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可麗
(白銀市會寧縣教場小學 甘肅 白銀 730799)
小學作為教育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學段學習消化知識和知識運用能力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再加上此階段的學生智力發(fā)育尚不完備,思維邏輯和推理能力也比較弱,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尤其是在復習課之中,許多學生容易出現(xiàn)“記了又忘、忘了又背”的現(xiàn)象,學生只知道做題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復習課的組織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整理和復習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深學生的理解深度。教學并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在教學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感悟和收獲,讓學生真正地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學生在復習課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思維導圖的設計,將所學的知識點濃縮并儲存在記憶里,這能夠更好地突出數學教學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利于轉變教學的方式,能夠增強復習的效果,并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
1.1.1 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國流行心理學作家和電視名人托尼·布贊的理論,但與其他可視化圖不同,思維導圖與概念圖、圖形圖建模相異之處在于,思維導圖僅僅通過一個中心知識點,就能將多個相關的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通過有層次的結構去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同于依賴記憶符系統(tǒng)的任意性,思維導圖的建構沒有絕對的對錯。思維導圖教育法又別稱“心智圖”這一概念具體出現(xiàn)于20 世紀中后期,是一項以圖、線條等形式呈現(xiàn)的思維用具。思維導圖是分層展示的,顯示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通常情況下,都是圍繞著同一個核心概念來呈現(xiàn)的,以空白頁中心的圖像進行繪制,并向根據核心詞匯的性質,進行邏輯關系發(fā)散,使得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清晰地顯示出來[1]。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往往更側重于知識本身的教學,為了讓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在教學中會采用按部就班、題海戰(zhàn)術等形式進行授課,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學生的成績,但是卻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此教學現(xiàn)狀不利于學習者思維的鍛煉,甚至會使得學習者陷入思維定勢,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極其不利的。
思維導圖借助中心知識點向其他知識領域進行輻射,從而擴充學習者大腦思維容量和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思維導圖的合理運用,能夠讓學習者在操作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這一教法打破傳統(tǒng)數學復習課組織的局限,使得學習者逐漸掌握回顧數學知識的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思維導圖教育法,能夠加強學習者的記憶,鍛煉學習者的理性思維。
1.1.2 思維導圖的優(yōu)缺點
人類的思維是不斷變化的,在數學復習課程之中,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記憶水平存在絕對的差異,再加上數學知識體系中的知識、內容之有著一定的邏輯關系。為此,在數學復習課中,教育者就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學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建立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運用,符合數學復習課授課的特征,使學習者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加深記憶,并提升運用能力。
思維導圖與學習者大腦的發(fā)散性有著密切關聯(lián),在復習課之中合理運用此法,能夠加強學習者的記憶。同時,對于抽象思維較差的學生,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科學介入,幫助學習者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發(fā)現(xiàn)所學知識的關系,為其熟練運用打好基礎。當然,思維導圖也不是毫無缺陷的,由于思維導圖是一種發(fā)散、分層的圖示表達,這也就意味著,思維導圖并不利于體現(xiàn)較為復雜的數學信息[2]。同時,思維導圖需要學習者采用手工繪制、梳理,這花費的時間成本較高,出于對復習課時間的考慮,單一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強化復習課教學的效率,提高思維導圖法應用的質量,還可以綜合地加入魚骨圖、SWOT、甘特圖等等。
1.2.1 有利于轉變復習方式
思維導圖可以理解為一種直觀有序的思維流程,一般是從一個中心點開始,不斷復散深入的思維導圖,充分利用了人腦顏色、圖像、空間以及左腦文字邏輯等等,共同點來進行信息處理,能夠實現(xiàn)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的轉變。這樣的教學方式保障了學習者思維的流暢性,還能較大程度上輔助學生展開思考,以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效率[3]。通過復習導圖的構建,可以將一些細小、相互關聯(lián)的數學知識點進行邏輯歸納,將簡單無趣的文字以多彩圖形的方式整合成一種具象的邏輯圖示,要復雜分散的數學知識點變成一個清晰系統(tǒng)的網絡體系,這能夠加強數學整理復習的質量,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和學習,可以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掌握思維導圖這一方式之前,學生往往通過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復習,這樣的復習方法效率極其低下,對所記憶的知識點的保持率也比較短;另一方面,這樣的復習方式也沒有真正突出數學知識點的內涵,只是對數學理論表象的簡單重復。而繪制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重新進行知識復盤和思考,在理解之后,按照自己的邏輯特征來進行數學知識點的總結和梳理,在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學會正確地思考,轉變思維方式。
1.2.2 有利于增強復習效果
初步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復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識圖、制圖和用圖。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在運用思維導圖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識圖開始讓學生初步接觸與之相關的思維邏輯,主動回顧所學的課程,例如,教師可以按照章節(jié)來進行思維導圖的劃分,這能夠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小學數學復習課引入思維導圖也能很明顯地提高復習的效率,整理復習具備時間緊張、容量大的特征,要想在較短時間內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的知識,并提高運用能力,還需要教師把握好數學知識點連貫性、規(guī)律性的特征,為思維導圖的復習繪制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學生在利用思維導圖時主動進行知識回顧和梳理,將所學的知識點縮減成為一頁紙的知識結構,化厚為薄,更能夠加強學生的記憶。同時,這些簡單的邏輯框架也能在學習者腦海中,隨著思維導圖的聯(lián)想進行擴充,這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回憶。
小學數學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育中重要的流程之一,但是由于一些問題的影響,使得數學復習課組織中還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如下:
首先,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數學知識點思考的興趣不高。由于學生的年齡太小,在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往往不強。同時,教師是教育地引導著,可以說教師的能力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教學質量。但是受到應試思維的鉗制,部分教師在復習課中為了提高學習者的應試能力,在復習課中,仍然會采用“題海戰(zhàn)術”等模式進行授課,再加上數學學習難度較大、抽象性較強,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較差,之前也沒有系統(tǒng)地接觸過思維導圖學習方法等問題,這使得數學復習課的質量偏低,學生之間的數學水平差距較大。
其次,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在當前的教育之中,復習課的設置都局限于課本之中,主要還是以教師進行作業(yè)批改等方式展開,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這樣的教學舉措,使得復習課的效益得不到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處于多變之中,在教學中,還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特征,并突出學生的課程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所學知識的關系,構建系統(tǒng)的邏輯框架,整合所需的知識點,并將所學的數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愿學、會學、愛學[4]。
最后,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在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不夠成熟。再加上復習課設置的側重點沒有突破課程,忽略了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這使得學生在復習課程之中,沒有全心全意地思考所學知識的關系,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強,會出現(xiàn)即使學會了某一個知識點,但是將這個知識點換一個方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就不會了的現(xiàn)象。學生缺乏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在復習課中容易出現(xiàn)走神、發(fā)呆等現(xiàn)象。因此,為了保障學生的課程的效益,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設計趣味的復習流程,以提高課程的有效性,以為學生今后的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很難通過簡單的答題訓練完成。思維導圖提供了思維可視化的契機,能夠清晰把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呈現(xiàn)出來。圖文結合的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而思維導圖通過圖文層層關系,能夠將數學知識點進行重新地復盤和總結,在數學復習課中進行舊知識的歸納過程,也能進一步開發(fā)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新課標倡導“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思維導圖這種開放性的教學任務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體現(xiàn)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展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維導圖的繪制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解,就可以總結出多彩的數學框架,學習者主動梳理、總結和建構,能夠在這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真正魅力。在數學課之中,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點的總結,發(fā)現(xiàn)內容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并對數學單元進行整體式的反思,這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自主整理思維導圖是引導學生理清所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復習課組織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比如,在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建構邏輯思維框架,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完成之后,教師針對每一位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提出優(yōu)缺點,通過作業(yè)評語的方法來與學生進行交流[5]。讓學生理解自身的知識掌握和應用情況。例如,在疫情期間,直播課是教學的主要形式,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學生不得不居家上課,為了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在家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就可以在教學之中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將這一概念通過直播課展示給每一位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之后,引導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并上傳給教師,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思維導圖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手動繪制的積極性。在學生完成思維導圖自主繪制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思維導圖現(xiàn)場繪制,讓學生通過借鑒與教師繪制思維導圖的差異來進行深思。如,在學習完有關“百分數”的數學知識之后再進行復習課之前,要求學生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繪制,讓學生運用色彩和圖示的方法,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梳理起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內在含義,在學生自主繪制之后再進行復習課之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思維導圖設計的情況進行點評和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更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
多思考,多總結,善于歸納,讓思維導圖方式成為一種學習的常態(tài)。學生在數學復習課的過程中,主動去尋找創(chuàng)新所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實際實踐讓思維導圖成為學生提高數學能力的有效翅膀。我國著名學家華羅庚曾說:“數缺少形時就少了直觀性,形少數時就難以入微;樹形結合的方法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由此可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和形是兩個主要的研究對象,它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在一定條件下,數和形之間能夠互相轉換、相互滲透。思維導圖的制作和學習,能夠給數形結合的思維提供了融合的平臺,也能幫助學生更正確的認識數學知識[6]。思維導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維模式,能夠把主題核心詞、圖畫、顏色等元素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創(chuàng)新為一個新型的記憶鏈接,這打開了學習者大腦無限的潛能。同時,教育者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數學復習課之中,也能成為一種教與學的策略,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復習框架,還能記錄和引導學生思維過程,通過圖形和色彩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這是提高學生想象力,優(yōu)化學生復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
復習課在整理眾多數學知識點時,也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方法的連貫性。復習課的練習題設計就可以圍繞著一個中心數學知識來進行,這個中心就是課堂的立意。比如,在進行有關圓相關知識的復習課堂時,就需要幫助學生正確的運用轉換思想,如圖一。實踐證明,思維導圖能夠化繁為簡,將許多復雜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思維導圖的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復習課堂之中,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交流互動能夠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
圖一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完成數學學習結構有效地增強了學習效果。但是,思維導圖的應用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作為一名教育者,還需要不斷引導,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并加以提示,以讓學生逐步提高思維導圖建構的能力。教師在復習課堂之中強調思維導圖的運用效益,并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重要性,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涯之中,讓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堅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