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細節(jié)描寫,是將生活中具體而典型的情節(jié),用特寫鏡頭,細致生動地描繪出來。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能夠讓人物形象飽滿靈動,收到“如聞其聲,如觀其行,如見其人”的藝術效果。
下面,結合文學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談一談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 細致入微的觀察
留心觀察身邊的人物,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度。寫作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就是最好的素材。如何將粗糙的原材料打磨成作品,首先需要還原生活,從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窺見其與眾不同之處。一種小小的眼神、一個細微的表情、一處毫不起眼的動作、一段普通平凡的對話……無不體現(xiàn)著人物的性格特點。
例如查一路的《月光下的蛙鳴》:
母親手拿一根長長的竹竿,繞著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著,一遍遍用竹竿仔細地敲打著每一處草叢,做得認真又虔誠。有時她停下來,站一會兒,輕輕地咳嗽幾聲,用手捶捶背……
文段中,作者將母親的動作細致地描寫了出來:“手拿”“小心地走著”“仔細地敲打”“咳嗽”“用手捶捶背”,這一系列趕青蛙的動作,看似普通平常,卻飽含深情。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塑造了一位默默付出的母親形象。
二、? 抓住典型特征
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寫,能夠體現(xiàn)人物的與眾不同,使人物具有飽滿的個性特點。要寫好一個人,就需要從外貌、語言、神態(tài)、心理、動作等方面進行細致刻畫。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罚?/p>
老人消瘦而憔悴,頸后布滿深深的皺紋。熱帶海洋上太陽反光造成的良性皮膚癌在他面頰上留下棕色斑點。那些斑點順著面部兩側,一直延伸下去。他的雙手布滿很深的褶形傷疤,那是用魚線拖拽大魚時留下的,然而所有的傷疤,沒有一處是新的,它們都很陳舊,如同無雨的沙漠里,那些遭到侵蝕的痕跡。
在這段外貌描寫中,作者抓住了一位普通漁民的外貌特征,對其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寫?!吧钌畹陌櫦y”“棕色的斑點”“很深的褶形傷疤”,足見老人生活的困頓與艱辛。“那些斑點順著面部兩側,一直延伸下去”,就像電影里的慢鏡頭一樣富有韻味。這樣的描寫極具畫面感,常常能夠產(chǎn)生獨特的魅力,不僅讓筆下的人物躍然紙上,更易觸動人心,令人回味無窮。
三、? 錘煉打磨語言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語言,常常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依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精心選詞,達到語言生動傳神的效果。同時,善用修辭,也是錘煉語言不可缺少的手法,會增加文章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例如,桑德拉·希斯內羅絲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你爺爺去世了。”有天清晨很早的時候,爸爸到我房子里來說,“他不在了?!闭f完,他好像自己也才聽到這個消息似的,人像件外套一樣皺縮起來,哭了。我勇敢的爸爸哭了。
這句“人像件外套一樣皺縮起來”,作者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將爸爸在得知爺爺去世后內心巨大的悲痛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再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jīng)看見她了……
“端著眼鏡”一句,“端”字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為了找到“我”四處張望的情態(tài);“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作者借助修辭手法,形容“園子”如同“大?!币粯舆|闊,可見母親想要找到“我”絕非易事。準確而獨具匠心的語言表達,飽含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寫作,就是生活的藝術體現(xiàn)。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關注生活的細微之處,進行細致地描寫,筆下的人物就會飽滿立體,文章也更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