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同學們都十歲了,老師說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成長禮活動,給我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老師先用幻燈片展示了同學們一二年級的靚照,里面記錄了大家日常學習、春游運動時的活動瞬間。
“以前的自己傻乎乎的!”同學們普遍這樣感覺。
老師還給我們準備了一份驚喜——家長們錄給孩子的祝福短視頻?!巴郏 崩蠋煹脑捯魟偮?,教室里就沸騰了,大家都恨不得馬上看到自己爸媽說了啥。
平時老師做展示都是按學號順序進行,這次也不會例外吧!我的學號是3號,但大屏幕上的視頻串燒都播了一大半了,我卻連爸爸的半點身影都沒見到。
大部分家長都是先喊孩子名字,然后再加一句“短平快”的祝福語,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每一位家長的發(fā)言都會召喚出一個害羞的面孔,有的捂眼睛,有的堵耳朵,有的滿臉通紅地趴在桌上……
我卻似將要下鍋的魚兒,都快急哭了!爸爸,快點出來呀!會不會爸爸忘記錄視頻了?不會吧,爸爸一向很靠譜的!唉,可是,爸爸那么忙,又是采訪,又是講課,或許真忘記了?但媽媽應該會想起來??!可是,媽媽出差了,她其實也超忙……
轉眼就看完了四十一個視頻,正當我陷入絕望時,一個高八度的、有些甕聲甕氣的美妙男聲突然襲來,把大家嚇了一跳。
“兒子,你是爸爸媽媽最好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背詩、跑步、踢球、泡圖書館、吃冰激凌……”
啊,是爸爸!爸爸不僅說了很多,也最認真,還穿了那件只在外邊講課時才穿的衣服……我頓時激動得眼淚都來湊熱鬧了!
“我們想跟你一起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想陪你走很長很長的路,但終究有一天,你會振翅高飛,乘風破浪,我們愿你健康快樂地成長,興我中華!一起加油!”
此刻,我的心情比從籠中釋放的鳥兒還愜意、激動。
“李煌,爸爸對你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啊?”老師問。
“我……要好好努力,更加懂事,不惹爸爸生氣!”我激動得語無倫次。
后來我才知道,媽媽本來要和爸爸一起錄這個視頻的,但因為臨時出差,只能由爸爸一人完成。為了拍好這條短視頻,爸爸修改了五次稿子,衣服也換了兩件,反反復復錄了十幾次……因為爸爸錄得最認真,所以老師安排他壓軸出場。
謝謝您,靠譜的爸爸!這個成長禮,我真是終生難忘!
點評
小作者始終圍繞著“靠譜”這個詞在“做文章”,從小處落筆,從細處著眼,講述了自己在十歲成長禮的活動上,看到爸爸的祝福視頻的經過,從而得出了爸爸“靠譜”的結論,也畫龍點睛地“點亮”了文章的主題。
小作者起筆就賣了一個關子,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把讀者的好奇心拉到了頂點。文中,小作者和同學們一起翹首期待著爸媽的祝福短視頻,但卻遲遲沒有出現爸媽的影子??吹竭@里,每位讀者都能感受到這個十歲男孩從期待到失望的心理落差,也會想到這個爸爸可真是不“靠譜”。正當小作者陷入“絕望”時,爸爸的祝福視頻播放了。原來爸爸非常重視這個鼓勵兒子的機會,他反復地修改稿子,精心地裝扮自己,反復錄制了“十幾次”才滿意。從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上,體現出了爸爸是如何“靠譜”。在這里,“靠譜”不是簡單的字面意思,它體現出了爸爸對兒子的關心和深沉的愛。
爸媽是孩子們觀察和寫作最多的人物。正是因為常見常寫,想要寫出彩、寫出新意,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何挑選出最恰當的素材寫到文章里,是對小作者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驗。本文小作者從小事件入手,以小見大,寫出了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和相互的信賴,這樣的選材角度,值得同學們用心體會和學習。
(李一)