Lp-PLA2、ICAM-1、β2-MG、鐵蛋白以及iPTH和鈣磷乘積,預(yù)防機體炎癥反應(yīng)和血管損傷,臨床療效較好,值得推廣。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其結(jié)論還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