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星宇(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16)
本文分析理查德·迪本科恩(下文統(tǒng)稱“迪本科恩”)具象寫實時期的藝術特點,從畫面結構、色彩和畫面筆觸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這一時期他已經脫離第一時期的抽象繪畫,進入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二時期。畫面更加具有張力和視覺沖擊力,從題材上轉變成美國西海岸的風景繪畫、靜物畫和人物畫。此時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比較具象的繪畫作品和一些拼貼畫作品。他畫了很多靜物畫,這些畫作的尺寸都不是很大,但是都極具力量感。并且具象寫實時期為迪本科恩之后的第三時期抽象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使得迪本科恩成為20世紀美國偉大的抽象畫家之一。
從迪本科恩開始的抽象繪畫到第二時期的具象繪畫,他的藝術風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有他居住環(huán)境轉變的原因。他搬到了美國的西海岸,氣候條件以及不同的地理風貌使得迪本科恩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藝術風格有了巨大的變化。在畫面構圖中,他運用了前一時期抽象繪畫中幾何化的畫面處理手法,在具象寫實時期,他同樣用幾何化的手法去概括客觀世界。雖然不同的幾何圖形分割了畫面,但是畫面依然具有一種協調的美感。
如圖一所示,《剪刀和檸檬》這張畫是迪本科恩具象寫實時期的一張靜物畫,是一張畫在硬紙板上的繪畫,畫面的組成也特別簡單。主要物體只有一把剪刀和一個檸檬,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體。迪本科恩具象寫實時期的靜物畫主體物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梢园l(fā)現有兩條橫線對畫面形成了一種分割,首先是畫面上方的橫線,它將畫面有了一個大的分割線,這一條線也將畫面分割成了兩個大部分,上面部分大約占據畫面的三分之一,這也是畫面兩塊大顏色的分割線。其次,在畫面最下方還有一條隱形分割線,這條分割線其實是紅色和黃綠色的交界線,兩種顏色的交界處形成了一條隱形的線。除了兩條橫向的分割線外,畫面的主體就只有一把剪刀和一個檸檬。剪刀和檸檬都被放在畫面的中軸線上,并且檸檬被放到了畫面的第一條分割線上。這種安排首先將檸檬作為亮色,放在畫面中線上。檸檬放到這里并不會覺得突兀,因為這樣可以連接兩塊大顏色。在普通的構圖中,這種被放置在分割線上的物體大都會放得非常考究,因為這會形成一個視覺中心,對待視覺中心的物體需要十分小心。在檸檬的下面,作者放置了一把剪刀,剪刀是以“X”形狀被擺放在那里。整個畫面的結構特別有張力。在觀看時會使觀看者感受到一種力量感,這種力量感是因為構圖和畫面的顏色,還有作者在繪畫中使用的筆觸等因素所構成的。這張畫的畫面結構形成的這種張力,是畫面中的剪刀元素帶給觀者的。這就是構圖的智慧。
圖一 迪本科恩《剪刀和檸檬》
其實從迪本科恩的畫面中可以看出塞尚和蒙德里安繪畫的影子,尤其是塞尚,在構圖以及畫面中邊緣線和分界線的處理上就很有塞尚的味道。塞尚的畫作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迪本科恩的創(chuàng)作,他從塞尚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一點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
在具象寫實時期,迪本科恩的繪畫作品基本是以風景、靜物和人物為主,這些繪畫作品從構圖上看都十分具有迪本科恩自己的藝術風格。他學習前人的藝術風格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改動。雖然說是在具象寫實時期,但是他的繪畫風格也并不是很具象。迪本科恩會根據創(chuàng)作的需要對很多細節(jié)進行取舍,他的畫作高度概括凝練,從構圖中就可以看出迪本科恩將自己的感受融入了繪畫創(chuàng)作。他的畫作給人一種寧靜感,畫面中點、線、面的運用都恰到好處。我們可以看出迪本科恩對于構圖有一定研究,畫面中的每一條線、每一個物體的位置都經過細心的推敲。通過觀察構圖,看畫的人更容易理解迪本科恩的內心世界。
具象寫實時期,迪本科恩生活在美國的西海岸。那里陽光充足,所以從他的繪畫中我們發(fā)現這一時期他的作品畫面色彩十分明亮。他極力地去表現西海岸這種陽光的感覺,同時也是因為生活在海岸邊,陽光的強烈刺激使得他的畫面有了很強烈的明暗對比。如圖二所示,《黃色走廊》是他這一時期所繪的一張風景畫。從顏色上看,首先最吸引人的是畫面中大面積的黃色,他用這種大面積的黃色來表現陽光的質感。畫面中的綠色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從純度上來看,這種綠色純度不是很高,而是偏一點黃色。這是為了和畫面中的大面積黃色有所呼應。天空是一塊純度不高的藍色,在藍色中又帶有一點紫色調。這使得這種藍紫色的天空和黃色在色相上進行了互補。對于畫面中間的建筑物,他使用了很多顏色但是這些顏色純度都不高,并且這些顏色中穿插著藍色和綠色,使得畫面更加協調,給人的觀感更加舒服。從這一時期的其他畫作中也能發(fā)現迪本科恩喜歡表現光感,他喜歡用較為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包括色相的對比以及畫面中的明暗冷暖對比。比如圖二中下方首先是凳子,這塊顏色較深,并且從冷暖色調上看是冷色。同時,左側大面積的深色雖然從黑白灰上看很重,但是他并沒有把重顏色畫得很悶,而是在用筆上十分放松。這樣重色又能透出底下的黃色。這個深色凳子的作用是穩(wěn)定畫面。因為大面積的亮色會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這兩塊重色放在下面,會使畫面重新穩(wěn)定下來,畫面就達到了一種穩(wěn)定的平衡。
圖二 迪本科恩《黃色走廊》
迪本科恩具象寫實時期的繪畫作品,畫面很講究,每一塊顏色都經過了細心經營。畫中的每一塊顏色都是為了服務畫面,又反映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他不斷地去體會生活并將這種感受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迪本科恩十分擅長運用顏色對比,通過這種對比表現強烈的畫面視覺沖擊,從而吸引觀看的人。正是因為這種對比,很多人開始喜歡迪本科恩的繪畫。迪本科恩能夠從客觀的世界中提取他想要的元素,通過主觀處理將這些元素加入繪畫。畫面雖然是以客觀世界為參考,但是卻脫離了客觀世界,這一點在他的海洋公園系列中就有所表現。迪本科恩很喜歡畫美國西海岸的地貌,通過幾何化的處理,他將這些地貌融入了繪畫,使得畫面很有美國西海岸的風情,這也是迪本科恩能成為海灣畫派代表人物的重要原因。
筆觸是一個畫家獨有的符號,每一位畫家對畫面都有其獨特的處理手法,其中筆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就像提到喬治·修拉、巴勃羅·畢加索、盧西安·弗洛伊德等畫家時,人的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他們極具個人風格的筆觸。在具象寫實時期,迪本科恩的筆觸運用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在第一時期抽象繪畫中的筆觸,是以一種平面的涂抹,并沒有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但是到了具象寫實時期,這種筆觸的用法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如圖三所示,《門框處的女人》是一幅人物風景畫。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多元的筆觸。畫面中的筆觸很有力量感,這種力量感在構圖和顏色中也有所體現。在筆觸中,這種體現尤為明顯。整張畫作都沒有使筆觸消失,相反,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畫面中顏色和顏色的疊加所形成的色層。通過筆觸的走勢,我們可以感覺到畫面有一種流動感,在很多地方,畫面中的筆觸中還混著沒有調和均勻的顏色,這使得畫面的變化更加豐富。通過筆觸,我們可以感覺到迪本科恩想要表現的力量感。富有力量的筆觸加上強烈的顏色對比,十分形象地表現出西海岸強烈陽光下的一個女性形象。筆觸作為一種紐帶,串聯了整張畫面,賦予畫面更多的藝術語言。看似雜亂的筆觸,讓觀看者有了一種仿佛置身西海岸強烈陽光下的炙熱感,迪本科恩成功地表現出陽光的感覺并且能夠引發(fā)觀看者共鳴。
圖三 迪本科恩《門框處的女人》
迪本科恩這一時期的繪畫中出現了很多的靜物畫、人物畫和風景畫,這區(qū)別于他在前一個時期的抽象畫,這一時期的繪畫結合前一時的抽象繪畫,將這種抽象繪畫結合到具象寫實中,迪本科恩在這一時期既有抽象的內核又有具象的表現,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藝術風格并開辟了海灣畫派。他的藝術風格深受現代人喜愛。他的畫總給人一種力量感,這種感覺區(qū)別于阿里卡的靜謐。在表現客觀世界上,迪本科恩的手法也是多變的,他并不會局限于一種手法,而是在不斷地嘗試新的表現形式。
迪本科恩作為20世紀以來美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其具象寫實時期的繪畫為其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并且同樣獲得了大量的關注。通過具象寫實時期的繪畫,我們能夠看到他在繪畫方面的不斷探索。從抽象繪畫變?yōu)榫呦罄L畫,迪本科恩的藝術風格發(fā)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其實一個畫家在藝術風格中的變化一般不會像他這么大,但是風格的轉變也使他有了更加廣闊的思路,并且風格的轉變也不代表完全拋棄繪畫特點,而是從中獲得發(fā)展。把好的方面繼承下來,能使得他的繪畫更有觀賞性并且更加多元。在具象寫實時期,迪本科恩并沒完全放棄自己的抽象繪畫,只是他在進行一種探索,直到最后時期的抽象繪畫也是如此。他一直在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不斷探索使得迪本科恩的藝術風格不斷地成熟,才成就了這樣一個偉大的畫家。迪本科恩的繪畫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fā),通過觀看和學習他的畫作,我們在繪畫方面也能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